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沿海各省乃至加拿大聯合省人口太少、不能有效地孤立獨處,加拿大政治上的進一步發展——1867年加拿大聯盟的成立——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加拿大西部廣大地區及其未經勘探過的資源正有待于開發,這是加拿大的責任。 隨着美國南北戰爭結束而來的是美國愛國狂的大國沙文主義的雄辯,他們把眼光貪婪地盯着北面的英屬殖民地,因此,統一不僅保證了經濟上的利益,而且保證了軍事上的安全。 在經過極短時間的討論之後,加拿大政治家們一致達成聯合協議,1867年7月1日通過《英屬北美法案》,成立了加拿大自治領。 在以後的幾十年中,自治領象美國那樣將領土向西擴展到太平洋。 馬尼托巴、不列顛哥倫比亞、阿爾伯達和薩斯喀徹溫分別于1870年、1871年和1905年成為自治領的省份。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其時,類似的發展正在歐洲人移居的帝國的其他地區出現。 澳大利亞的殖民地化始於1787年,當時,一支由750名罪犯和250名看守組成的遠征隊從英國到達這裡。 由於失去了十三個殖民地,澳大利亞使被選作新的罪犯傾倒場。 到1793年時,自由移民開始到達此地,並在今昆士蘭、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乃至遙遠的西澳大利亞建立了殖民地。 與此同時,成群的捕鯨者、捕海豹的人和商人動身到更加遙遠的新西蘭諸島去,至1792年,他們已屢次到達那裡,儘管當地的毛利人即玻里尼西亞人比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先進、好戰得多。 到1839年時,新西蘭已有2,000移民,於是,倫敦正式宣佈它為英國的領地。 隨後幾十年中,殖民者接連不斷地從英國來到那裡,而這主要是由於愛德華·吉本·韋克菲爾德的活動;他是一位精力旺盛的發起者,曾創辦土地開發公司,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輸送了相當多的移民。 至19世紀中葉,一系列殖民地已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大部分沿海地區紮下根來,而且,由幹這些殖民地人口日漸增加、局勢日趨穩定,它們開始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 要求自治的騷動愈益頻繁,正如早些時候加拿大的情況一樣,但是,加拿大的先例這時卻圍作使太平洋殖民地輕易獲勝的模式。 1850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澳大利亞殖民政府法案》,授權各殖民地組成它們自己的議會、確定選舉權、修改它們的憲法、規定自己的關稅等,但所有這些須經女王批准後才能生效。 不過,若依照在加拿大經過試驗並得到證實的程序,女王的批准隨時可得。 同樣,在新西蘭,1852年也通過了一項法規:建立六個擁有較大的地方治理權的省份和一個實現地方的種種目的的大議會。 四年後,責任政府制在新西蘭得到正式批准。 將澳大利亞六個互不相連的殖民區統一為聯邦這一最終任務的完成在澳大利亞比在加拿大更為容易,因為這裡不存在擴張主義鄰國的壓力。 但到19世紀末時,即使與世隔絶的澳大利亞也感到了外界影響的拉力。 外來國家正吞併着澳大利亞人認為在他們的保護範圍之內的太平洋諸島嶼。 另外,亞洲人遷入的問題也被認為是對澳大利亞白人霸權的威脅;所以,1899年的公民表決表明,各殖民地絶大多數人都贊成聯邦。 190O年,英國議會通過一個法案,1901年1月1回澳大利亞聯邦正式出現在多民族大家庭中。 南非如前所述,南非殖民地是荷蘭人建立的,但到1814年時卻歸英國人統治。 荷蘭的農場主,即他們自稱的布爾人,是一批頑強的、難以對付的傢伙,他們要求的僅僅是聽任他們在遼闊的內地牧放牲畜,象過去的族長那樣統治他們的家族和土著奴隷。 當英國人干涉布爾人對土著的所作所為時,布爾人便開始了1836年的大遷徙。 一些人移居奧蘭治河那邊的地區,另外一些人則越過瓦爾河繼續向前推進。 但英國人繼續要求對布爾人的統治權,並在東海岸的納塔爾建立了一個由英國移民拓展的殖民地。 1853年,開普殖民地獲得了代議制機構,不過,責任政府制直到1872年才得到採納;而納塔爾到1893年時才達到相同的階段。 這兩個地區之所以被耽誤下來,很大程度上由於土著的人口優勢;土著的待遇是帝國政府所關心的事情。 此外,兩個白人民族即布爾人和英國人之間的摩擦繼續存在。 從某一點上說,問題似乎已通過。 布隆方丹協議,1854得到解決;在此協議中,英國人接受奧蘭治河為他們的北面邊界,並承認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這兩個布爾人共和國的獨立。 但是,1871年,在奧蘭治河北面的金伯利發現金剛石礦;到1890年時,大約開採了六噸金剛石,價值3,900萬英鎊。 同樣重要的是,1886年在德蘭士瓦南部發現金礦。 4年內,45O家公司相繼成立,資本總額為110萬英鎊。 如此巨大的財富自然吸引採礦者從世界各地蜂擁而來,這轉而又導致了使《布隆方丹協議》過時的糾紛。 一方面,布爾人憎恨入侵者,企圖限制他們的特權,而另一方面,英國政府正遭受着不顧《布隆丹協議》中所承擔的義務、去吞併礦藏豐富的地區的強大壓力。 擴張主義最有力的鼓吹者是傳奇人物塞西爾·羅得斯;他的一生從當一個身體虛弱的移民開始,以帝國主義的大富翁代表者的身份而告終。 同早些時候的征服者一樣,他以極端殘忍的手段,首先在金剛石產地,然後在金礦礦山中積聚起巨大的財富。 第3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3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