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中國對西方挑戰的反應從軍事和經濟領域擴大到社會和文化領域。 這種擴大反映在中國人選來翻譯的西方書籍的類別有了改變。 在185O年到1899年這段時期中,中國人所翻譯的自然科學、尤其是應用科學方面的著作在數量上超過了社會科學和古典文學方面的著作,比例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兩年中,後者卻以二比一的比例超過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這一時期中,得到翻譯的社會科學和古典文學方面的著作比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方面的著作多兩倍。 這一興趣轉變的一個原因是1894-1895年日本打敗了中國,使居統治地位的土大夫階層的傲慢和自滿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另一個原因是西方大規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 中日戰爭以後的幾年中,這種入侵在各個領域都達到很大的規模,使中國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脅。 結果,愈來愈多的中國領導人被迫得出這樣的結論:重大的變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這種變革不能僅限于軍事和經濟方面。 此外,西方在滲透過程中創造了有利於變革的力量和條件。 外國商業擴大到中國內地,促進了中國商人階級的發展,他們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銷售。 早在1869年,英國一位官員說道:「由於在語言上占優勢、擁有市場、開支較低,中國人几乎壟斷了商業經營。 」後來,中國製造商開始建造火柴廠、麵粉廠、紗廠和紡絲廠。 這些新的經濟領導人往往是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他們不喜歡歐洲的統治,因為這種統治授與外國商業競爭者以特權。 但他們也不太喜歡北京反動的帝國朝廷,因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國人,也不去瞭解現代經濟的性質和需要。 因此,這些中國商人認為無需忠於北京的滿族政權,就象印度商人早先認為無需忠於德里的莫臥兒政權一樣。 結果,正是他們提供了促進革命的民族主義運動的動力,這一運動在動世紀初發展起來。 第一次排外運動由沿海城市發動,推翻滿清王朝的1911年革命也爆發在這些城市裡,所有這些都不是偶然的。 中國的這一危險形勢也影響了居統治地位的士大夫,不過他們是被迫傾向于改良而非傾向于革命。 他們由於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傳統範圍內的改革。 」他們仍然認為,改革中國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滿足現代的需要。 這種觀點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進的廣東學者康有為1858-1927年,他以其論著《孔子改制考》而震驚同僚。 這部反傳統觀念的著作將孔子描寫成人民權利而不是帝國權力的維護者。 康有為的一位弟子在下面這段話中清楚地說明了這一激進觀點: 一般說來,當帝國的權力來自一個人時,它便軟弱;而當它來自千百萬人民時則強大。 如果學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關心民族的危難,那麼,這樣的人民將是聰明的,否則是愚昧的。 因此,如果我們不依靠人民的權威,就不可能變精神渙散為精誠團結、變無知為智慧。 這種擁護人民權利、提倡人民參政的主張對中國來說是新東西。 以柱,西方的民主和民族主義觀念在中國顯然一向是不存在的。 相反,中國強調的是家庭;就更廣泛的忠誠而言,它採取「文化主義」而不是民族主義的形式。 所謂文化主義,指的是要對本土文化傳統有息息相關之感,中國人簡單地認為這是對付外國野蠻行為的唯一可取的方法。 中國的士大夫統治階級沉緬于這一傳統,其中許多人仍公開宣稱,「寧願看到民族滅亡,也不願看到其生活方式改變」。 但是,與這一傳統的文化主義的保守政策相反,維新派領導人這時則肯定西方的革命觀念。 「什麼是民族主義呢?」一位改革者問道。 「民族主義就是:在所有地方,同一種族、同一語言、同一信仰、同一習俗的人民互相之間都視為兄弟,併為獨立和自治而努力,建立一個為公眾謀福利、反對其他種族侵犯的更為完善的政府。 如果我們想在中國提倡民族主義的話,那麼,除通過人民的革新以外決無別的辦法。 」 五、政治影響 1895年中國敗給日本人之後,維新派代言人便找到了發言的機會。 他們使年輕的光緒皇帝傾聽他們的意見;光緒皇帝暫且擺脫了皇太后慈禧的影響。 慈禧自1860年以來一直決定着中國的政策,但現在,維新派已將皇帝爭取到他們那一邊。 皇帝對他們的口頭和書面奏章印象極深,1898年夏頒發了一系列徹底的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稱為「百日維新」。 這些法令將使中國社會的大多數方面能得到基本的改革。 許多閒職將被取消;地方政府將更加集中在北京的領導之下;新學校將傳播歐洲的學風西方式的生產方法將受到鼓勵,國家將按西方的方式建立一支由應徵入伍者組成的軍隊。 但是,這些措施始終停留在紙上。 維新派缺乏經驗,他們的法令只得讓內心極不讚成的保守官僚去貫徹。 維新派確信,不除掉反對派領導人,他們的計劃必將失敗,因此,他們密謀策劃,企圖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圍的頑固分子。 但是,皇太后卻先行一步,她在軍隊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廢黜了不幸的皇帝。 然後宣佈由她自己攝政,廢除所有的改革法令,殺害了六位維新派領導人。 「百日維新」的失敗使保守派獲得了所有的權力。 他們積極、熱忱地引導社會和政治上對外國人的不滿情緒。 排外的秘密團體在朝廷保守派和地方統治者的鼓動下,組織了地方民兵以反對外國的侵略。 這些團體中最為著名的是義和團,即人們通稱的義和拳。 第2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2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