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夕供七仙女、長白山神、遠祖、始祖,位西南鄉。 以神幙蔽窗牖,舞刀進牲致祝如朝儀。 唯伐銅鼓作淵淵聲,主家亦擊手鼓、架鼓,以銅鼓聲為應。 誦益急,跳益甚。 禮成,眾受福。 次早設位庭院前,位北鄉,主人吉服如儀。 用男巫致辭畢,灑以米,趨退。 主人叩拜。 牲肉皆刲為菹醢,和稻米以進。 名曰祭天還原。 又明日,神位前祈福,供餅餌,綴五色縷。 祝辭畢,以縷系主人胸,謂之受福。 三日祭乃畢。 長白滿洲舊族近興京城者,祀典禮儀皆同。 唯舒穆祿氏供昊天上帝、如來、菩薩諸像,又供貂神其側。 納蘭氏則供羊、鷄、魚、鴨諸品,巫者身繫銅鈴跳舞,以鈴墜為宜男兆。 蒙古跳神用羊、酒,輝和跳神以一人介冑持弓矢坐牆堵,蓋先世有劫祀者,故豫使人防之,因沿為制。 跳神之舉,清初盛行,其誦祝辭者曰薩嗎,迄嘉慶時,罕用薩嗎跳神者,然其祭固未嘗廢也。 志六十一 禮五(吉禮五) 宗廟之制時饗祫祭加上謚號東西廡配饗醇賢親王廟 謁陵 宗廟之制清初尊祀列祖神禦,崇德建元,立太廟盛京撫近門東。 前殿五室,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後。 後殿三室,奉始祖澤王、高祖慶王、曾祖昌王、祖福王,考、妣俱南鄉。 並設床榻、衾枕、楎椸、帷幔,如生事儀。 太宗受尊號,躬率群臣祭告,其太牢、少牢色尚黑。 復嗣考祭儀,定祭品,牛一,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有二,爐一,鐙二,各帛一,登、鉶、尊各一,玉爵三,金匕一,金箸二。 帛共篚,牲共俎。 尊實酒,疏布冪勺具。 階前設樂部,分左、右懸。 祀日陳法駕鹵簿。 世祖定燕京,建太廟端門左,南鄉。 硃門丹壁,上覆黃琉璃,衛以崇垣,周二百九十一丈。 凡殿三,前殿十一楹,階三成,陛皆五出。 一成四級,二成五級,三成中十一,左、右各九。 中奉太祖、太後神龕。 中殿九楹,同堂異室,奉列聖、列後神龕。 後界硃垣,中三門,左、右各一。 為後殿,亦九楹,奉祧廟神龕,俱南鄉。 前殿兩廡各十五楹,東諸王配饗,西功臣配饗。 東廡前、西廡南燎爐各一。 中後殿兩廡庋祭器。 東廡南燎爐一。 戟門五,中三門內外列戟百二十,左、右門各三。 其外石樑五。 橋北井亭三,南神庫、神廚。 西南奉祀署,東南宰牲亭。 其盛京太廟尊為四祖廟雲。 順治四年,定盛京守廟首領馬法秩視拖沙喇哈番,餘馬法視護軍校。 五年冬,追尊澤王為肇祖,慶王為興祖,昌王為景祖,福王為顯祖,與四後並奉後殿,致祭如時饗儀。 八年,孝端文皇後祔廟,奉神主祗見太祖、太後暨太宗,代行三跪九拜禮,位次太宗,復一跪三拜。 畢,遂行大饗。 祀後殿則遣官。 凡升祔,先一日遣告,至日祗見、奉安、大饗,著為例。 十八年,世祖祔廟,位次太祖西旁,東鄉。 康熙九年,孝康章皇後祔廟,位次世祖。 二十七年,孝莊文皇後祔廟,屆期世祖及章後神主避立於旁,始行祗見禮,位次文後。 凡祔廟主,以卑避尊,後仿此。 五十七年,孝惠章皇後升祔,議者以孝康祔廟久,欲位其次。 大學士王掞議曰:「陛下聖孝格天,曩時太皇太後祔廟,不以躋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躋孝惠上乎?」議者不從,帝果以為非是,令改正焉。 雍正元年,禮臣言:「古帝王升祔太廟,必以皇後配饗。 周祀閟宮,漢於別寢,唐、宋有坤儀、奉慈殿以展孝思。 自是配廟者,皇後字上一字與廟謚同,祀別廟者,但有謚無廟號。 其配位或一帝一後,或一帝二後。 宋太宗、徽宗則四後先後升祔,禮制不同。 本朝太祖三後,唯孝慈祔廟稱高後,太宗二後,孝端、孝莊並稱文後,世祖三後,孝惠、孝康並稱章後,孝獻但祀孝陵饗殿,定製然也。 今聖祖祔廟,仁孝作配,允宜同饗。 第廟謚曰仁,與尊謚衤復,改題孝誠,與孝恭體備母儀,並宜同祔。 其孝昭、孝懿,應集廷臣詳議。 」尋議定:「夏、商逮六朝,皆一帝一後,唐睿宗二後,宋太祖三後,太宗四後。 祔廟之制,硃子諸儒鹹無異說。 謹按前典,孝昭、孝懿應與孝誠、孝恭並稱仁皇後,同祔太廟。 」從之。 案儀,一元後,一繼立,一本生,並列如序。 首孝誠,次孝昭,次孝懿,次孝恭。 於此奉帝、後神主,以次安東旁,西鄉,位次太宗。 乾隆二年,世宗暨孝敬後祔廟,位西旁,東鄉,居世祖次。 四十二年,孝聖後升祔,次孝敬。 明年,高宗詣盛京,徙建四祖廟大清門東,南北袤十一丈一尺五寸,東西廣十丈三尺五寸。 正殿五楹,東、西配廡各三楹。 正門三,東、西門各一。 敕大臣監視落成。 嘉慶四年,高宗暨孝賢、孝儀二後祔廟,位東旁,西鄉,次聖祖。 道光元年,仁宗暨孝淑後祔廟,位西序,東鄉,次世宗。 三十年,宣宗遺諭及祔廟事,略謂:「禮經天子七廟,周禮小宗伯辨廟祧昭穆,漢七廟六室,唐九代十一室,宋九世十二室,議禮紛紛,不一而足。 我朝首太祖訖仁宗,巍然七室,不參酌今古,必至貽笑後嗣。 朕薄德承基,何敢上擬祖考,祔廟斷不可行。 其奉先殿、壽皇殿、安佑宮為古原廟,制可仍舊。 」乃下廷臣議,於是禮親王全齡等主遵成憲。 侍郎曾國籓亦言:「萬難遵從。 古者祧廟,為七廟親盡言,有親盡不祧者,則必世德作求,不在七廟數。 若殷三宗,周文、武是也。 大行皇帝於皇上為禰廟,非七廟親盡比,而功德彌綸,又當與列祖、列宗同為百世不祧之室。 且諸侯大夫尚有廟祭,況尊如天子,敢廢祔典?」帝俞其請。 詔曰:「天子七廟,特禮之常制,非合不祧之室言也。 皇考祔廟稱宗,於製為允。 」遂於鹹豐二年,奉宣宗暨孝穆、孝慎、孝全三後祔廟,位東序,西鄉,次高宗。 明年,奉孝和睿皇後升祔,次孝淑。 文宗少時為康慈太後撫育,十一年帝崩,穆宗體大行遺志,上尊謚曰孝靜。 同治建元,祔廟次孝全。 四年,文宗暨孝德後祔廟,位西序,東鄉,次仁宗。 於時太廟中殿,九楹鹹序。 洎穆宗崩禦,而祔次尚虛。 光緒三年,惇親王奕脤等躬往相度,集議所宜。 侍講張佩綸請仿殷、周制,立太宗世室,百世不祧。 展後殿旁垣左右各建世室。 侍郎袁保恆謂周制世室在太祖廟旁,居昭穆上,後世同堂異室,以近祖為尊。 請以中殿太祖左右為世室九楹,東西各展兩楹,別建昭穆六代親廟。 太祖居中,兩旁各六楹,為左右世室。 太祖至穆宗同為百世不祧,不必俟親盡遞升。 其左右隙地,更建兩廟,各三楹,為三昭三穆,循次繼入,藉省遷移。 鴻臚寺卿徐樹銘言:「古者廟前寢後,廟以祭饗,今前殿是;寢以藏衣冠,今中殿、後殿是。 茲所當議者,藏衣冠寢殿耳。 應就中殿左建寢殿,祭饗仍在前殿。 列祖、列宗,百世不祧,若建世室後殿旁,反嫌居太祖上。 唯增寢室,則昭穆序矣。 」其他條議,大率主世室者多。 有謂後殿宜增殿宇,移四祖神主其中。 改為世室,移太宗居中一室。 穆宗祔廟,奉安中殿西第四室者,通政使錫珍說也。 有謂中殿兩旁建世室,東二西一,中奉太祖主,七廟東一廟奉太宗,二廟奉聖祖;西一廟奉世祖。 前殿兩旁建六親廟,世宗以下奉之,斯昭穆不紊。 少詹事文治說也。 有謂中殿兩旁建昭穆二世室,但建方殿,縱橫各五楹,移太宗居昭世室,世祖居穆世室,皆北面中一楹。 聖祖居昭世室,東面第一楹。 中殿仍奉太祖。 昭穆各四楹,列聖神位依序上移。 穆宗升祔,居昭第三楹。 司業寶廷說也。 已,閣議以紛更廟制,未可從。 第3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