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要使這項計劃獲得成功,時間是根本。 如果在二十或三十年前就做這項工作,中國也許已經與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並駕齊驅了。 但現在,由於西方和日本日益加劇的保護主義以及九十年代初全球經濟放慢或衰退的隱約威脅,中國將不得不面臨來自西方和日本的更加強硬的抵制。 歸根究底,沿海經濟發展規劃的採納證實了這樣一個不受歡迎的事實:共產主義本身無法把中國改造成一個現代國家;它需要資本主義的幫助。 4.動盪中的社會:通貨膨脹和道德敗壞 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伴隨着高通貨膨脹率,官方宣佈的幅度在1985年是12.5%,1986年是7%,1987年是8%,但非官方的估計是每年20%到30%。 所有工薪階層都感受到了漲價的急劇衝擊,他們的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舉止以及最重要的社會倫理都受到了影響。 毫無疑問,在各種改革措施中,價格放開和工資調整是最痛苦也最不成功的。 政府下決心實行物價改革,因為以往對副食品、食油、住房以及其它所有東西的補貼制度忽視了價值規律,消耗了國家預算。 政府認定,價格放開是經濟改革成功的關鍵,與其將來受苦,不如暫時受點委屈。 但是,對人民來說,放開價格導致了總是比工資調整更快的價格上漲。 1988年5、6月間,對四種副食品(豬肉、鷄蛋、蔬菜和食糖)的控制放開了,大城市中的價格一夜間猛增了30-60%。 政府向每個工人補貼10元人民幣,每個大學生補貼8元,每個中學生補貼7元,但這根本不能抵銷價格的上漲,儘管政府聲稱過去十年的快速經濟增長已經減緩瞭解控的痛苦。 44 通貨膨脹加劇了政府中的腐敗,高幹子女的裙帶作風、走後門和黑市交易。 一位政府顧問承認:「在今天,不靠賄賂官員要想辦成任何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45獲利的動機壓倒了其它一切考慮。 一種貨物經常標四種價格:國家定價、市場價、議價和外賓價。 飛機票和火車票不僅是難買,而且對不同的旅客標不同的價格。 要求大學通過搞副業賺錢來補貼教育。 有見識的人士擔心中國會變成「全民皆商」。 社會上流行起一切「向錢看」的口號。 占便宜、坑蒙拐騙、經濟犯罪等情形到處蔓延;旅店、飯館和國家機關普遍出現了敲竹杠和亂收費的現象。 八十年代普遍的困難似乎降低了人們的自我價值觀,使他們變得脾氣暴躁、心情鬱悶。 生活中充斥了冷漠、麻木和粗野。 心理學家指出,這樣一種態度反映了人們徹底的沮喪和無奈,而不是他們喜歡粗暴。 人們已經在為經濟麻煩苦苦掙扎,漲價給他們焦慮的心情增加了另一個重負。 眼看著存款不斷由於漲價而消蝕,人們害怕1945-1949年間的那種價格飛漲會重演,因此拚命想辦法對付這種情形。 在1983年到1988年間,大部分城市工薪階層發現購買能力下降了100%甚至更多;生活水平急劇降低了。 1988年在一家好飯店吃一頓飯花的錢是1983年的五倍。 1956年,一個大學畢業生每月掙55元人民幣,能夠養活一家四口,但到1988年,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漲到133元,卻還無法維持四口之家的生活;他每天的工資只夠買兩隻西瓜!按黃金比價來算,1987年他的收入只值1979年的49%,1956年的15.7%。 1987年,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要把收入的35%到45%花在吃上,另外25%到35%花在其它生活必需品上。 46這樣就剩不下多少錢支付其它所有的必要開銷了。 挫折引起了焦慮、自私、不滿和粗野。 社會道德降低到瓦解的地步。 價值觀的混亂和管理的無序比比皆是。 放開價格為漲價提供了時機,但通貨膨脹的另外兩個基本原因也不應忽視。 一是在1984-1988年間貨幣供應每年增長了20%,導致了紙幣發行的迅速增加。 二是銀行儲蓄(3,075億元人民幣)和流動資金中的大量過剩現金 到1987年底約4,200億元人民幣。 人們時常衝到銀行提錢,以便趕在新一輪漲價之前購買必需品。 當太多的錢搶購太少的商品時,眾所周知的通貨膨脹便出現了。 公眾對漲價的不滿和抗議,促使政治局于1988年7月在北戴河召開了好幾次爭論激烈的會議。 總書記趙紫陽繼續主張價格改革是經濟重組的核心,而總理李鵬和副總理姚依林則主張,即使不是停止,至少應放慢價格放開,理由是工資增長跟不上價格增長的步伐。 最後,對公眾不滿的關注占了上風。 政府採取了控制信貸、緊縮銀根、約束基建和資本支出等措施,讓過熱的經濟冷卻下來。 8月,中央宣佈,在1988年餘下的時間裡和1989年中,不再會有進一步的價格放開。 人民歇了一口氣。 但是,有一批人似乎在這段動盪時日裡發跡起來。 他們是那些嶄露頭角的個體企業家和個體戶,這些人大都從事手工藝品、小製作、家用器具維修和銷售、運輸和消費服務業等行業。 由於他們勤勞、有眼光、善於判斷、勇于冒險和妥善經營而取得了成功 這在任何其它國家也是一樣的。 在1988年6月,這些私營企業有225,000家,僱用360萬人。 國家承認這些企業合法,理由是它們有助于生產力的發展。 許多個體戶成為百萬富翁。 遼寧瀋陽的一個農民組織了一個運輸隊,1987年賺了一百萬元人民幣。 另一位企業家投資一百萬元建一座軋鋼廠,僱用的在冊員工有一百人。 第2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