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皇後儀仗陳邸第,封使至,後父率親屬朝服迎門外,後禮服迎庭中,後母率諸婦鹹朝服跪。 使臣奉冊、寶入陳案上,後就案南北面跪,內院官西鄉立,讀冊、寶文,次第授左女官,女官跪接獻皇後,後祗受,轉授右女官,亦跪接,陳案上盝內。 後興,六肅三跪三叩,禮畢,升輦。 女官奉盝置采亭,鼓樂導前,次儀仗,次鳳輦。 後父母跪送如跪迎儀。 輦至協和門,儀駕止。 女官奉盝前行置中宮,輦入自中門,至太和殿階下降輦入宮。 帝禦中和殿,率諸王詣皇太後前行禮。 畢,諸王退。 帝禦太和殿,賜後父及親屬宴,王公百官鹹與。 皇太後禦位育宮,即保和殿,賜後母及親屬宴,公主、福晉、命婦鹹與。 越三日,帝復禦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慶賀,頒詔如制。 賜後父母兄弟服物有差。 十一年大婚,越三日,後謁皇太後禮畢,始宴。 康熙四年大婚,就後邸設納采宴,公主、輔臣命婦各三人,內大臣、侍衛及公以下、群臣二品以上鹹與。 大徵亦如之。 賜後祖父母、父母衣服,謝恩如儀。 至日,使臣奉冊、寶至,後祗受畢,欽天監報時,後升輦。 命婦四人導前,七人隨後,皆騎。 內大臣、侍衛從,至太和殿階下退。 後降輦,內監奉冊、寶導至中和殿,命婦退。 執事命婦迎侍入宮,奉冊、寶內監授守寶內監,退。 帝詣太皇太後、皇太後前行禮,禦殿、賜宴如初。 皇太後率輔臣命婦入宮,賜後母及親屬宴,公主、福晉不與。 時加酉,宮中設宴,行合巹禮。 翼日,後詣兩宮朝見,三日受賀,頒詔如常儀。 同治十一年,納采、大徵、發冊、奉迎,悉準成式。 惟屆時後升輦,使臣乘馬先,內監扶,左右內大臣等騎從。 至午門外,九鳳曲蓋前導,行及乾清門,龍亭止,使臣等退,禮部官奉冊、寶陳交泰殿左右案,退。 輦入乾清宮,執事者俱退,侍衛合隔扇。 福晉、命婦侍輦入宮,宮中開合巹宴,禮成。 光緒十五年大婚,越六日,後始朝見皇太後,又越二日,帝受賀,餘儀同。 皇子婚儀先指婚,簡大臣命婦偕老者襄事。 福晉父蟒服詣乾清門,北面跪,大臣西面傳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為福晉。 」福晉父三跪九拜,退。 擇吉,簡內大臣、侍衛隨皇子詣福晉家行文定禮。 福晉父采服迎門外,皇子升堂拜,福晉父答拜,三拜,興。 見福晉母亦如之。 辭出,福晉父送大門外。 行納采禮,所司具儀幣,並備賜福晉父母服飾、鞍馬。 以內府大臣、宮殿監督領侍充使。 及門,福晉父迎入中堂,謝恩畢,與宴,大臣陪福晉父宴中堂,命婦、女官陪女眷宴內室,畢,使者還朝覆命。 婚前一日,福晉家賫妝具陳皇子宮,至日,皇子詣帝後前行禮,若為妃嬪出,則並詣焉。 吉時屆,鑾儀衛備采輿,內府大臣率屬二十、護軍四十詣福晉第奉迎。 采輿陳堂中,女官告「升輿」,福晉陞,父母家人鹹送。 內校舁行。 女官從,出大門乘馬。 至禁城門外,眾步行隨輿入,至皇子宮門降,女官導入宮。 屆合巹時,皇子西鄉,福晉東鄉,行兩拜禮。 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進,皆飲,酒饌三行,起,仍行兩拜禮。 於時宮所張幕、結采,設宴,福晉父母、親族暨大臣、命婦鹹與,禮成。 翌日皇子、福晉夙興,朝見帝、後,女官引皇子居左稍前,三跪九拜,福晉居右稍後,六肅三跪三拜。 見所出妃嬪,皇子二跪六拜,福晉四肅二跪二拜。 越九日,歸寧。 巳宴,偕還,不逾午。 王公婚禮,崇德間定製,凡親王聘朝臣女為婚,納采日,府屬官充使,是日設宴,牲酒盛陳。 婚日宴亦如之。 給女父母服物鞍馬符例。 若外籓親、郡王,貝勒,台吉女,儀物視爵次為差。 婚日宴,牲多少異宜。 世子,郡王,貝勒,貝子,鎮、輔國公聘娶,儀物暨宴日牲酒,其數遞降,皆有差等。 順治間,更婚制,限貝勒以下罷用珠緞。 賜婚,王公詣中和殿或位育宮謝恩,其子未受封者,婚禮視其父,已受封則從其爵。 康熙初,始令王公納采易布為緞,餘如故。 公主下嫁儀指婚日,額駙蟒服詣乾清門東階下,北面跪,襄事大臣西面立。 宣制:「以某公主擇配某額駙。 」祗受命,謝恩退。 初定,諏日詣午門,進一九禮,即納采也。 駝馬、筵席、羊酒如數。 得旨分納所司。 次日燕饗,額駙率族中人朝服謁皇太後宮,禮訖,集保和殿。 帝升座,額駙等三跪九拜。 禦筵既陳,進爵大臣跪進酒,帝受飲,還賜大臣酒,跪飲之。 時額駙等行禮惟一拜。 徹宴謝恩,一跪三拜。 出至內右門外,三跪九拜,退。 凡帝前謝恩皆贊,後宮前不讚。 是日額駙眷屬詣皇太後、皇後宮筵宴如儀。 釐降前一日,額駙詣宮門謝恩,內府官率鑾儀校送妝奩詣額駙第,內管領命婦偕女侍鋪陳。 至日,額駙家備九九禮物,如鞍馬、甲冑,詣午門恭納,燕饗如初定禮。 吉時屆,公主吉服詣皇太後、帝、後暨所生妃、嬪前行禮。 命婦翊升輿,下簾,內校舁出宮,儀仗具列,燈炬前引。 福晉、夫人、命婦乘輿陪從,詣額駙第行合巹禮。 其日設宴九十席,如下嫁外籓,但用牲酒。 成婚後九日,歸宮謝恩。 公主入宮行禮,額駙詣慈寧門外、乾清門外、內右門外行禮。 天命八年,太祖禦八角殿,訓公主以婦道,毋陵侮其夫,恣意驕縱,違者罪之。 時議謂王化所由始。 厥後定製,額駙及其父母見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賚賜必叩首,尋遠古轍已。 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為非禮所宜,稍更儀注,額駙見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見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 如餽物,俱植立,免屈膝,以重倫紀,著為令。 又定下嫁時停進九九禮,並罷筵宴,自後罷宴以為常。 明年,改初定進羊九,繼此踵行。 同治時,定公主歸寧,免額駙內右門行禮,餘如前儀。 郡主於歸禮,崇德間,定親王嫁女聘儀,鞍馬、甲冑十有五。 如嫁外籓,親王以下納采用駝、馬、羊,準七九數。 媵婢八,男、婦五戶。 順治時,朝臣聘儀,鞍馬、甲冑各七。 乾隆時,定郡王媵婢六,男、婦四戶。 嫁朝臣聘用鞍馬七,外籓納采視崇德時為減。 郡主以下,縣主、郡君、縣君、鄉君於歸禮,以次遞殺。 康熙八年,定郡主、縣主歸寧,禁母家給滿洲人口,限用蒙、漢人八名,郡君至鄉君,蒙、漢人六名,將軍至宗室女,四名。 乾隆三十五年,罷朝臣進納采禮,外籓如故。 不設宴。 品官士庶婚禮凡品官論婚,先使媒妁通書,乃諏吉納采。 自公、侯、伯訖九品官,儀物以官品為降殺。 主婚者吉服,命子弟為使,從者賫儀物至女氏第,主婚者吉服迎。 從者陳儀物於庭,奉書致命,主婚者受書,告廟醴賓,賓退,送之門,使者還覆命。 是日設宴具牲酒,公、侯以下,數各有差。 婚前一日,女氏使人奉箕帚往婿家,陳衾帷、茵褥、器用具。 屆日,婿家豫設合巹宴。 婿吉服俟,備儀從。 婿承父命親迎,以采輿如女氏第。 女氏主婚者告廟,辭曰:「某第幾女某,將以今日歸某氏。 」乃笄而命之。 還醮女內室,父東母西。 女盛服出,北面再拜,侍者斟酒醴女,父訓以宜家之道,母施衿結帨,申父命,女識之不唯。 婿既至,入門再拜。 奠雁,出。 姆為女加景蓋首,出。 婿揖降。 女從姆導升輿,儀衛前導,送者隨輿後。 婿先還。 輿至門,婿導升西階,入室逾閾,媵布婿席東旁,禦布婦席西旁,交拜訖,對筵坐。 饌入,卒食,媵禦取■D9實酒,分酳婿、婦,三酌用巹,卒酳,婿出。 媵禦施衾枕,婿入,燭出。 是日具宴與納采同。 品官子未任職,禮視其父,受職者各從其品。 士婚禮視九品官。 庶民納采,首飾數以四為限,輿不飾采,餘與士同。 婚三日,主人、主婦率新婦廟見,無廟,見祖、禰於寢,如常告儀。 雍正初,定製,漢人納采成婚,四品以上,綢緞、首飾限八數,食物限十品。 五品以下減二,八品以下又減二,軍、民絹、果盒亦以四為限。 品官婚嫁日,用本官執事,燈六、鼓樂十二人,不及品者,燈四、鼓樂八人。 禁糜費,凡官民皆不得用財禮雲。 第3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