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收入看成是商品價值的源泉,不把商品價值看成是收入的源泉,這是一種顛倒。 由於這種顛倒,商品價值好象是由不同種類的收入「構成」的。 現代庸俗經濟學將其解釋為所謂的要素收入。 這各種收入在斯密看來是互不影響地決定的,而商品的總價值是由這些收入的價值量加在一起決定的。 但是現在要問,被認為是商品價值源泉的各種收入,它們各自的價值又是怎樣決定的呢?就工資說,它是可以決定的,因為工資是它的商品即勞動力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和任何其他商品的價值一樣,可以由再生產這種商品所必要的勞動決定。 但剩餘價值,或者在亞·斯密那裡確切地說是它的兩個形式,即利潤和地租,又怎樣才可以決定呢?在這方面,亞·斯密只是說了一些空話。 他時而把工資和剩餘價值(或工資和利潤)說成是商品價值或價格由以構成的兩個組成部分,時而——並且往往几乎是在同一瞬間——又把它們說成是商品價格「分解」成的兩個部分。 但這就是反過來說,商品價值是事先既定的,這個既定價值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收入形式,歸參與生產過程的不同的人所有。 這個說法和價值由這三個「組成部分」構成的說法,決不是一回事。 如果我任意確定三條不同直線的長短,然後用這三條綫作為「組成部分」,構成同這三條直線之和一樣長的第四條直線;另一方面如果我取一條一定長度的直線,為了某種目的把它分成也可以說「分解」成三個不同的部分,那末,這兩種情況決不是同一程序。 在前一個場合,綫的長短完全隨構成此綫的那三條綫的長短而變化;在後一個場合,綫的三個部分的長短一開始就由它們是一條一定長度的綫的各個部分而受到限制。 數學工具的一種使用。 425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抓住亞·斯密敘述中的正確部分,即包含在社會的年商品產品中(象包含在任何一個單個商品中,或日產品、周產品等等中一樣)的、由年勞動新創造的價值,等於預付的可變資本價值(也就是用來重新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價值),加上資本家能夠——在簡單再生產和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他的個人消費資料上實現的剩餘價值;其次,如果我們又注意到,亞·斯密把創造價值的勞動,即耗費勞動力的勞動,和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即以有用的、合乎目的的形式耗費的勞動混為一談,那末,全部概念就歸結為:每個商品的價值都是勞動的產物;從而年勞動產品的價值或社會的年商品產品的價值,也是勞動的產物。 但是,因為一切勞動都分解為:1、必要勞動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工人只為購買他的勞動力時預付的資本再生產一個等價物,2、剩餘勞動,工人通過這種勞動為資本家提供一個後者沒有支付任何等價物的價值,也就是為資本家提供剩餘價值,所以,一切商品價值也就只能分解為這兩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因而最終地作為工資形成工人階級的收入,作為剩餘價值形成資本家階級的收入。 至于不變資本價值,即在年產品生產中消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那末,雖然亞·斯密說不上(除了用一句空話,說資本家在出售他的商品時把這個價值算到買者的賬上)這個價值怎樣加入新產品的價值,但是,既然生產資料本身是勞動的產物,這部分價值本身最終地也只能由可變資本的等價物和剩餘價值構成,由必要勞動的產物和剩餘勞動的產物構成。 如果這些生產資料的價值在它們的使用者手中執行資本價值的職能,那末,這也並不妨礙它們「最初」(如果我們對它們追根究底的話)在另一個人手中——雖然是在以前——是可以分成這兩個價值部分的,也就是可以分成兩個不同的收入源426泉的。 這裡包括一個正確的觀點:事物在社會資本即單個資本的總和的運動中的表現,和它從每個個別考察的資本來看的表現,也就是從每一單個資本家角度來看時的表現,是不同的。 對每一單個資本家來說,商品價值分解為1、不變要素(斯密所說的第四要素),2、工資和剩餘價值之和,或工資、利潤和地租之和。 而從社會的觀點來看,斯密的第四要素即不變資本價值,就消失了。 5、總結 工資、利潤、地租這三種收入形成商品價值的三個「組成部分」這個荒謬的公式,在亞·斯密那裡,是來源於下面這個似乎較為可信的公式:商品價值分解為這三個組成部分。 但是後一種說法,即使假設商品價值只能分成所消費的勞動力的等價物和勞動力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也是錯誤的。 不過,錯誤在這裡又是建立在更為深刻而真實的基礎上的。 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是:生產工人把自己的勞動力作為商品賣給資本家,然後勞動力在資本家手中只作為他的生產資本的一個要素來執行職能。 這個屬於流通的交易,即勞動力的賣和買,不僅引出生產過程,而且也決定生產過程的獨特的性質。 使用價值的生產,甚至商品的生產(因為這種生產也可以由獨立的生產工人進行),在這裡只是為資本家生產絶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手段。 因此,我們在分析生產過程時已經知道,絶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怎樣決定着 1、每天勞動過程的持續時間;2、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全部社會的和技術的形式。 正是在這個生產過程中,價值(不變資本價值)的單純保存,預付價427值(勞動力的等價物)的現實再生產,和剩餘價值(即資本家事先和事後都沒有為之預付任何等價物的價值)的生產三者互相區別開來。 第3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3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