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推進現代化進程,需要新的工藝水平,也需要化肥、化學品和木材製品。 中國的三十萬家國營工業企業可以採納美國人在工藝改進、管理技術和基礎發展方面的建議。 在服務行業也存在巨大的潛力,美國還能夠在植樹、殺蟲劑、水土保養、食物儲備、採煤、貨物裝卸、出生率控制、整合電路方面 以及所有的發展活動方面 提供建議和指導。 可能性是無限的。 51 中美雙方肯定都感到貿易中存在不愉快和挫折。 美國人不滿的是談判中似乎沒完沒了的拖延,缺乏雙邊投資協議,很難從中國獲取返還資金。 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紡織品進口採取的保護主義和限制美國高科技出口的做法讓中國人不高興。 作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中國受美國進出口銀行一些規定的限制,如不得獲得超出五千萬美元的借貸。 而且,中國還不享受一般特惠制的免稅待遇。 此外,美國關於商品「產地國」的原則,使中國感到受到歧視,美國對在華投資的拘謹態度也令中國方面失望。 如果撇開不愉快,中美貿易有望在未來繼續增長,達到新的高峰。 1972-92年的中美貿易(單位:百萬美元) 中國的出口中國的進口中國的出超或入超1972年3260-281973年61741-6801974年112819-7071975年156304-1481976年202135+671977年203171+321978年324865-5411979年5941,724-1,1301980年1,0593,755-2,6961981年1,8753,603-1,7281982年2,2752,912-6371983年2,2442,173+711984年3,0653,004+611985年3,8653,856+61986年4,7713,106+1,6651987年6,2933,497+2,7961988年8,5115,021+3,4901989年11,9905,755+6,2351990年15,2374,806+10,4311991年18,9696,278+12,6911992年25,7287,418+18,3091993年31,5308,760+22,770資料來源:1972-82年的數據出自China‘s Economy Looks Toward the Year2000(Washington,D.C.,1986),Vol.2,329-30.1983-92年的數據出自U.S.Foreign Trade Highlights,U.S.Department of 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1989and June 1993.中國向美國的主要出口(單位:百萬美元,交貨價)1983年1984年上半年貨類價值份額(%)價值份額(%)總額2,244100.01,482100.0製造品1,02645.768946.5服裝和小飾件77434.549933.7柳條編織品和籃筐582.6352.4鞋類341.5241.6燃料43019.226317.7汽油30913.814910.1原油793.5624.2半成品39017.427218.4紡紗布24110.7184化學品及相關製品1315.8795.3煙花291.3191.3藥劑251.1130.9食品1125.0785.3罐裝蔬菜341.5302.0茶葉100.480.5原材料974.3553.7鋇硫酸鹽和碳酸鹽261.2140.9羽絨和羽毛80.360.4機械、運輸設備421.9292.0雜貨100.5120.8飲料和煙草40.220.1啤酒20.110.1動物脂肪/植物油20.120.1美國的主要進口 單位:百萬美元,交貨價 1983年 1984年上半年貨額價值 份額% 價值 份額%總額2173100.0 1162 100.0機械和運輸設備 586 27.0284 24.4 飛機和部件235 10.849 4.2 建築和採礦設備52 2.4 45 3.9 辦公設備 52 2.4 34 2.9食品541 24.9284 24.4 穀物 536 24.7283 24.4化學品 354 16.3265 22.8 化肥 468 7.7 119 10.2 塑料 92 4.2 73 6.3原材料 300 13.8173 14.9 松木 228 10.5129 11.1製成品 220 10. 161 5.2 鋁製品87 4.0 3 0.3 紙張 41 1.9 22 1.9雜貨172 7.9 94 8.1 電子儀表、遙控器 92 4.2 46 4.0 資料來源:U.S. Congress, China’s Economy Looks Toward the Year 2000(Washington, D.C., 1986), II, 336-40.5.未來發展前景 改革開放的經濟和技術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農村地區不斷繁榮,農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城市生活越來越豐富、開放、寬鬆,與外國的貿易和科學往來飛速發展。 外國觀察家把鄧小平的成功領導與法國的科爾伯(Colbert)、普魯士的弗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和日本明治初年的領導人相提並論。 52其它一些人樂觀地預言,如果不發生諸如中蘇戰爭爆發那樣的大禍,或者像文化大革命那種規模的大動亂,那麼,以年均增長率8%的速度增長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將在2000年以前超過意大利和英國,到2020年時將超過西德和法國。 53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預言是有道理的。 在進入改革十年以後,中國的經濟指數繼續飄升,沒有表現出任何放慢的跡象。 但是,不能完全排除前面提到的幾種大災禍。 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已經暗暗地出現了,這些因素從統計數據是看不出來的,從長期來看,它們將顯得極其有害。 最重要的因素有:(1)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信仰和對執政黨領導地位的信任不斷被侵蝕;(2)黨政部門腐敗橫行,它將可能導致公共道德的崩潰;(3)急劇的通貨膨脹將尾隨價格失控而來,引起大眾的不滿。 隨着改革開放的十年臨近尾聲,出現了一些不祥的徵兆:意識形態混亂,經濟失衡,社會不安定,道德淪喪。 領導集團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着嚴重的挑戰。 第三十八章 轉變中的中國,1986-1988年:開放政策對文化的影響 當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最先採納對外開放政策時,中央領導人希望在引進外國科學技術的時候不要將外國的文化和價值觀也放進來。 但是,觀念就像風一樣能跨越邊界;靠命令是無法阻擋住它們的。 開放政策的文化影響遠遠超出了中共領導層預料的範圍,引起了保守派理論家把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入侵斥責為外來「精神污染」。 從正統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這些擔憂和責備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觀事實是,西化是一種無法阻擋的全球性現象。 就中國而言,經過與西方的三十年隔絶之後,國門突然被打開:外國的觀念、消息、電影、戲劇、音樂、文學和大眾文化猶如一場風暴席捲而至。 在此後的十年中,六萬名留學生和訪問學者,以及數萬名官員和代表團成員出國學習、訪問,營造了中國與外部世界之間幾十年未見的國際交往。 第2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