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今月二十二日,準進奏院遞到詔書一道,伏蒙聖慈以臣辭免恩命,未賜允俞者。 訓諭丁寧,理宜祗受,懇誠迫切,尚敢煩言。 伏念臣本以妄庸,誤叨器使,寵榮逾分,福過災生。 五七年來,纏綿疾病。 向蒙聖念,許解政機,仍與近藩,俾從優便。 臣以高秩厚祿,非為養病之資;竊位素餐,難於偷安以處。 所以決謀休致,累上封章。 陛下尚以簪履之微,曲憐舊物,不忍遽棄,屢賜安存。 既又徙以東州,兼委兵民之任。 然而雖名一路,不繫邊防;所管九州,苦無軍馬。 加以歲時稍稔,盜訟頗稀。 臣得以偶免曠愆,蓋出天幸。 而臣常竊自念,年齒日以向暮,筋力知不復完,與其臨事而後辭,不若量分而先止。 故于去冬,再瀝懇私,乞一小郡,冀就遷于淮、潁,得漸近於田廬。 敢期病告之中,忽被優殊之命,超轉貴職,付以極邊。 使臣未至衰殘,尚非所受;而況實難勉強,敢不必辭。 再念臣自在亳州,累乞致仕,殆今三歲矣。 而口誦退休之言,身貪榮進之寵,既自違於言行,豈不愧於心顏?雖聖度之兼容,必公議之難遏。 伏望睿慈,曲加憫察,特賜追還新命,許換近潁一州。 則天地父母之恩,敢忘犬馬之報。 今取進止。 【辭宣徽使第六札子】 臣今月十五日,準樞密院遞到詔書一道,伏蒙聖恩,以臣辭免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事、充河東四路經略安撫使恩命,乞差知蔡州一次,所乞宜不允者。 聖訓丁寧,已煩再諭;臣誠迫切,難避嚴誅。 臣竊以朝廷之用人,臣子之事上,蓋常察其進退不違於理,則可以知其大節之所守。 而予之爵祿,將以為寵,則必使不犯清議之所非。 授受之間,可謂兩難矣。 故高秩厚祿,人臣所願,必也處之無愧,然後得以為榮。 或其義有不安,所以容其自免。 今陛下寵臣者至矣,任臣者優矣。 而臣不幸心懷自愧,義有難安,敢更竭此懇誠,必期哀許。 伏念臣妄以迂儒,遭逢三聖,寵逾其分,器小易盈。 爰自中年,早苦多病。 臣因竊思前世為人臣者,不待伏于床笫,然後稱疾,不必廢其支體,然後辭官,但其心志已衰,筋力難強,則義當知止,不可貪榮爾。 此臣所以不待年及,累乞退休。 而睿聖慈仁,不忍遽棄,六賜詔諭,備極恩憐。 而臣上體聖眷之優殊,不敢自決而引去。 然止當ㄣ伏閒處,偷安竊祿,譬諸已乏之馬牛,俾盡餘生于芻豢而已。 此乃粗為合理,其如事則不然。 蓋臣前歲以老告,便超兵部尚書;今春以疾辭,又轉宣徽南院使。 辭淮南一州,則領淄、青九州;免京東一路,則總並、代四路。 是每求退則得進,每辭少則獲多。 使其一出偶然,人情猶或少恕,若其每舉必爾,則公議豈復可容?雖幸人之未言,顧臣何以自處?此臣所謂心懷自愧,義有難安者也。 使臣筋力猶強,尚合懇辭恩寵。 況臣疾病,積有歲年,已具奏陳,累干聽覽。 臣亦竊聞議者以臣腳膝未至着床枕,眼目猶可分人物,便謂尚堪驅策,致此誤蒙選任。 殊不知臣心志已衰,精神並耗,雖未伏枕,實一行尸。 再念臣本出書生,老于文字,賦才非敏,以學自愚。 故歷官以來,多觸罪辜,屢罹憂患,蓋以不通時務,不習人情。 加以晚年,繼之衰疾,識慮昏毛,舉事乖違。 大抵時多喜于新奇,則苟獨思守拙;眾方興于功利,則苟欲循常。 至于軍旅之間,機宜之務,則又非其所學,素不經心。 蓋以病悴已衰之軀,持昏毛乖違之見,任素非所學之事,一有敗闕,雖戮臣身不足以塞責,而誤國之計,如後患何!使臣粗有愛君憂國之心,豈敢不思及此而貪榮苟得?臣所宜必辭者三:義所難安,一也;精力已衰,二也;用非所學,三也。 然于三者之中,其二尤急。 若其義所難安者,幸蒙聖恩獲免,俾臣不取非于清議,而無愧於晚節,則陛下之賜臣者,榮于高秩厚祿之賜遠矣。 至于用非所學,致誤國家之計,貽朝廷之憂,則當君父旰昃憂勞求治之時,聖慮所宜留意也。 伏望聖慈,哀臣誠至之言,察非矯偽之飾,特賜允臣屢請,追還新命,換一小州,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今取進止。 【蔡州謝上表〈熙寧三年〉】 臣某言:臣伏奉敕命,就差知蔡州軍州事,已于九月二十七日赴上訖者。 負薪嬰疾,獲辭四貴之遷;剖竹分符,尚忝一麾之守。 荷寬恩之優假,撫朽質以兢慚。 臣某〈中謝。 〉伏念臣本出孤平,粗親文藝,遭逢亨會,叨竊寵榮。 方犬馬之壯時,早無施于尺寸;況桑榆之晚景,嗟已迫于衰遲。 一昨誤被選掄,擢升要近,付以一方之民政,委之四路之兵機。 惟寄任之匪輕,揣庸虛而內懼,輒陳懇悃,屢黷高明。 敢冀天慈不違人欲,還其舊職,易以近藩。 惟古豫之名邦,控長淮之右壤,土風深厚,物產豐饒。 雖宣化班條,慚無異術,而守官循法,足以偷安。 此蓋伏遇皇帝陛下,惻以至仁,包之大度,既不責其避事,又曲從其便私,哀爾殘,容其僥倖。 仰被乾坤之造,顧非木石之頑。 臣敢不勉自勵其筋骸,更殫盡瘁之節。 苟未填于溝壑,尚知圖報之方。 【蔡州再乞致仕第一表〈熙寧四年四月〉】 第2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2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