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道:「降是不好,不降又敵不過清兵。 」半天想了一條計,一面令兒子赴延平去迎清軍,一面將總督范承謨絞死。 何者,因他降清,恐范承漠說他壞處。 康親王接書,遂進福州。 精忠率文武迎接入城,康親王令其立功贖罪,申表奏聞。 之信亦遣人至喇布前乞降,喇布亦據實申奏。 康熙帝因三桂未降,亦不深究,旨下令其仍襲王位,立功贖罪。 浙江、福建、廣東次第悉平,只有廣西一省,現尚未靖。 廣西守將孫延齡,本是孔有德的女婿,因有德一門死難,僅遺一女,孤苦零丁,太后留養宮中,食郡主俸祿。 後嫁與延齡為妻,鎮守廣西,不料延齡受三桂蠱惑,封為臨江王,背清降吳,起先還瞞着,後被郡主知道,勸他反正,他卻不從。 今聞各處皆已反正,心中焦灼,思想再三,只有請郡主庇護,可以減罪,退入後堂,未免赧顏,無奈向郡主謝過:「前日實系愚昧,今悔已不迭,望郡主維持一二,雖死亦感激你的。 」說罷便潸然下涕。 郡主見他如此,心中不忍。 遂入京求太后為他討情。 不料他這反正三桂已知,派從孫吳世琮誘殺之。 且說吳三桂自叛清以來,已經五年。 康熙十三年僭號,借立崇禎後為名,其實稱周國。 他心中把稱帝早存一個念頭。 至康熙十七年,于衡州築土建壇,祭告天地,自稱大周皇帝,改元昭武。 總奈他已惡貫滿盈,即位之時,受一點風寒,竟致不起,于康熙十八年春月,就嗚呼了。 三桂臨死,遺囑夏國相一班偽大臣等,輔太孫世王番嗣位。 國相等秘不發喪,’密遣人至雲南迎請世王番,至衡州即位。 百官叩賀,改元洪化,遂發哀詔,佈告國民。 此時清兵聞知三桂已死,人人思勇,個個圖功。 安親王岳樂、簡親王喇布各統大兵,入湖南,克複岳州、常德。 惟順承郡王勒爾錦常駐荊州,三桂未死前,連頭也不敢出;此時聽三桂已死,弛也就發起揚來,大着膽率兵過江,攻長沙,直逼衡州。 夏國柱等見這樣情形,哪裡還敢迎戰,只得棄城而走。 吳世琮在陝西也被將軍莽依圖戰死。 此時四川漢中俱皆克複。 現在大周吳世王番所有地方,均被清兵占住,刻下只落雲南、貴州兩省了。 康熙帝見各處雖然報捷,總是不能蕩平,想必諸將不肯用命,遂傳旨一律調回治罪。 另派貝子貝勒都統將軍,統大軍由川、廣、閩、粵,進兵雲、貴,直搗周兵巢穴。 周軍見清兵大隊雲集,嚇得魂飛魄散,縱勉強迎戰一照面就逃走了。 自此世王番又把貴州失了,到康熙二十年十月間,城中糧盡,軍心遂變,城中守將方志球暗裡通款蔡督軍毓榮,放蔡軍入城,於是各兵繼進。 將周通同擒獲,余兵潰散。 世王番見國已滅,遂懸樑自盡。 所獲兵將,解送京師發落。 至于已降復叛之藩,一律遞京問罪。 諸清將見大功垂成,即陸續班師回京。 三藩既定,中國十八省,並關東三省,皆屬大清輿圖。 惟台灣一島,被鄭經佔據,後經病死,其子孫陸續嗣位,到康熙二十三年才亡。 康熙帝既平海內,又想征服蠻夷。 先從俄人入手,於是即令都統郎坦,偵探俄城形勢,後遂出兵。 至二十八年中俄才訂約修好。 二十九年,出長城,攻蒙古三部,親征往還三次,至三十年蒙古內部附。 三十六年,康熙立允扔為太子,到五十一年,康熙帝將允扔廢黜,立意不立太子。 諸皇子及王大臣,不知主上何意。 到康熙六十一年,已是六十九歲了。 大學士九卿等,方擬明年是聖上七旬萬壽,預備大慶典禮,誰料人有旦夕禍福,康熙帝竟患起病來,漸漸沉重,服藥無效。 次日,帝到暢春園,諸皇子隨駕前往。 過數日,病甚重,即召隆科多入內。 命他傳旨召十四皇子入內,只是舌頭蹇澀,說出十字便停住,又說出四子二字。 隆科多出來,即遣宮監去召皇四子胤禎。 次早四皇子至暢春園,見過母舅,隆科多即入內請安。 康熙帝見他來到,手指胤禎說道:「好好。 」只此二字,便歸天去了。 諸皇子大加痛哭。 隆科多說道:「請諸阿哥收淚,聽讀遺詔。 」 便讀道:「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仰承大統,着繼朕嗣位。 」皇四子隨即皇帝位,悉遵舊章治喪。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而崩。 四皇子胤禎即位主喪,次年改元雍正。 雍正登位後,召王大臣文武入宮,王大臣等到了宮內,見雍正南面高坐,忽諭眾官道:「皇考在日,至晚年儲位未定,心中常不定,朕想明立,恐他兄弟爭奪,弄出大禍,朕想出一條計來,將擬定皇儲詔旨,親寫密封,藏在匣內,放在這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面,可好麼?」王大臣道:「臣等安敢妄議。 」於是雍正命諸臣退出,只留總理事務大臣在內,自己密書太子名字,封藏匣內,令內侍緣梯而上,將此匣懸在乾清官正中正大光明匾後。 後來雍正晏駕,開匣方知立儲已畢。 忽接到四川總督年羹堯八百里緊報,青海造反。 青海原在西藏東北,此時青海首領達賴渾吉欲謀獨立,想脫清朝關係,暗約策妄阿布坦為後援,大舉寇清。 兵部侍郎常壽由青海奔來奏聞,雍正帝只道青海內亂,仍命常壽前往調停。 常壽一到,即被丹津拘留。 川督年羹堯聞報飛奏,雍正帝即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提督岳鐘棋任奮威將軍,率兵往討。 兵分二路,率兵前進,勢如破竹,斬首萬級,直逼青海。 丹津聞報大驚,送出清使,上表請罪。 清廷不准,催羹堯進兵。 岳鐘祺請道:「青海地面寥闊,寇眾無多,我軍四面合攻,賊眾諒無一遺。 」羹堯然之。 果于雍正二年五月,遂定青海。 年、岳二督奏凱班師,回朝敘功不提。 第2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第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