凡親祭,前期十二月二十六日,內府官赴坤寧宮請朝祭、夕祭神位,安奉神輿,內監舁行。 前引禦仗八、鐙四,司俎官六人,掌儀司一人,侍衛十人,導至饗殿供奉。 朝夕獻香如儀。 故事,神位所懸紙帛,月終積貯盛以囊,除夕送堂子,與淨紙、神桿等同焚。 時內府大臣率長史、護衛掛新紙帛各二十有七。 昧爽,帝乘輿出宮,陪祀王公等隨行。 至堂子內門降,入中門,詣圜殿就拜位,南鄉,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 畢,迴鑾。 翼日,奉神位還宮。 康熙十一年,詔元旦拜堂子禮宜明備,用鳴贊官。 明年,罷漢官與祭。 二十九年,諭令皇子隨行禮,內府大臣圜殿進楮帛畢,次進皇太子楮帛。 月祭,歲正月初旬諏吉,餘月朔日。 司俎二人,就杉柱上掛紙帛數等。 元旦,案陳時食盤一、醴酒■D9一。 司香上香,內監執三弦、琵琶,坐甬道西,守堂子人持拍板坐其東。 司祝進跪,司香授■D9,司祝受之,獻酒。 奏神弦,鳴拍板,拊掌應節。 凡六獻,皆讚歌「鄂囉羅」,守堂子人亦歌。 獻畢,一叩,興,合掌致敬。 弦、板止,司祝執神刀進,奏弦、拍板如初。 司祝一叩,興,司俎讚歌「鄂囉羅」,眾和歌。 司祝舉神刀誦神歌曰:「上天之子,紐歡台吉,武篤本貝子,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今敬祝者,豐於首而仔於肩,衛於後而護於前。 畀以嘉祥兮,齒其兒而發其黃兮,偕老而成雙兮,年其增而歲其長兮,根其固而神其康兮。 神兮貺我,神兮佑我,永我年而壽我兮。 」凡三禱,如前儀,誦贊者九。 司祝跪,一叩,興,誦贊三。 弦、板止,復跪,一叩,興,合掌退。 立桿大祭,歲春、秋二季月朔,或二、四、八、十月上旬諏吉行,桿木以松,長三丈,圍徑五寸。 先一月,所司往延慶州屬采★E0,樹梢留枝葉九層,架為桿,賫至堂子。 前期一日,樹之石座。 崇德初,定親王、郡王、貝勒祭三桿,貝子、鎮國、輔國公二,鎮國、輔國將軍一。 月朔大內致祭,初二日後依次祭,凡祭三桿者,定期內祭其一,過旬祭其二。 祀日有數家同者,仍按位為等差,違例多祭與爭先越祭並處罰。 後改定大內至入八分公俱祭一桿,將軍不祭。 屆日,司香豫懸神幔,炕上置漆案,陳碟三。 前置棻案,黃磁碗二。 圜殿置二棻案,高者陳爐,卑者陳碗,前設采氈。 司俎二人赴坤寧宮請佛亭及菩薩、關帝像,舁至堂子。 安佛亭於座,像懸幔以三繩,系兩殿神桿間。 懸黃幡,掛紙帛,圜殿掛帛亦如之。 饗殿北炕案上陳打糕、搓條餑餑盤九,酒■D9三,圜殿高案則盤三■D9一。 每獻,司祝挹碗酒注■D9,兩殿祭獻歌禱如前儀。 祝辭曰:「上天之子,佛及菩薩,大君先師、三軍之師、關聖帝君,某年生小子,某年生小子,今敬祝者,貫九以盈,具八以呈,九期屆滿,立桿禮行。 爰系索繩,爰備粢盛,以祭於神靈。 」餘辭同月祭。 卒事,司香卷幔、徹像奉入宮。 若帝親祭,殿內敷采席,覆紅氈,甬道布椶薦。 屆時乘輿出宮,滿大臣隨扈至堂子街,王公跽俟,興,從之。 帝降輿入中門,詣饗殿前東鄉坐,司祝獻酒,舉神刀,禱祝,奏弦、拍板,拊掌,歌「鄂囉羅。 」帝入,一跪三叩。 圜殿同。 畢,升座,賜王公等炕前坐。 尚膳正、司俎官進胙糕,尚茶正獻福酒,帝受胙,分賜各王公。 禮成,還宮。 遇壇、廟齋期或清明節,再涓吉以祀。 月朔祀東南隅尚錫神亭,即堂子上神殿也。 神曰田苗,神案上盤一、■D9一,分陳時食醴酒,司香上香,司俎掛淨紙杉柱上,諸王護衛依次掛之。 內管領一人入,除冠服,解帶,跪叩,祝辭曰:「上天之子,尚錫之神,月巳更矣,建始維新,某年生小子,敬備粢盛兮,潔楮並陳。 惠我某年生小子,貺以嘉祥兮,畀以康寧。 」畢,退。 或謂祀明副總兵鄧子龍也,以與太祖有舊誼,故附祀之。 四月八日佛誕,祭祀前期,饗殿懸神幔,選覺羅妻正、副贊祀二人為司祝。 祭日,不祈報,不宰牲,不理刑名。 屆時赴坤寧宮請佛亭及菩薩、關聖像,司俎內監置椴葉餑餑、釀酒、紅蜜於盒以從,至則陳香鐙,獻糕酒,取紅蜜暨諸王供蜜各少許,注黃磁浴池。 司祝請佛,浴畢,以新棉承座,還奉佛亭,陳椴葉餑餑九盤,酒■D9、香碟各三,並諸王所供餑餑、酒。 圜殿亦如之。 司香上香,司祝獻酒九巡,餘略如月祭、桿祭。 崇德元年,定八旗王、貝勒各一人,依次供獻。 厥後唯親王、郡王行之。 馬祭,歲春、秋季月,為所乘馬祀圜殿。 正日,司俎掛紙帛如常數,陳打糕一盤、醴酒一■D9,縛馬鬃、尾綠二十對。 司香上香,牧牽十馬,色皆白,立甬道下。 司祝六獻酒,奏樂如儀。 所禱之神同月祭,唯祝辭則易為所乘馬。 「敬祝者,撫脊以起兮,引鬣以興兮,嘶風以奮兮,噓霧以行兮,食草以壯兮,齧艾以騰兮。 溝穴其弗逾兮,盜賊其無擾兮。 神其貺我,神其佑我。 」禱訖,取條就香爐薰禱,司俎以授牧長,系之馬尾。 是日,馬神室並奉朝祭、夕祭神位,遣內府大臣行禮。 朝祭豫懸幔,舁供佛小亭奉炕上,案陳香、酒、食品。 司俎進二豕,熟而薦之。 司香上香,舉■D9授司祝,司祝進跪三獻,歌奏如前。 訖,授■D9司香,一叩,興,合掌致敬。 復跪,祝,一叩,興。 取縛馬鬃、尾紅條七十對,就香碟薰禱,授司俎官,轉授上駟院侍衛,分給各廠、院。 卿、侍衛、廄長入,隨食肉。 其夕祭儀略如朝祭,候肉熟分陳案上,進跪叩祝同。 司祝坐杌置夕祭定處,設小案、小腰鈴,別置神鈴。 案東展背鐙布幕,振鈴桿,搖腰鈴,誦神歌,前後所禱所祝之神詳下。 背鐙祭,其辭禱同朝祭,祈請者四,禱後跪祝辭、供肉祝辭亦如之。 畢,取縛馬鬃、尾青條三十對,仍就香碟薰禱授如初。 翼日,為牧群滋息,復行朝、夕祭如初禮。 唯祝辭易「今為牧群繁息」六字,「溝穴」二句易為「如萌芽之發育兮,如根本之滋榮兮」,餘辭並同。 又司香取縛馬鬃、尾條二百八十對,皆青色。 崇德初制,為馬群致祭,唯親王至輔國公得行。 乾隆三十六年,定春、秋騸馬致祭,薩滿叩頭。 薩滿者,贊祀也。 訖,取所送青色十馬系綠條如數。 又定朝祭禦馬拴紅條,大淩河騾馬拴青條,為恆制。 凡出師凱旋,皆有事堂子。 崇德元年,太宗征明及朝鮮,明年班師,並告祭。 世祖定中原,建堂子。 嗣是聖祖平吳三桂、察哈爾,迄歷朝靖亂,皆以禮祗告。 凡親征告祭命下,涓吉,屆期兵部建大纛,具祀纛篇。 帝禦戎服,出宮乘騎,前後翊衛,午門鳴鐘鼓,法駕鹵簿為導,饒歌大樂,備而不作。 至玉河橋,軍士鳴角螺,帝入堂子街門降騎,角螺止。 入中門,詣圜殿就拜位,南鄉立,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 角螺齊鳴。 出內門,致禮纛神。 禮成,樂作,車駕啟行。 凱旋日,率大將軍及從征將士詣堂子告成。 若命重臣經略軍務以討不庭,禮亦如之。 乾隆十四年,詔言:「堂子致祭,所祭即天神也。 列祖禦宇,稽古郊禋,燔柴钜典,舉必以時。 堂子則舊俗相承,凡遇大事,及春、秋季月上旬,必祭天祈報,歲首尤先展禮。 定鼎以來,恪遵舊制。 考經訓祭天,有郊、有類,有祈穀、祈年,禮本不一。 兵戎國之大事,命將先禮堂子,正類祭遺意,禮纛即禡也。 或在行營別有征討,不及祭告堂子,則行望祭,其誠敬如此。 夫出師告遣,凱旋即當告至。 乃天地、宗社皆已祝冊致虔,且受成太學,而堂子則弗及,禮官疏略,如神貺何?其詳議以聞。 」尋奏凱旋、告祭之禮。 報可。 坤寧宮祀神昉自盛京。 既建堂子祀天,復設神位清寧宮正寢。 世祖定燕京,率循舊制,定坤寧宮祀神禮。 宮廣九楹,東暖閣懸高宗禦製銘,略言:「首在盛京,清寧正寢,建極熙鴻,貞符義審。 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時恫,執豕酌匏。 」其眷眷祀神如此。 宮西供朝祭神位,北夕祭神位,廷樹桿以祀天。 朝祭神為佛、為關聖,夕祭神為穆哩罕諸神,祝辭所稱納丹岱琿為七星之祀,喀屯諾延為蒙古神,並以先世有功而祀者。 餘如年錫、安春阿雅喇諸號,「納爾琿、安哲、鄂囉羅」諸字,雖訓義未詳,而流傳有自。 第3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