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門羅主義並不妨礙美國海軍陸戰隊為「恢復法律和秩序」而一再進行的武裝干涉。 大俄羅斯帝國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歐的經濟控制,但其時,沙皇政權的軍事力量是很強大的,足以阻止外來的經濟影響擴展到其他領域。 因此,我們看到,歐洲的控制不僅擴展到其遼闊的帝國,也伸展到同樣廣闊的附屬地區。 事實上,投入附屬國的歐洲資本比投入殖民地的更多。 這些投資通過各種手段和政治、經濟壓力——如:訓練當地軍隊的軍事代表團、監督並通常控制當地財政的金融代表團、給居住這些地區或在這些地區經商的歐洲人以專門特權的治外法權以及與治外法權有關的種種安排——而得到保護。 如果必要的話,還始終有美洲的海軍陸戰隊或東半球的炮艦作為最後的一種手段。 有關諸強國與各種殖民地和附屬地之間的關係的詳細情況,將在後面幾章中加以考察。 這裡的目的僅在於描述這些關係的一般格局。 這一格局清楚地表明,到1914年,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已受到歐洲少數國家以及俄國和美國的直接或間接的支配。 這一發展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今天,在別世紀中葉,世界上的大部分混亂就是對這種歐洲霸權的不可避免的反應。 新帝國主義的影響 為什麼歐洲在19世紀後期的大擴張應被稱為新帝國主義呢?帝國主義畢竟不是什麼新的東西。 如果將帝國主義定義為是「一個國家、國族或民族對其他類似的集團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政治或經濟的統治或控制」,那麼,帝國主義就同人類文明一樣古老。 無疑,羅馬人是帝國主義的,因為他們征服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和近東,並統治那些地區達數世紀之久。 而且,在羅馬人之前和之後,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別的帝國為各種民族所征服。 然而,「新帝國主義」一詞是頗有道理的,因為這種19世紀後期的歐洲擴張就它對殖民地和附屬地的影響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雖然羅馬通過掠奪、通過收集主要以糧食為形式的貢物,簡單、直接地剝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剝削並不特別地影響殖民地的經濟生活和結構。 殖民地繼續以與過去相同的方式生產几乎同樣的糧食和手工藝品。 將這種帝國主義與後來侵擾並改造整塊整塊大陸的那種帝國主義相比,就象將一把鏟子與一台蒸汽挖掘機相比。 傳統的帝國主義包含剝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經濟變化和社會變化。 貢物僅僅歸於某一統治集團而不歸於另一統治集團。 相形之下,新帝國主義迫使被征服國家發生徹底的變他這與其說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不如說是西歐的生氣勃勃的工業主義對非洲和亞洲的靜止的、自給自足的農業政權的不可避免的影響。 換句話說,歐洲的工業資本主義太複雜、太擴張主義了,不能說是與殖民地的一種簡單的貢物關係。 開始時,歐洲征服者肯定毫不遲疑地進行掠奪和徵收貢物。 英國人在印度就曾這樣做過,就象西班牙人早先在墨西哥和秘魯所做的那樣。 但是,經過這一最初的階段之後,歐洲的生氣勃勃的經濟開始以各種方式包圍和改變殖民地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 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如我們已知道的那樣,工業化的歐洲需要為它的剩餘資本和製造品獲得原料來源和市場。 例如,英國曾用船把大量組織品和資本運到印度,資本主要是用於鋪築鐵路。 到1890年,印度已鋪築了約1700O哩鐵路,大致與英國的鐵路網相等。 但是,從1890至1911年,印度的鐵路網大約增加一倍,達33000哩,而在這同一時期中,英國的鐵路僅增加了300哩多一點。 應該指出,鐵路和其他大項目如灌溉工程和港口設施是用英國資本換來的。 換句話說,印度並不是必須待到它積聚起足夠的資本時才發展其經濟和增加其出口商品。 因而,在這早期階段,印度的經濟發展因與英國的聯繫而得到促進。 但是,重要的一點是,印度的經濟不僅受到促進,也得到重建,並在後一階段中歸於無效。 英國的紡織品非常便宜,這時能通過鐵路網而分配到全國,從而,象在早一個世紀時使英國工匠破產那樣,無情地使土著工匠破產。 不過,這兩種形勢之間有一個極其重要的不同之處。 英國工匠到城市中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的工廠裡去做工,印度工匠卻由於他們的城市裡沒有出現工廠而無處可去。 英國人自然並不希望在印度建立一個相競爭的工業結構。 他們喜歡印度的經濟補充他們自己的經濟,而不喜歡印度的經濟與他們自己的經濟競爭。 因而,印度供應原料給英國,作為回報,印度得到製成品和建設項目所需的資本。 這是一種自然的、可理解的安排,但是,它深深地影響了印度人民。 他們以往歷來是通過農業和手工業謀生。 而這時,工匠須削價與競爭者搶生意,沒有可替換的生活來源。 農民也不能不受到影響,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開始捲入為英國工廠生產黃麻和其他商品的過程中。 這意味着他們不再僅僅供養他們自己和附近城鎮的人們。 這時,他們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受世界經濟的波動和危機的支配。 歐洲還通過傳入醫學科學和種種衛生措施而從根本上影響了印度,因為醫學和衛生措施導致人口急劇增低這種情況早先在歐洲也發生過,但是,歐洲有數百萬人進入城市或去了海外,而印度人卻做不到這些。 因此,最後結果是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受阻。 第2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2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