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雖英勇作戰,但卻無力對付一架現代化的軍事機器。 根據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獲得了台灣島、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不過,遼東半島由於法國、俄國和德國的堅決要求而不得不歸還給中國。 如果注意到,在和平談判期間,中國代表李鴻章和日本使節伊藤博文之間曾有過以下談話,那是會有啟發的。 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時曾同大人李鴻章談過改革問題,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沒有一件事情得到改變或改進呢?為此我深感遺憾。 李:先生,當時聽你談論此事,不勝欽佩,而且,我對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變你們的習俗,以致達到現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 可是,我國的事情受傳統束縛太深,我簡直不能按照自己的願望行事。 伊藤:「除對善良的人外,天意沒有任何影響」。 如果貴國願意努力行動,上天無疑會幫助資國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上天對地上的人們一視同仁。 根本的問題在於每個國家都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戰勝中國之後,日本人面臨着遠為強勁的對手——俄國。 俄國不僅同法國和德國一起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給中國,而且這時還侵佔了朝鮮和滿洲。 中日戰爭期間,朝鮮簽訂了一個條約,同意接受日本人的指導和資本。 戰爭剛一結束,日本駐朝使節便開始了一項全面的改革計劃,將日本官員安插在各主要的位置上。 但是,領導保守派的朝鮮皇后卻與日本使節對抗。 結果,後者組織了一次反叛,謀殺了皇后,但這次政變是短命的。 皇帝這時已轉向俄國,用俄國人取代日本顧問,並授與俄國一家公司以伐木權。 俄國人在朝鮮取代日本人的同時,又在滿洲獲得了種種特許權。 我們前面已提到,1896年的「中俄密約」允許俄國敷設一條穿越滿洲、直達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鐵路(見第十三章 第三節)。 我們還提到,1898年,俄國獲得了遼東半島的期限25年的租借權;兩年後,即義和團運動期間,又佔領了整個滿洲。 俄國的這些進展在東京統治集團內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有些人讚成以平分戰利品為基礎設法與俄國保持一致。 另一些人則寧願與英國聯盟,因為日本同這個國家几乎具有共同的目標。 如果有這樣一種聯盟撐腰,日本便能頂住俄國的擴張主義。 於是,試探者被同時派往英國和俄國的首都,很快便十分清楚,聖彼得堡難以對付而倫敦就易於為人所接受。 對英國人來說,古老的、顯赫一時的孤立政策這時已失去它的光輝。 由於面臨蓬勃興起的德國和好戰的俄國的挑戰,他們歡迎在遠東有一個能牽制俄國的盟友。 1902年1月30日,英、日締結盟約,它規定中國和朝鮮獨立,承認英國在華中、日本在朝鮮的特殊利益。 日、英任何一方若對第三國作戰,另一方應守中立;但如果有別國介入,那麼,另一方則應援助它的同盟國。 由於俄國和法國已結盟八年,因此,英、日同盟顯然是為了防止法國在戰時援助俄國。 這時,日本已能夠迫使俄國作出決定。 1903年年中,日本提出,如果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地位的話,日本就承認俄國在滿洲的地位。 談判因自負的俄國人採取拖延和迴避的做法而耽擱下來。 日本人有充分的理由斷定,俄國人毫無誠意談判,於是,于1904年2月6日同俄國斷絶外交關係。 兩天後,未經宣戰和下最後通謀,日本人就襲擊了俄國在遼東半島旅順港的基地。 如前面所提到的,日本人贏得了對俄國人的勝利,這一勝利甚至比10年前他們對中國人的勝利更出人意外。 根據《樸茨茅斯和約》1905年9月5日,日本獲得了庫頁島南半部和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日本在朝鮮的特殊利益也得到了承認。 回顧起來,這場戰爭是遠東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毫無疑問,它確立了日本的強國地位,改變了遠東地區的力量對比。 但更有意義的是,歷史上第一次一個亞洲國家戰勝了一個歐洲國家,而且是一個大帝國。 這對整個亞洲產生着令人振奮的影響。 它向諸殖民地民族的千百萬人表明,歐洲的統治並不是神聖的、命中注定的。 自征服者時代以來,白人第一次被打敗,全球所有的非白人民族都充滿了令人激動的希望。 從這種意義上說,日俄戰爭是近代歷史上的里程碑,是非歐洲民族充分覺醒的序幕;這種覺醒今日正震撼着整個世界。 第十七章 非洲 不論怎樣,古老的非洲已一去不復返;白人必須面對他們自己所創造的新形勢。 簡·克里斯琴·斯穆茨 歐洲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影響遠遲于對歐亞大陸的影響。 在向撒哈拉以南非洲擴張之前,歐洲列強就已將它們的統治加于印度、東印度群島和北非大部分地區。 法國分別于1830年和1881年奪取了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英國則于1882年佔領了埃及(見第十四章 第三節)。 歐洲人向南入侵的時間通常較晚,其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包括氣候惡劣、疾病流行、地理障礙以及非洲人那種與美洲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相比頗為優勢的組織和頗為有力的抵抗(見第五章 第一節)。 第2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2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