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驟在今天似乎是切合實際、明擺着的,但在哈維的時代,肯定是既不合理,也不顯而易見的。 據當時傑出的神學家理查德·胡克所說,理性而非實驗,才是「人類獲得關於合理和不合理的事物的知識」的手段。 胡克的這句話是我們難以理解的;這表明科學革命對我們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如何根本且無孔不入。 但是,對哈維來說,工作於17世紀初葉、堅持實驗的方法,是一個需要勇氣和獻身的、令人難於忍受的智力上的嚴峻考驗。 地理大發現和海外地區的開闢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新的植物、新的動物、新的恆星甚至新的人們和新的人類社會相繼被發現,所有這些都向傳統的思想和設想提出了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偉大的科學倡導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的著作中,有許多地方是借用遠航探險作比喻。 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為新的知識世界中的哥倫布。 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兩岸的懸岩舊知識的象徵,駛入大西洋,以尋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識。 事實上,他曾明確地說過,「通過在我們時代已開始習以為常的遠距離的航海和旅行,人們已揭露和發現了自然界中許多可使哲學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 」 歐洲的科學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同時發生的經濟革命。 近代初期,西歐的商業和工業有了迅速發展。 歐洲各國之間的貿易隨着遠東、東印度群島、非洲和南北美洲的新的海外市場的出現而大幅度增長。 工業也取得了顯著收益,尤其是在英國;英國採煤和煉鐵業的發展為後來的工業革命打下了基礎。 這些經濟上的進步導致技術上的進步;後者轉而又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和受到科學的促進。 遠洋貿易引起對造船和航海業的巨大需求。 為了製造羅盤、地圖和儀器,出現了一批新的、有才智的、數學上受過訓練的工匠。 航海學校在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相繼開辦,天文學由於其明顯的實用價值而得到認真的研究。 同樣,採礦工業的需求引起動力傳送和抽機方面的進步。 這證明是重新開始關心機械原理和液壓原理的起點。 同樣,冶金業是化學取得顯著進步的主要原因。 日漸擴大的採礦作業使新礦石甚至新金屬如鉍、鋅和鈷顯露出來。 分離和處理這些新礦石和新金屬的技術必須用類推法找到,並以痛苦的經驗予以矯正。 但是,這樣做時,化學的一般原理開始形成,其中包括氧化和還原、蒸餾和混合的原理。 這些成就給了科學家即哲學家以自信和信心,使他們堅信自己是一個新時代的先驅。 早在1530年,法國國王的醫生瓊·費尼爾就寫道: 但是,倘使我們的長者及其前輩如他們的先人一樣只是沿著同樣的道路前進,將會怎樣呢?…不,正相反,在哲學家看來,轉移到新的道路和體繫上,不讓貶低者的聲音、古代文化的影響和掌權者的成熟嚇住那些要宣佈自己觀點的人,是很有益的。 那樣,每個時代就會產生其自己的大量的新的創造者和新的藝術。 在長達12個世紀的神魂顛倒以後,我們這一時代看到藝術和科學光榮地重新興起。 現在,藝術和科學的輝煌比得上古代,或者說超過了古代。 當今時代在任何方面都無需鄙視自己,無需思暮古人的知識。 如今,我們對代正在做古人夢想不到的事。 …由於我們的航海者的傑出才能,大洋已被越過,一些新的島嶼已被求現。 印度遙遠的隱密地方已展現出來了。 我們的祖先所不知道的西方的大陸,即所謂的美洲,在很大程度上已開始為人們所瞭解。 在所有這一切中,在有關天文學方面,帕拉圖、亞裡士多德和舊哲學家曾取得進步,托勒密曾進而作出更大量的貢獻。 然而,他們中間若有誰今日返回人間,就會發現,地理學改變了過去的認識。 我們時代的航海者給了我們一個新的世界。 一個世紀後,這種自信已增長到憑直覺興奮地期待取得人類的未來成就的程度。 1661年,約瑟夫·格蘭德著文先提到「那些傑出的英雄人物」——笛卡爾、伽利略、哈維及其他人,然後開始頗有先見之明地讚美他們正在創造的新世界: 要是那些英雄人物如他們愉快地開始工作時那樣繼續工作下去,他們會用奇蹟填滿這個世界。 因此,我並不懷疑後代將發現眼下僅僅是傳說的許多東西在實際現實中得到了證實。 也許若干時代以後,前往南部未探明的地帶的航行,甚至可能是飛往月球的航空,並不比前往美洲的航海更不可思議。 對於跟在我們後面的人們來說,買一對翅膀飛入最遙遠的地區,也許同現在買一雙長統靴去騎馬旅行一樣平凡。 通過合意的運輸工具與東印度群島那樣遙遠的地方進行協商,對後世來說,就象用書面通信交換意見對我們來說那樣平常。 將現在比較荒蕪的世界改變為天堂,從新近的農學來看,或許是可期待的。 1662年,英國有理二世頒發特許狀,成立「促進自然知識的倫敦皇家學會」。 皇家學會的成員們已意識到在技師與科學家之間進行合作的好處,鼓勵並協調全國各專業的成果,以蒐集可能促進科學知識的各種資料。 「所有地區都忙於並熱心于這項工作:我們發現每天交給[學會]的許多極好的奇物珍品不僅出自博學的、專門的哲學家之手,而且來源於技工的工場、商人的航海、農民的耕地以及紳士的種種運動、養魚塘、獵園和花園。 」 第2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