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以右正言余靖為回謝使,使于遼,其覆書略曰:「若以元昊于北朝失事大之體,則自宜問罪。 或謂元昊于本朝稽效順之故,則何煩出師!矧延州昨奏,元昊已遣楊守素將誓文入界,儻不依初約,則猶可沮還;如盡遵承,則亦難卻也。 」 以右正言、知制誥歐陽修為河北都轉運案察使。 帝諭修曰:「勿為久居計,有事第言之。 」修對以諫官乃得風聞,今在外,使事有指,越職,罪也。 帝曰:「事苟宜聞,不可以中外為辭。 」諫官蔡襄、孫甫奏留修,不許。 以余靖知制誥,仍知諫院;以知諫院蔡襄直史館,同修起居注。 詔入內供奉官劉保信往視保州兵亂。 庚子,命右正言田況度視保州,仍聽便宜行事。 壬寅,降敕榜招安保州叛軍,仍詔知雄州王德基牒報北界,恐緣邊人戶驚擾也。 甲寅,朝議以諸道兵集保州城下,未有統轄,因詔宣撫使富弼促行,往節制之。 再降敕榜招安,仍令田況等且退兵,選人賫敕入城,若遂開門,即一切撫存;如尚拒命,則益兵進攻,其在營同居骨肉,無老幼皆戮之。 先是知定州王果率兵趨保州,攻城甚急,會有詔招安,賊不肯降,登陴呼曰:「得李步軍來,我降矣。 」李步軍,謂昭亮也。 詔遣昭亮。 是日,昭亮至,與況同諭賊,賊終未信。 右侍禁洛陽郭逵徑逾壕詣城下,謂賊曰:「我班行也,汝下索,我就汝語。 」賊乃下索,即援之登城,謂賊曰:「朝廷知亂不由汝,由官吏遇汝不以理。 今赦汝罪,又以祿秩賞汝,使兩制大臣奉詔書來諭汝,汝何疑!」賊皆相顧動色曰:「果如此乎?」乃更召其所知數人登城。 賊信之,爭投兵下城,降者一千餘人,遂開門納官軍。 其造逆者四百二十九人,況具得其姓名,令楊懷敏率兵入城,悉坑殺之。 降卒二千餘人,悉分隷諸州宣撫使。 富弼恐後生變,與都轉運使歐陽修相遇于內黃,夜半,屏人謀,欲使諸州同日誅之。 修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況脅從乎?既非朝命,諸州有一不從,為變不細。 」弼悟,乃止。 乙卯,帝謂輔臣曰:「如聞諸路轉運案察、提點刑獄司發擿所部官吏細過,務為苛刻,可降敕約束之。 」先是監察御史劉湜言:「轉運使掎摭州縣,苛束官吏,人不得騁其材。 」包拯言:「諸道轉運使自兼案察及置判官以來,體量部下官吏,頗傷煩碎。 欲乞于郊禋赦書內特行約束,凡官吏先被體量者,情非故犯,咸許自新。 」於是降敕約束諸路案察使,備載台官所上之言。 歐陽修奏曰:「自差諸路案察,雖未有大效,而老病昏昧之人,望風而懼,近日致仕者漸多,州縣方欲澄清,而朝廷自沮其事。 乞令兩府召台官上言者至中書,問其何路案察之人因挾私怒,苟有跡狀,乞下所司辨明,若實無人,乃是妄說。 其近降答刂子,乞賜抽還,不使四方見朝廷自沮案察之權,而為貪臓老繆之吏所快。 」 先是夏遣使朝于遼,遼主怒其對不以情,覊之。 丁巳,夏復遣使來,遼主詢以事宜,又不實對,遼主笞之。 戊午,詔:「自今除台闌官,毋得用見任輔臣所薦之人。 」 徙知滄州劉渙知保州。 渙至逾月,雲翼軍又謀反,渙以單騎至,械其首惡,誅之,一軍帖然。 九月,辛酉,田況奏保州平。 壬戌,詔:「保州官吏死亂兵而無親屬者,官為殯斂;戰歿兵官並優恤;民田蹂踐者蠲其租。 」 河北都轉運案察使、天章閣待制張日之落職知虢州。 緣邊都巡檢楊懷敏嘗領兵至保州,特免罰。 初,日之聞保州亂,自魏馳至城下,召諸部將分攻城,使人謂懷敏曰:「不即來,當以軍法從事。 」既至,就坐,又以兵自衛,日皿之斥去之,故懷敏深恨日之,嘗密奏:「殺日之則賊降矣。 」富弼力為日之辨,帝意解,猶坐前事落職。 戊辰,壽州言太尉致仕申國公呂夷簡卒。 帝涕下曰:「安得憂公忘身如夷簡者!」贈太師,中書令,謚文靖。 夷簡當國柄最久,雖數為言者所詆,帝眷倚不衰。 然所斥士旋復用,其于天下事屈伸舒捲,動有操術。 後配食廟庭。 始,王旦奇夷簡,謂王曾曰:「君其善交友之。 」卒與曾並居相位。 後曾家請禦篆墓碑,帝因慘然思夷簡,書「懷忠碑」三字以賜之。 庚午,平章事兼樞密使晏殊,罷為工部尚書,知潁州。 殊初入相,擢歐陽修等為諫官,既而苦其數論事,或面折之,及修出為河北都轉運使,諫官奏留修,不許。 孫甫、蔡襄遂言:「莊懿誕生聖躬,為天下主,而殊被詔訁志莊懿墓,沒而不言。 」又奏論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規利。 殊坐是黜。 然殊以莊獻方臨朝,故訁志不敢斥言。 而所役兵乃輔臣例宣借者,又役使自其甥楊文仲,時謂非殊之罪雲。 壬申,參知政事賈昌朝言:「用兵以來,天下民力頗困,請下諸路轉運司,毋得承例折變,科率物色;其須科折者,並奏聽裁。 即有宣敕及三司移文而於民不便者,以聞。 」從之。 遼主親征元昊,會大軍于九十九泉,以太弟重元、北院樞密使韓國王蕭惠將先鋒兵,東京留守趙王蕭孝友率師以從。 丙子,以荊湖南路體量安撫王絲為廣南東路轉運案察使兼本路安撫。 絲在湖南凡十月,蠻既衰息,乃徙廣東。 丁丑,元昊復遣楊守素來議事。 甲申,以樞密使、吏部侍郎杜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衍務裁僥倖,每內降恩,率寢格不行,積詔至十數,輒納帝前。 諫官歐陽修入對,帝曰:「外人知杜衍封還內降邪?凡有求于朕,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於所封還也。 」 以參知政事賈昌朝充樞密使,資政殿學士、知青州陳執中為參知政事。 第2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