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以布衣彭城陳師道為徐州教授。 師道受業于曾鞏,博學,善為文。 熙寧中,王氏《經義》盛行,師道心非其說,絶意進取。 至是以蘇軾、傅堯俞、孫覺薦授是職,尋又用梁燾薦為太學博士。 言者謂在官嘗越境至南京見蘇軾,改潁州教授。 又論其進非科第,罷歸。 家素貧,或經日不炊,妻子慍見,弗恤也。 呂公着請複製科,丁未,詔復置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自今年始。 遼主命出戶部司粟,賑諸路流民及義州之饑。 戊申,禦殿,復膳。 李清臣罷。 時熙、豐法度,一切釐正,清臣固爭之,以為不可。 於是傅堯俞、王岩叟言清臣竊位日久,有患失之心,無自立之志,乞早賜罷黜,上官均、梁燾亦相繼論之,遂罷為資政殿學士、知河陽。 五月,壬子朔,王岩叟、傅堯俞等言:「臣等累章論張舜民不當罷御史,不蒙開納。 言責難以冒居,伏望降黜。 」呂公着慮言者將激怒上意,致朝廷有罪言者之失,乃奏乞稍與優遷,令解言職。 癸丑,夏人圍南川砦。 庚申,遼海雲寺進濟民錢千萬。 丁卯,以尚書右丞劉摯為尚書左丞,兵部尚書王存為尚書右丞。 戊辰,貶右諫議大夫梁燾知潞州,侍御史孫升知濟州。 先是燾乞還張舜民台職,章十上,不聽。 又于省中面責給事中張問不能駁還舜民製命,以為失職,因誚問貪祿不去,不知世所謂羞恥,而升亦劾問,引燾不知羞恥等語,坐朋附同貶。 癸酉,以胡宗愈為御史中丞。 宗愈首進六事,曰端本、正志、知難、加意、守法、畏天。 它日,奏對便殿,帝問朋黨之說,宗愈曰:「君子謂小人為奸邪,則小人必指君子為朋黨。 陛下擇中立不倚者用之,則朋黨自消。 」因進《君子無黨論》。 六月,甲申,以京西路提點刑獄彭汝礪為起居舍人。 執政有問新舊之政者,汝礪曰:「政無彼此之辨,一於是而已。 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見其可也。 」 辛丑,以同知樞密院安燾知樞密院事。 壬寅,有星如瓜,出文昌。 阿里骨逼果莊率眾竊據洮州,殺掠人畜,羌酋結藥密使所部怯陵來告。 阿里骨遣人執怯陵,結藥恐事覺,以其妻子來歸。 丙午,授結藥三班奉職。 戊申,以丁騭為右正言。 騭自行新法,即不肯為知縣,折資監當,幾二十年,人多稱之。 以秘閣校理諸城趙挺之為監察御史。 挺之始通判德州,希意行市易法。 時黃庭堅監德安鎮,謂鎮小民貧,不堪誅求。 及召試館職,蘇軾曰:「挺之聚斂小人,學行無取,豈堪此選!」挺之深銜之。 庭堅,分寧人也。 秋,七月,辛亥,詔戶部修《會計錄》。 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名府韓絳,以司空致仕。 夏人寇鎮戎軍諸堡,劉昌祚等禦之而退。 詔府界三路教閲保甲。 複課利場務,虧額科罰。 乙卯,權開封府推官張商英,出提點河東刑獄。 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書言:「三年無改于父之道。 今先帝陵土未乾,奈何輕議變更!」又嘗移書蘇軾,求入台,有「老僧欲住烏寺,呵佛罵祖」之語,或得之,以告呂公着,公着之悅,故出之。 丙辰,罷諸州軍數外歲貢。 遼主獵于黑嶺。 丁巳,出雜帛賜興聖宮貧民。 戊午,以遼使賀坤成節,曲宴垂拱殿,始用樂。 庚申,進封李乾德為南平王。 辛酉,改誠州為渠陽軍。 壬戌,禦札付中書省曰:「門下侍郎韓維,嘗面奏范百祿任刑部侍郎所為不正。 輔臣奏劾臣僚,當形章疏,明論曲直,豈但口陳,意欲無跡,何異奸讒!可罷守本官,分司南京。 」呂公着上疏言:「自來大臣造膝密論,未嘗須具章疏。 維素有人望,忽然峻責,罪狀未明,恐中外人情不安。 」呂大防亦以為言。 甲子,詔維除資政殿大學士、知鄧州。 中書舍人曾肇封還詞頭,具狀曰:「古者坐而論道,謂之三公,豈必具案牘為事!今陛下責維徒口奏而已,遂以為有無君之意,臣恐命下之日,人心眩惑,謂陛下以疑似之罪而逐大臣。 」不報。 已而公着復于便殿乞改維詞頭,乃詔中書省以均勞逸意,命舍人蘇轍為之。 維尋以病改汝州。 乙丑,以左司諫呂陶為京西轉運副使,侍御史上官均為比部員外郎。 先是御史杜純、右司諫賈易緣張舜民罷職事,劾陶、均面欺同列,不肯論救。 陶自請補外,上疏言:「杜純及韓維之客,以此媚維,賈易乃程頤之死黨,為頤報怨,必欲臣廢逐而後已,惟陛下幸察!」易凡五狀劾陶,謂詭譎奸人,托朋附以自安,故陶、均皆罷言職,而陶獨外補。 庚午,遼主以大雨罷獵。 丁丑,遼秦越國王阿輦卒,尋追封秦魏國王。 八月,辛巳,右司諫賈易罷知懷州。 自蘇軾以策題事為台諫官所言,而言者多與程頤善,軾、頤交惡,其黨迭相攻。 易獨建言請並逐二人,又言呂陶黨軾兄弟,而文彥博實主之,語侵彥博及范純仁。 太皇太后怒,欲峻責易,呂公着言易所言頗切直,惟詆大臣太甚爾,乃止罷易諫職,出外。 公着退,語同列曰:「諫官所言,未論得失。 顧主上春秋方盛,慮異時有導諛惑上心者,正敕左右爭臣,不可預使人主輕言者。 」眾皆歎服。 程頤罷經筵,權同管句西京國子監。 先是頤赴講會,帝瘡疹,不禦邇英已累日。 頤退,詣宰相問曰:「上不禦殿,知否?」曰:「不知。 」曰:「二聖臨朝,上不禦殿,太皇太后不當獨坐。 且人主有疾而宰相不知,可乎?」翼日,呂公着等始以頤言問疾。 由是大臣多不悅,故黜之。 頤因三上章,乞納官歸田裡,不報;又乞致仕,亦不報。 第4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4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