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來說:至于不變流動資本,很明顯,它不是全部同時投入的。 在資本家A出售他的商品,從而他的預付資本取得貨幣形式時,買者B的貨幣形式的資本,相反地取得A所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形式。 由於同一個行為,A使他所生產的商品資本再取得貨幣367形式,B則使他的資本再取得生產形式,使它由貨幣形式轉化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同一個貨幣額,在這個兩方面的過程中,和在任何一個簡單的購買W—G中一樣執行職能。 另一方面,A在把他的貨幣再轉化為生產資料時,向C購買,C又把這個貨幣付給B,依此類推。 這樣,過程就好象說明了。 但是: 我們闡明的關於商品流通中的流通貨幣量的所有規律(第1卷第3章 ),決不會因為生產過程的資本主義性質而發生變化。 因此,如果說以貨幣形式預付的社會的流動資本等於500鎊,那末,已經考慮到:一方面,它是同時預付的金額,但另一方面,這個金額所推動的生產資本卻多於500鎊,因為它交替充當不同生產資本的貨幣基金。 因此,這種說明方法,是以貨幣已存在為前提的,但是應該說明的,正是這個貨幣何以存在。 其次,有人會說,資本家A所生產的物品,是由資本家B個人消費的,即非生產地消費的。 因此,B的貨幣使A的商品資本貨幣化,這樣,同一個貨幣額既使B的剩餘價值貨幣化,又使A的流動不變資本貨幣化。 但是,在這裡還是直接以應當答覆的問題已經解決為前提的。 這就是,B從哪裡得到用來償付他的收入的貨幣?他自己怎樣使他的產品中的那部分剩餘價值貨幣化? 再次,有人會說,A不斷預付給他的工人的那部分流動可變資本,是不斷地從流通中流回到他手裡的;其中只有一部分,不斷交替地保留在他自己手裡,以支付工資。 而在支出和流回之間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在工資上付出的貨幣,除了其他用途以外,還可以用來使剩餘價值貨幣化。 ——但是,我們知道,第一,這個時間越長,資本家A必須不斷準備好的貨幣儲備量也必然越大。 第二,工人會支出貨幣用來購買商品,因此相應地會使商品中包含368的剩餘價值貨幣化。 因此,同一個貨幣,既以可變資本形式預付,又相應地用來使剩餘價值貨幣化。 在這裡,我們不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只要指出一點:整個資本家階級以及依賴於他們的非生產人員的消費,是和工人階級的消費同時進行的;因此,在工人把貨幣投入流通的同時,資本家為了花費作為收入的剩餘價值,也必然要把貨幣投入流通;因此,必須從流通中取出貨幣。 剛纔所作的說明,只會減少而不會消除這個必要的貨幣量。 最後,有人會說,在第一次投入固定資本時,總是把大量貨幣投入流通,這些貨幣只能逐漸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在若干年內,由投入的人再從流通中取出。 難道這個金額不足以使剩餘價值貨幣化嗎?——對於這種說法,必須回答說:也許在500鎊的金額(也包括作為必要準備金的貯藏貨幣)中,已經包含着把這個金額作為固定資本來使用,即使不是由投入這個金額的人使用,也會由另外一個人使用。 此外,已經假定,用來購置作為固定資本使用的產品的金額,也已經對這些商品中包含的剩餘價值進行了支付,而問題恰好在於,這個貨幣從何而來? 總的答覆已經得出來了:當一個x×1000鎊的商品量要流通時,不論這個商品量的價值是否包含剩餘價值,不論這個商品量是否按資本主義方式生產,這個流通所必需的貨幣量決不會因此有所改變。 可見,這個問題本來就是不存在的。 在貨幣的流通速度等等其他條件已定的情況下,要使x×1000鎊商品價值流通,總需要有一定量的貨幣,而這個貨幣量同這個價值有多少歸這個商品的直接生產者所有的問題完全無關。 如果這裡存在什麼問題,那末,它和總的問題是一致的:一個國家的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貨幣額從何而來?369 但是,從資本主義生產的觀點來看,的確存在着一個獨特問題的假象。 這就是:貨幣投入流通的起點在這裡是資本家。 工人為了支付他的生活資料的費用而支出的貨幣,起初就是作為可變資本的貨幣形式存在的,所以,原來就是作為勞動力的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由資本家投入流通的。 並且,資本家把原來對他構成不變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貨幣形式的貨幣也投入流通;他是把這個貨幣作為勞動資料和生產材料的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支出的。 不過,除此以外,資本家就不再是處在流通中的貨幣量的起點了。 可是,現在只有兩個起點:資本家和工人。 所有第三種人,或者是為這兩個階級服務,從他們那裡得到貨幣作為報酬,或者是不為他們服務,而在地租、利息等形式上成為剩餘價值的共有者。 至于剩餘價值不是全部留在產業資本家的錢袋中,而是必須由他和別人共分,這和我們當前的問題無關。 問題在於他怎樣使他的剩餘價值貨幣化,而不在於由此取得的貨幣以後怎樣分配。 在我們考察的場合,仍然把資本家看作是剩餘價值的唯一的所有者。 至于工人,我們已經說過,就工人投入流通的貨幣來說,工人只是第二步的起點,資本家才是第一步的起點。 起初作為可變資本預付的貨幣,當工人為了支付生活資料的費用而支出時,已經在完成它的第二個流通。 第3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3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