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范祖禹請追改內侍除命,不報。 庚寅,因請對,曰:「熙寧之初,王安石、呂惠卿造立三新法,悉變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誤國,勛舊之臣屏棄不用,忠正之士想繼遠引。 又用兵開邊,結怨外夷,天下愁苦,百姓流徙。 賴先帝覺悟,罷逐兩人;而所引群小已佈滿中外,不可復去。 蔡確連起大獄,王韶創取熙河,章惇開五溪,沈起擾交管,沈括、徐禧、俞充、種諤興造西事,兵民死傷皆不下二十萬。 先帝臨朝悼悔,謂朝廷不得不任其咎。 以至吳居厚行鐵冶之法于京東,王子京行茶法于福建,蹇周輔行鹽法于江西,李稷、陸師閔行茶法、市易於西川,劉定教保甲于河北,民皆愁痛,比屋思亂。 賴陛下與太皇太后起而救之,天下之民如解倒懸。 惟是向來所斥逐之人,窺伺事變,妄意陛下不以修改法度為是,如得至左右,必進奸言。 萬一過聽而復用,豈惟正人不敢立朝,臣恐國家自此陵遲,不復振矣。 」又論:「漢、唐之亡,皆由宦官。 自熙寧、元豐間,李憲、王中正、宋用臣輩用事統兵,權勢震灼。 中正兼干四路,口敕募兵,州郡不敢違,師徒凍餒,死亡最多;憲陳再舉之策,致永樂摧陷;用臣興土木之工,無時休息,罔市進之微利,為國斂怨。 此三人者,雖加誅戮,未足以謝百姓。 憲雖已亡,而中正、用臣尚在,今召內侍十餘人,而憲、中正之子皆在其中。 二人既入,則中正、用臣必將復用,惟陛下念之。 」 時紹述之論已興,有相章惇之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帝不悅。 丙子,禦垂拱殿。 遼樞密使阿蘇使人誣奏蕃部掠漠南牧馬及居民畜產,招討使蕭托輝不急追捕,罪當死,遼主命免其官。 托輝負氣,怒則鬚髯輒張,每有大議,必毅然決之,雖遼主有難色,未嘗遽已,見權貴無少屈,竟為阿蘇所陷,時人惜之。 十二月,乙巳,范純仁言:「臣多疾早衰,自叨宰執以來,益為職事所困。 竊位已將五月,輔政訖無寸長,上負國恩。 又況蒙命之始,已招彈擊之言。 伏望察其至誠,退之以禮。 」詔不允。 帝語呂大防曰:「純仁有時望,不宜去,可為朕留之,且趣入見。 」問:「先朝行青苗法如何?」對曰:「先帝愛民之意本深,但王安石立法過甚,激以賞罰,故官吏急切,以致害民。 」退而疏陳其要,以為「青苗非所當行,行之終不免擾民。 」 初,太皇太后寢疾,召純仁曰:「公父仲淹,在章獻垂簾時,唯勸章獻盡母道,及仁宗親政,惟勸仁宗盡子道,可謂忠臣,公必能繼紹前人。 」純仁泣射曰:「敢不盡忠!」至是群小力排垂簾時事,純仁奏曰:「太皇太后保佑聖躬,功烈誠心,幽明共鑒。 議者不恤國是,一何薄哉!」因以仁宗禁言章獻垂簾時事詔書上之曰:「望陛下稽仿而行,以戒薄俗。 」韓忠彥亦言于帝曰:「昔仁宗始政,群臣亦多言章獻之非,仁宗惡其持情甚薄,下詔戒飭。 陛下能法仁祖則善矣。 」 甲寅,仿《唐六典》修官制。 丁巳,遼遣使來弔祭。 出錢粟十萬賑流民。 遼中京留守竇景庸卒,謚肅憲。 是月,蘇軾赴定州。 時國事將變,軾不得入辭。 既行,上書言:「臣日侍帷幄,方當戍邊,顧不得一見而行;況疏遠小臣,欲求自通,難矣。 然臣不敢以不得對之故不效愚忠。 古之聖人將有為也。 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于前。 陛下聖智絶人,春秋鼎盛,臣願虛心循理,一切未有所為,默觀庶事之利害與群臣之邪正,以三年為期,俟得其實,然後應而作,使既作之後,天下無恨,陛下亦無悔。 由此觀之,陛下之有為,惟憂太早,不患稍遲,亦已明矣。 臣恐急進好利之臣,輒勸陛下輕有改變,故進此說,敢望陛下留神。 社稷宗廟之福,天下幸甚!」 范純仁之將入也,楊畏嘗有言,純仁不知。 至是呂大防欲用畏為諫議大夫,純仁曰:「上新聽政,諫官當求正人;畏傾邪,不可用。 」大防曰:「豈以畏嘗言公邪?」純仁始知之。 大防素稱畏敢言,且先密約畏助己,竟超遷畏為禮部侍郎。 及大防充山陵使,甫出國門,畏首叛大防,上疏言:「神宗更法立制以垂萬世,乞賜講求,以成繼述之道。 」疏入,帝即召對,詢以先朝故臣孰可召用者,畏遂列上章惇、安燾、呂惠卿、鄧溫伯、李清臣等行義,各加品題。 且密奏萬言,具陳神宗所以建立法度之意與王安石學術之美,乞召章惇為相。 帝深納之,遂復章惇資政殿學士,呂惠卿為中大夫,王中正復遙郡團練使。 給事中吳安詩不書惇錄黃,中書舍人姚勔不草惠卿、中正誥詞,乞追回除命,皆不聽。 先是水官鋭意回河,請曰:「河流淺狹,權堰斷,使水勢入孫村口。 」論奏以千百數。 詔率下河北轉運司議,同列多畏恐,不敢正言,或以不知河事為解。 轉動副使趙偁,獨居中持議,不少假借,每沮卻之,因上《河議》,其略曰:「自頃有司回河幾三年,工費騷動,半于天下;復為分水,又四年矣。 古所謂分水者,回河流,相地勢,導而分之,蓋其理也。 今乃橫截河流,置埽約以扼之。 開濬河流,徒為淵潭,其狀可見。 況故道千里,其間又有高處,故累歲漲落,輒復自斷。 臣謂當完大河北流兩堤,復修宗城廢堤,閉宗城口,廢上下約,開闞村河門,使河流端直以成深道。 聚三河工費以治一河,一二年可以就緒,而河患庶幾息矣。 」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紹聖元年遼大安十年 春,正月,丙申,夏國遣使來貢。 第4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資治通鑑 上》
第4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