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眾人的目力,並未看出是怎麼收回來的。 面前立現出一個三角甬道,連忙一同飛進。 石完也由裡面迎出,見面說道:「我出生以來頭一次遇到這樣奇冷,差點沒有把我凍死。 」干神蛛見甄氏弟兄尚未複原,便請與石完立在一起。 跟着胸前蛛影略現即隱,一片紅光朝三人當頭一照,三人立覺一股熱氣罩向身上,寒氣全消,當時複原。 就在這略一停頓的工夫,上面五行神雷全數爆發,隨見一股五色變幻的精光直衝進來,甬道全被填滿。 前頭各色火花亂爆,發出連珠霹靂,狂潮也似朝眾人湧來。 阿童殿後,忙用佛光擋了一擋。 方覺力大異常,從來未有,猛瞥見五色精光齊射中心,互相一撞。 跟着便是驚天動地一聲大震,威力加倍猛烈,佛光竟被蕩退。 心靈上忽生警兆,心中一驚,不敢再抗,忙大聲急喊:「大家快走!我支持不住了。 」這時雷聲更密,千百團五色火花隨同霹靂之聲紛紛爆射,宛如百萬天鼓,一齊怒擂。 眾人聽不出說些什麼,但見阿童驚慌卻退之狀,料似不妙,無法再相問答,各縱遁光,聯合一起,朝前飛去,後面神雷飛馳追來。 眾人見那甬道作圓弧形,往下彎去,只顧逃避,也不知飛出多遠。 似這樣逃竄了半個多時辰,甬道漸漸縮小,最前面只有丈許方圓。 看去深黑異常,後退無路,只得飛向前去,相機行事。 因慮地勢如此狹小,無法應付,一同施展全力,飛身逃遁,又飛出老遠。 金、石、阿童三人留意後面無甚聲息,回頭一看,驚慌忙亂中,後面的五行神雷已經退去,四外靜蕩蕩的,黑暗異常,霧氣濃密。 那麼強的寶光,只能照出七八丈遠近。 神雷收得奇特,意欲回看。 哪知才一舉步,便覺潛力阻路,重如山嶽,寸步難行。 如往去路飛行,卻是輕快異常。 惟恐強行回衝,引發神雷,又人危境。 互一商議,取丹救人已經做到,主人又將靈藥交與靈奇轉付,更無再用深機密阱苦苦為難之理。 既有道路,總可通行,索性前飛,看到盡頭是何景象。 金蟬隨問靈奇怎會父子相見?被困時可曾受苦?靈奇答說:自被玄玉擒去,飛到島上,便見父親靈威叟趕出,帶了自己,飛入地璇宮最下層金宮洞底。 一直等到眾人快來,才將丹藥交與靈奇,說:"五行神雷萬不可抗,應由石完開路,一同飛入。 這時五行神雷一齊發動,定必來追,只要不與接觸,飛行百里左右,神雷必退。 雖然可回原路,穿行全宮,脫身出去,但經此一來,途徑已變,除向島主服低認過,要想覓路脫身,卻非易事。 逃時如若誤用法寶佛光去敵五行神雷,一生反應,卻不知要被它追出多遠,方始撤退。 不過前行彼此有益,比由璇宮迷徑走出反而容易,只是道路要遠得多。 "說完,眾人便來了,乃父也自飛去。 眾人先前只顧尋路急飛,無人留心里程和飛行時間,只知所經途程甚多,不知神雷退時人已深入地軸,為前面元磁真氣所吸。 先只覺得越往前飛越快,好似不用飛遁,也能照樣前進。 那甬道已不見,上下四外暗沉沉一片混茫,以金、石二人目力,竟看不出前面景物。 所行卻是正中央略作弧形的一條直線,毫不偏倚。 後來發現前進固是輕快無比,後退卻是有不可思議的絶大阻力,不能倒退一步,成了有進無退之勢,除照中心飛馳前進而外,連往兩旁移動,稍改方向,都辦不到。 甄民、甄兌首先驚覺,跟着金蟬也已醒悟:如非深陷地肺之內,將為太火所化,形神皆滅,便被兩極元磁真氣吸住,人由地竅中穿出,走向去往南極的子午線上。 互相一說,全都驚慌起來。 眾中只阿童、石完二人還能勉強掙退,其勢又無丟下眾人退走之理,正在憂疑。 七矮見身被前面吸住,除越飛越快而外,別無所苦,也不見有什異兆。 暗忖:"照此飛行,早已穿入地肺深處,為地底千萬年鬱積的太火所困。 照前次神駝乙休在銅椰島陷入地肺情景,就仗法寶護身,不至煉成灰煙而滅,也絶無如此平安。 再者,主人與師父尊長俱都相識,對幾個後輩也絶不會深機密阱,行此陰謀毒計。 此時必是附身在地軸中樞,地體下層之外,上下四面均有極濃厚的混元真氣裹緊,只當中子午綫有兩極元磁吸力,可以通行無阻,左右移動,固然不能,什麼也看不見。 大火焚身之險雖可免去,但那南極盡頭的宇宙磁光威力之大,不可思議,多高法力也禁受不住,到時如何抵禦? 脫身更是奇難。 此行如有凶危,下山時所賜仙示如何不提?"心念一動,金蟬首先想起: 「仙示偈語微奧難解,幾經猜詳,以及玉清大師、鄭八姑二人答話暗示,好似新闢的金石谷,只是自己他年小住往來之地,真正洞府似在海外兩極等處。 照着目前形勢,好些俱已應驗。 」向眾一說,再互一推測,果然一點不差。 石生更說:"靈威叟最愛靈奇,有時為他,甘受島主重責。 上次暗中相助,何等出力,那是因靈奇拜在岳師兄門下,愛屋及烏之故。 如今我們果有凶危,斷無一言不發之理。 我看不特仙示應驗,前行當有奇遇,連那宇宙磁光到時也必能通過。 "眾人法力雖高,仍是少年心性,聞言憂慮全消,反嫌飛行子午線上黑暗奇悶,巴不得早到盡頭,見個分曉,一點不知厲害,全都膽壯高興起來。 第1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三下》
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