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庠,字養初,江蘇華亭人。 由拔貢考取小京官,銓工部。 光緒四年,舉於鄉,遷主事。 八年,充總理衙門章京,遷員外郎,轉禦史。 二十六年,巡視京城,聯軍入,遙望城內火光燭天,自言:「主辱臣死,義無可逃。 」疾書一紙遺家人曰:「宗廟宮寢,已付一炬,敵人殘忍,不共戴天。 讀聖賢書,惟有捐軀報國而已。 我得死所,妻子勿以我為念。 」時已仰藥,口不能言,越一日卒。 贈四品卿銜。 王鐵珊,字伯唐,安徽英山人。 光緒十五年進士,銓兵部主事。 居久之,母年老,欲歸省。 會拳亂作,知都城必危,遂不去。 悉舉貲斧寄母,獨留百金,復分其半助邑館貧不能歸者。 其人謂:「盍不偕南?」曰:「時勢至此,不能出力抗敵,已負朝廷;若更引身遠避,何以為人?且在京為大清官,在籍踐大清土,國苟不保,家將焉屬?」其人知其隱蓄死志,強之行,不可。 兩宮既西狩,遂伏案作書寄弟,略雲:「身非武職,恨不能執幹戈衛社稷;官非台諫,又不獲效忠言維國是。 如都城不保,義不偷生。 所恨居官以來,未能事母,長負此不孝之罪耳。 」書畢,肅衣冠拜,默坐室中。 聞內城陷,自縊死。 遺書友人治後事,謂:「某非死節,不忍見國事敗壞耳。 」事聞,贈員外郎,又追贈道員。 廕一子入監讀書,以知縣用。 論曰:國都既陷,主辱臣死,此大義也。 崇綺久著清節,終以一死自明。 延茂等見危授命,義不苟生。 色普徵額等執幹戈衛社稷,死猶不瞑,至今皆凜凜有生氣焉。 列傳二百五十六 恩銘 孚琦 鳳山 端方 弟端錦 劉燧 赫成額 松壽 趙爾豐 馮汝騤 陸鍾琦 子光熙等 恩銘,字新甫,於庫裡氏,滿洲鑲白旗人,錦州駐防。 以舉人納貲為知縣,累官至知府。 光緒十一年,權知兗州,晉道員。 二十一年,改官山西。 二十六年,署按察使。 拳匪擾晉,恩銘請巡撫毓賢陰護送教士出境,弗聽。 兩宮西幸,毓賢率師赴固關,恩銘兼攝撫、籓事。 車駕至太原,召見,奏對,聲淚俱下。 補歸綏道。 先是口外七殺教士四十餘、教民二千餘,待撫者眾且亟,到官後,即發帑金倉粟濟之。 會聯軍至大同,民駭走。 復令教士諷喻,並與執爭,乃引兵去。 二十八年,調直隷口北道。 時經拳亂後,十三、州、縣教民洶洶圖報復,宣化華教士且強逼民入教,恩銘患之,與西教士反覆辨論,始允約束,民、教始安。 遷浙江鹽運使。 二十九年,調兩淮,晉江蘇按察使。 辦鹽務如故,杜私販,恤煎丁,歲增國課三十萬。 時論欲請改場垣為公司,並創煤煎輪運議,恩銘力陳其弊,事乃寢。 授布政使,錄山西協餉功,晉頭品服。 三十二年,署安徽巡撫,修廣濟圩,賑皖北水菑,民德之。 紅蓮會匪自贛入,毀建德教堂,同時楚民寄居霍山者,亦與教堂啟釁,匪黨乘之,勢漸熾。 恩銘分軍援剿,並劾有司之釀禍者,地方以靖。 是時廷議行新政,鋭意興警察,於是承上指,整頓巡警學堂。 適王之春薦道員徐錫麟才,遂畀以會辦。 復念政劇財匱,援例清丈緣江洲地,按年收科,墾牧與樹藝並舉。 朝旨又以民刑事訴訟法參用東、西律,下其議督撫。 恩銘慮皖北民悍,為擇其不便者六事具以報。 明年夏,巡警學生卒業,恩銘詣校試驗,錫麟乘間以槍擊之,被重創。 知縣陸永頤鋭身救護,先殞。 錫麟令經歷顧松閉校門,不從,亦斃之。 從者負恩銘還署,遂卒。 事聞,贈太子少保,謚忠湣,予皖省建祠,賞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子鹹麟襲。 恩銘既死,錫麟亦被獲。 錫麟者,浙江山陰人。 就學日本,以貲為道員。 志在謀綰軍隊,便起事,倉捽髮難,卒被擒僇。 閲數年,復有孚琦、鳳山被刺事。 孚琦,字樸孫,西林覺羅氏,隷滿洲正藍旗。 以工部筆帖式充軍機章京,累官郎中。 三遷至內閣學士。 光緒二十八年,授刑部右侍郎。 三十二年,出為廣州副都統。 頗以興學為己任,嘗設八旗工藝學校,整麗中小各學堂。 明年,權將軍。 將軍事故簡,孚琦慮即偷惰,日必讀書臨池,暇輒躬執勞役。 宣統二年,再攝將軍篆。 明年春,赴城東燕塘勘旗地,兼閲試演軍用飛機。 有溫生才者,隷革命黨,事暗殺。 會日將暮,伏道左,俟其至,轟擊之,遂殞命。 生才被執,論棄市。 事聞,上憫惻,謚恪湣,命鳳山代之。 鳳山,字禹門,劉氏,隷漢軍鑲白旗。 以繙譯舉人襲佐領,充驍騎營翼長、印務章京。 累遷參領,總辦東安巡捕分局。 聯軍入京,法人在其轄境刃傷商民,縛致總局,請毋少貸,論如律。 擢副都統,訓練近畿陸軍,著聲績。 除西安將軍,仍留治兵事。 宣統初,改練軍歸部節度,始解兵柄。 三年,授廣州將軍,未行而武昌事起。 香港為粵民黨藪,謀攻省城,眾阻其勿往,曰:「吾大臣也,不可不奉詔。 」遂毅然去。 將至時,總督及布、按以下官皆不敢出迓,或勸宜微服先入城,毋蹈孚將軍覆轍,鳳山不可。 日午,輿衛導行,抵南城外,黨人匿市廛簷際擲炸彈,屋瓦摧壓,從者死十餘人,街石寸寸裂。 暮得鳳山屍,焦爛無完膚。 事聞,贈太子少保,謚勤節,予騎都尉世職。 端方,字午橋,托忒克氏,滿洲正白旗人。 由廕生中舉人,入貲為員外郎,遷郎中。 光緒二十四年,出為直隷霸昌道。 京師創設農工商局,徵還,筦局務,賞三品卿銜。 上勸善歌,稱旨。 除陝西按察使,晉布政使,護巡撫。 兩宮西幸,迎駕設行在。 調河南布政使,擢湖北巡撫。 二十八年,攝湖廣總督。 三十年,調江蘇,攝兩江總督。 尋調湖南。 顓志興學,資遣出洋學生甚眾。 逾歲,召入覲。 擢閩浙總督,未之官,詔赴東西各國考政治。 既還,成歐美政治要義,獻上,議改立憲自此始。 三十二年,移督兩江,設學堂,辦警察,造兵艦,練陸軍,定長江巡緝章程,聲聞益著。 宣統改元,調直隷。 孝欽皇後梓宮奉安,端方輿從橫衝神路,農工商部左丞李國傑劾之,坐違制免。 既而禦史胡思敬又彈其貪橫凡十罪,事下張人駿,覆奏入,以不治崖檢被訶斥,因已罷官,貸勿問。 三年,命以侍郎督辦川漢、粵漢鐵路。 時部議路歸國有,而收路章條湘、川不一致,川人大譁。 川、鄂為黨人所萃,乘機竊發。 端方行次漢口,亟入川,並劾川督趙爾豐操切。 命率師往按,尋詔代攝其事。 所過州縣,輒召父老宣喻威德。 至資州,所部鄂軍皆變,軍官劉怡鳳率眾入室,語不遜,端方以不屈遇害。 端方性通侻,不拘小節。 篤嗜金石書畫,尤好客,建節江、鄂,燕集無虛日,一時文采幾上希畢、阮雲。 弟端錦,字叔絅。 河南知府。 赴東西各國考路政,箸日本鐵道紀要。 從兄入川,變作,以身蔽其兄,極口詈軍士無良,同被殺。 事聞,贈端方太子太保,謚忠敏;端錦謚忠惠。 其時轉餉官劉燧,荊州駐防、舉人、都司赫成額,並赴水死。 松壽,字鶴齡,滿洲正白旗人。 以廕生官工部筆帖式,累遷郎中。 出為陝西督糧道。 光緒二十一年,晉山東按察使。 明年,調江西,晉江寧布政使。 二十四年,擢江西巡撫。 越三載,移撫江蘇,歷河南,加尚書銜,所蒞皆稱職。 二十八年,召為工部右侍郎,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尋授熱河都統。 疏陳續修礦章四條,允行。 復以地控蒙部,號難治,條上吏治、軍政、興學、理財方略甚悉。 又召還,拜兵部尚書。 明年,調工部。 又明年,出為察哈爾都統。 三十三年,授閩浙總督。 居官垂二十年,不務赫赫名,然律己以廉,臨下以寬,為時論所美。 宣統三年秋,鄂、湘、江、浙新軍踵變,閩軍乘之,將舉事,使人要松壽,令繳駐防營軍械,斥之,遂決戰,初獲勝,繼乃大挫,憤甚,飲金以殉。 事聞,贈太子少保,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謚忠節。 第2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