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王洙侍邇英閣,講《周禮》至三年大比,帝曰:「古者選士如此,今率四五歲一下詔,故士有抑而不進者。 為今之計,孰若裁其數而屢舉也!」下有司議,咸請易以間歲之法,則無滯才之嘆;薦舉數既減半,主司易以詳較,得士必精。 十二月,戊申,詔:「自今間歲貢舉,進士、諸科,悉解舊額之半;又別置明經科;舊置說書舉,今罷之。 其不還鄉裡而寓戶它州以應選者,嚴其法。 每秋試,自縣令、佐察行義,保任之,上于州;州長、貳複審察得實,然後上本道使者類試。 已保任而後有缺行,則州、縣皆坐罪;若省試而文紕繆,坐元考官。 」又用孫拚奏,諸州解試額多而中程少者,不必足額。 庚戌,遼禁職官于部內假貸貿易。 辛亥,立內降關白二府法。 癸丑,詔:「大臣所舉館職,自今令中書籍記姓名,候在官員數稍少,即選文行為眾所推者與試,其考校無得假借等第。 」從知諫院陳旭言也。 戊辰,遼以太皇太后不豫,曲赦行在五百里內囚。 己巳,太皇太后殂,謚欽哀。 欽哀自聽政,弒其嫡後,為國人所不服。 既廢而復迎,以不得顓政,猜忌興宗,然猶干預政事。 郡王特布家奴濟哩節告其主,言涉怨望,鞫之無驗,當反坐,以欽哀言,竟不加罪,亦不斷付其主,僅籍沒焉。 寧遠軍節度使蕭白掠烏庫德寽勒都詳兗迪嚕之女,強為妻,亦因欽哀言,僅杖而奪其官。 興宗末年,政刑廢弛,亦多由欽哀使然。 時欽哀諸弟惟孝友尚存,先以柴冊恩遙授洛京留守,致仕,至是進封豐國王。 是歲,夏改元奲都。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嘉佑三年遼清寧四年 春,正月,壬申朔,遼主如鴨子河。 己卯,以福州進士陳烈為安州司戶參軍。 烈篤于孝友,從學者數百人。 天章閣待制曹穎叔知福州,薦之,授本州州學教授。 於是翰林學士歐陽修又薦之,故有是命。 烈皆辭不受。 甲申,封江夏民妻張氏為旌德縣君,表其墓曰「烈女」。 初,裡中惡少謝師乞過其家,持刀逼張,欲與為亂,張大罵;至以刃斷其喉,猶能走禽師乞以告鄰人。 事聞,特褒異之。 丁亥,遼知易州事耶律普德秩滿,部民請留,許之。 二月,癸卯,遼遣林牙蕭福延來告喪,帝為發哀于內東門幄殿,輟視朝七日。 先是太常博士吳及既除喪,擢秘閣校理。 乙巳,改右正言、諫院供職,覆上疏請擇宗室子以備儲副。 既又言:「開寶詔書,內侍年三十,聽養一子為嗣,並以名上宣徽院,違者抵死。 比年此禁益弛,夭絶人理,陰累聖嗣,願詔大臣明示舊制,上順天意,以綏福佑。 」帝嘉納之。 丙午,遼詔伊勒希巴諸路鞫死罪,獄雖具,仍令別州縣覆案,無冤然後決之,稱冤者即具奏。 庚戌,遼主如魚兒濼。 三月,辛未朔,命翰林學士歐陽修兼侍讀學士,修以侍讀多冗員,固辭不拜。 甲戌,詔禮部貢舉。 戊寅,遼募天德、鎮武、東勝諸處之勇健者,籍之為軍。 己卯,以起居舍人范鎮知制誥。 鎮自罷言職,每因事未嘗不以儲嗣為言。 及知制誥,正謝,又面論曰:「陛下許臣復三年矣,願早定大計。 」 甲午,遼肆赦。 丙申,詔三司編天下《驛券則例》,從樞密使韓琦請也。 夏,四月,甲辰,遼主謁慶陵。 甲子,資政殿大學士吳育卒,贈吏部尚書,謚正肅。 乙丑,罷修睦親宅祖宗神禦殿,初從歐陽修言也。 五月,癸酉,右正言吳及言:「太宗朝嘗給三司判官禦前印紙歷子,令批書課績。 今其書雖存,而無考校之法。 請自今,歲終案功過而升黜之。 」詔以及所言錄示三司使張方平。 遼葬欽哀太后于慶陵。 初,鹽鐵副使郭申錫,受詔視河,與河北都轉運使李參論議不相中,訟參遣小吏高守忠賫《河圖》屬宰相文彥博;御史張伯玉,亦奏參朋邪,結托有狀。 以事連宰相,乃詔天章閣待制盧士宗、右司諫吳中復推劾,而申錫、伯玉皆不實。 伯玉以風聞免劾;乙酉,降申錫知滁州,尋改知濠州。 遼主如永安山清暑。 六月,丙午,吏部尚書、平章事文彥博,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 郭申錫、張伯玉攻彥博雖不勝,彥博亦不自安,數求退,帝許之。 以樞密使、工部尚書韓琦依前官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樞密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賈昌朝罷為鎮東節度使、右仆射兼侍中、景靈宮使。 文彥博始求退,諫官陳旭等恐昌朝代之,乃疏昌朝交通女謁,建大第,別為客位以待宦官;又,宦官有矯制者,樞密院釋弗治。 昌朝由此罷。 初,溫成皇后乳母賈氏,宮中謂之賈婆婆,昌朝以姑事之;諫官劾昌朝交通女謁,指賈氏也。 以觀文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宋庠、樞密副使、禮部侍郎田況,併為樞密使。 帝初欲用王堯臣為樞密使,當制學士胡宿固抑之,乃止。 以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張昪為樞密副使。 第3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3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