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初元,置綜理行營王公大臣一人,凡啟行、校獵、駐蹕、守衛諸事皆屬之。 六年,禦史叢洞奏請暫停行圍。 諭曰:「古者蒐苗獮狩,因田獵講武事。 皇祖行圍,既裨戎伍,復舉政綱。 至按歷蒙籓,曲加恩意,尤為懷遠宏略。 且時方用兵,數有徵發,行圍偶輟,旋即興舉。 況今承平日久,人習宴安,弓馬漸不如舊,豈可不加振厲?是秋木蘭行圍,所過州縣,寬免額賦十之三,永為例。 」圍場凡六十餘所,每歲大獮,或十八九圍,或二十圍,踰年一易。 設圍所在,必豫戒期,首某所,逕某所,訖某所收圍,並編定其處。 屆日官兵赴場布列,祗俟禦蹕臨圍。 自放圍處作重圍,令虎槍營士卒及諸部射生手專射自圍內逸出諸獸。 高宗每行獵,自舊籓四十九旗暨喀爾喀、青海諸部分班從圍,綏輯備至。 洎平西域,遠籓如左右哈薩克,東西布魯特,安集延,布哈爾,朝謁踵集,唯恐後時。 土爾扈特亦皆挈部眾越數萬里來庭。 帝嘗禦布固圖昌阿撫慰之,旋賜名曰「伊綿」,國語會極歸極也。 二十年,更定網城植連帳百七十五,設旌門三,分樹軍纛曰金龍。 去網城連帳外十許丈為外城,植連帳二百五十四,設旌門四,分樹軍纛曰飛虎。 去外連帳六十丈,周圍警蹕,立帳房四十,各建旗幟,八旗護軍專司之。 其規制詳密如此。 凡秋獮,先期各駐防長官選材官赴京肄習。 年例,蒙籓選千二百五十人為虞卒,謂之「圍牆」,以供合圍役。 屆期,帝戎服乘騎出宮,扈引如巡幸儀。 既駐行營,禁兵士踐禾稼、擾吏民,訶止夜行,違者論如律。 統圍大臣蒞場所,按旗整隊,中建黃纛為中軍,兩翼斜行建紅、白二纛為表,兩翼末國語曰烏圖哩,各建藍纛為表,皆受中軍節度。 管圍大臣以王公大臣領之,蒙古王、公、台吉為副。 兩烏圖哩則各以巴圖魯侍衛三人率領馳行,蟬聯環匝,自遠而近。 蓋圍制有二,馳入山林,圍而不合曰行圍,國語曰阿達密。 合圍者,則於五鼓前,管圍大臣率從獵各士旅往視山川大小遠近,紆道出場外,或三五十里,或七八十里,齊至看城,是為合圍,國語曰烏圖哩阿察密。 看城者,即黃幔城也。 圍既合,烏圖哩處虞卒脫帽以鞭擎之,高聲傳呼「瑪爾噶」,蒙語謂帽也。 聲傳遞至中軍,凡三次,中軍知圍合,乃擁纛徐行。 日出前,帝自行營乘騎先至看城少憩,俟藍纛至,駕出,禦櫜鞬,入中軍周覽圍內形勢。 凡疾徐進止,口敕指麾。 獸突圍,發矢殪之。 禦前大臣、侍衛皆射其逸圍外者,從官追射。 或遇猛獸,虎槍官兵從之。 或值場內獸過多,則開一面使逸,仍禁圍外諸人逐射。 獲獸已,比其類以獻。 駕還行宮,謂之散圍。 頒所獲於扈從者,大獮禮成,宴賚有差。 哨鹿者,凡鹿始鳴,恆在白露後,效其聲呼之,可引至。 厥制與常日不同。 侍衛等分隊為三,約出營十餘裡,俟旨停第三隊。 又四五里,停第二隊。 又二三里,將至哨鹿所,則停第一隊。 時扈從諸臣止十餘騎而已。 帝命槍獲鹿,群引領俟旨,而三隊以次至禦前,高宗蒐獵木蘭時,親禦名駿,命侍衛等導入深山中。 望見鹿群,命一侍衛舉假鹿頭作呦呦聲,引牝鹿至,亟發矢殪之,取其血以飲。 不唯益壯,亦以習勞也。 嘉慶時秋獮仿此。 日食救護順治元年,定製,遇日食,京朝文武百官俱赴禮部救護。 康熙十四年,改由欽天監推算時刻分秒,禮部會同驗準,行知各省官司。 其儀,凡遇日食,八旗滿、蒙、漢軍都統、副都統率屬在所部警備,行救護禮。 順天府則飭役赴部潔淨堂署,內外設香案,露台上爐檠具,後布百官拜席。 鑾儀衛官陳金鼓儀門兩旁,樂部署史奉鼓俟台下,俱鄉日。 欽天監官報日初虧,鳴贊贊「齊班」。 百官素服,分五列,每班以禮部長官一人領之。 贊「進」,贊「跪,叩,興」。 樂作,俱三跪九叩,興。 班首詣案前三上香,複位。 贊「跪」,則皆跪。 贊「伐鼓」,署史奉鼓進,跪左旁,班首擊鼓三聲,金鼓齊鳴,更番上香,祗跪候復圓。 鼓止,百官易吉服,行禮如初。 畢,俱退。 是日禮部祠祭司官、欽天監博士各二人,赴觀象台測驗。 鄉日設香案,初虧復圓,行禮如儀。 若月食,則在中軍都督府救護,尋改太常寺,如救日儀。 直省遇日、月食,各按欽天監推定時刻分秒,隨地救護。 省會行之督、撫署,府、、州、縣行之各公署,並以教職糾儀,學弟子員贊引,陰陽官報時。 至領班行禮,則以督撫及正官一人主之。 上香、伐鼓、祗跪,與京師救護同。 志六十六 禮十(賓禮) 籓國通禮山海諸國朝貢禮敕封籓服禮外國公使覲見禮 內外王公相見禮京官相見禮直省官相見禮士庶相見禮 四曰賓禮。 清初籓服有二類,分隷理籓院、主客司。 隷院者,蒙古喀爾喀,西藏、青海、廓爾喀是也;隷司者,曰朝鮮,曰越南,曰南掌,曰緬甸,曰蘇祿,曰荷蘭,曰暹羅,曰琉球。 親疏略判,於禮同為屬也。 西洋諸國,始亦屬於籓部,逮鹹、同以降,歐風亞雨,咄咄逼人,覲聘往來,締結齊等,而於禮則又為敵。 夫詩歌「有客」,傳載「交鄰」,無論屬國、與國,要之,來者皆賓也。 我為主人,凡所以將事,皆賓禮也。 茲編分著其儀節,而王公百官相見禮與士庶相見禮,亦附識焉。 籓國通禮清初,蒙古北部喀爾喀三汗同時納貢。 朔漠蕩平,懷柔漸遠。 北逾瀚海,西絶羌荒。 青海厄魯特,西藏准噶爾,悉隷版圖。 荷蘭亦受朝敕稱王,名列籓服。 厥後至者彌眾,乃令各守疆圉、修職貢,設理籓院統之。 崇德間,定製,外籓諸部貝勒等有大勛績,封和碩親王,或多羅郡王,次多羅貝勒,遣使持信約往封。 既入境,貝勒出迎五里外,跽俟制冊過,騎以從。 抵府,設香案正中,使臣奉冊其上,退立左旁,貝勒一叩三跪。 畢,興,復跪,使臣授冊。 宣讀官宣畢,置原案,三叩,興。 受冊如初禮。 貝勒與使臣對行六叩禮。 使臣坐左,貝勒坐右。 事訖,躬送如前。 凡有詔敕、賞賚至亦如之。 內外劄薩克會盟,三年一舉。 使臣賫制往,迎送禮同。 自王以降,歲時朝貢者,分年番代,列班末行禮。 坐次視內親王、貝勒、貝子、公降一等,宴賚有差。 康熙五十九年,定朝覲年例。 蒙古二十四部為兩班,喀爾喀劄薩克等為四班。 雍正四年,帝念四十九旗王公台吉遠至勤勞,詔改三班,二歲一朝。 鹹豐八年,以蒙古汗王等遠道輸將,諭令停止年班。 禦前行走者,番上如故。 其貢獻儀文,按季各旗遣一人來將事,年時貢馬匹羊酒,交理籓院轉納禮部。 朝貢賞賚諸典,柔遠清吏司掌之。 山海諸國朝貢禮凡諸國以時修貢,遣陪臣來朝,延納燕賜,典之禮部。 將入境,所在長吏給郵符,遴文武官數人伴送。 有司供館餼,遣兵護之。 按途更代,以達京畿。 既至,延入賓館,以時稽其人眾,均其飲食。 翼日,具表文、方物,暨從官各服其服,詣部俟階下。 儀制司官設表案堂中,質明,會同四譯館卿率貢使至禮部,侍郎一人出立案左,儀制司官二人分立左右楹。 館卿先升,立左楹西。 通事、序班各二人,引貢使等升階跪。 正使舉表,館卿祗受,以授侍郎,陳案上,複位。 使臣等行三跪九叩禮,興。 退,館卿率之出。 禮部官送表內閣俟命,貢物納所司。 如值大朝常朝,序班引貢使等列西班末,聽贊行禮如儀。 非朝期則禮部先奏,若召見,館卿豫戒習儀。 屆日帝禦殿,禮部尚書引貢使入,通事隨行,至丹墀西行禮畢,升自西階,通事復從之。 及殿門外跪,帝慰問,尚書承傳,通事轉諭,貢使對辭,通事譯言,尚書代奏。 畢,乃退。 如示優異,則丹墀行禮畢,即引入殿右門,立右翼大臣末,通事立少後。 賜坐、賜茶,均隨大臣跪叩,飲畢,慰問傳答如初。 出朝所,賜尚方飲食,退。 翼日赴午門外謝恩。 禮部疏請頒賜國王並燕賚貢使,既得旨,所司陳賜物午門道左,館卿率貢使等東面立,侍郎西面立,有司鹹序。 貢使詣西墀三跪九叩,主客司官頒賜物授貢使,貢使跪受。 以次頒賜貢使暨從官從人,鹹跪受。 贊「興,叩」如儀。 退,賜宴禮部。 貢使將歸國,光祿寺備牲酒果蔬,侍郎就賓館筵燕,伴送供偫如前。 所經省會皆饗之,司道一人主其事,館餼日給,概從周渥焉。 第39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