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靜忽引朱文、石奇、趙燕兒和女仙俞巒、雲九姑五人一齊飛來,見面便說金蟬、石生帶了李健、錢萊、石完已到依還嶺,正與群邪惡鬥。 另有同門數人趕到,內中徐祥鵝和新下山的木鷄、林秋水已經受傷,被對峰林寒用仙法接去,尚在救治。 翼人耿鯤因念金石峽之仇,岷山漏網以後,特地趕往海外,乘着天乾山小男去休寧島赴宴,偷入三連宮,將十八粒天罡珠盜走。 事前又將海穴中法寶連同門下水族煉成的妖徒一齊帶上趕來,並用法寶查出小人韓玄現在靜瓊谷待機,越發憤怒,飛來報仇,一到,便在靜瓊谷上空惡罵叫陣。 韓玄小人心高,上次得勝,未免驕敵,把事看易,竟不聽勸,自恃這次持有師門至寶如意水煙羅和另兩件法寶,足可防身禦敵,強行出戰。 一照面便被一粒天罡珠震傷,如無法寶防身,幾遭慘死。 幸而沙余、米餘二小奉了凌雲鳳之命趕來助戰,用伽藍珠和毗那神刀,將其護送往對峰林寒陣內。 耿鯤本想用十八粒天罡珠連山帶人震成粉碎,剛發一粒,太乙五煙羅便幾被震破。 幸而金蟬等趕到,勉強用天心環將那分而復合的千萬年乾天罡氣制住。 緊跟着,天乾山小男在休寧島得知寶珠被盜,立命隨侍大弟子師真童拿了天乾袋和一道靈符,用飛光遁法電馳飛來。 耿鯤已將另十七粒天罡珠發出,眼看五煙羅將被震破,人也要傷不少。 師真童恰好趕到,由天乾袋內發出青白二氣,將珠一起收去。 金蟬剛將玉虎神光放起,想要抵敵,猛瞥見一片青色雲光擁着一個身材高大的道童,一言不發,才一照面,朝着耿鯤冷笑一聲,便將天罡珠收去。 又朝眾人把手一拱,青光一閃,飛雲已到天邊。 耿鯤知道進退兩難,反正無幸,妄想拚命。 便把全身羽毛化成無數火星,往下飛射。 帶來的一班妖徒也各將元丹和所煉陰火紛紛噴出,滿空飛舞。 金蟬等各施飛劍、法寶還攻,並掃蕩滿空藍色妖雲。 忽見青松坪那面飛來一道佛光和三枝如火箭之寶,其疾如電,突然出現。 耿鯤竟被佛光罩定,炸成粉碎,佛光火箭立隱,更不再現。 妖人屠霸本與耿鯤相識,見眾妖人紛紛傷亡,耿鯤正在暴怒發威。 陳岩突然現身,不知用什法寶,竟將滿空藍色妖雲點燃,轟的一聲大震,化為火山也似大片藍焰,直上高空消滅。 雙方正在相持,易靜見妖雲雖破,還有強敵將來,丌南公不久即至,五煙羅擋他不住,不願斷送,一會便要撤去。 索性縱令群邪一半人宮,用五行仙遁除去;一半由金蟬等分人在上抵敵。 只是仙府人少,須人相助,為此將五人帶下。 又令上官紅去往木宮替出癩姑,請其飛往上面,按照盧嫗仙示主持。 上官紅領命欲行,癩姑恰由木宮飛來,見面警告道:"沙紅燕為瓊妹毀了她的容貌,仗着地底來敵相助,用老怪法寶仍由地底穿山逃去。 如今老怪丌南公已由黑伽山落神嶺起身而來,轉眼到達,亂子不小。 我們雖有安排,還須謹慎。 師姊速往中宮坐鎮,主持總圖。 我到上面等候他去。 「活剛說完,猛聽遠遠天空中有一老人口音哈哈笑道:」無知小狗男女,我本不值與你們計較,無如欺人太甚,情理難容!先將你們擒回山去,等你們師長尋我要人便了。 你們只管準備,老夫還未起身呢。 "說時,語聲並不十分強烈,但是人耳心驚,連地皮均似受了震撼。 癩姑心想:「此老果然厲害,能由數萬裡外傳聲來此。 」方在心驚,忽聽一幼童口音介面罵道:"憑你也配?你由地底傳聲,有什希罕? 我隨便答話,便能高出九天之上,老怪物聽見了麼?你不過倚老賣老,以強凌弱,自己打嘴。 休說各位師兄師姊,就我一個幼童,你便休想傷我一根毫髮。 有本事只管前來,空吹大氣作甚?"隨聽哈哈大笑之聲由遠而近,比前還要強烈。 癩姑知道丌南公已被激怒,就要飛到,雖有佈置,也甚驚惶,連忙往上飛起。 五煙羅已被易靜撤去,群邪紛紛往池中飛降。 癩姑一面傳聲,告知諸同門分頭迎敵,並說老怪丌南公不久即至,各自戒備,不可力敵。 要知後文許多驚險情節,請看下文分解。 第二九○回 獨朗慧光 呈寶相 靈生兜率火 群飛星雨 毀花容 誤放彌陀珠 前文說到李英瓊殺了妖人唐雙影,往幻波池中飛降,不料赤手天尊鄒勤暗中隱形緊附寶光之外,遁入仙府,幸被癩姑傳聲道破,與英瓊合力,運用五行仙遁將妖人除去。 剛趕往金宮,想救辛凌霄出險,不料木宮有警。 英瓊知道木宮所困的正是罪魁禍首紫清玉女沙紅燕,不禁引發平日疾惡之念,立即當先趕去。 癩姑本要隨往,因覺辛凌霄可憐,恐其自蹈危機,臨走回身向其囑咐,就幾句話的工夫,英瓊先去,便出了亂子。 後來癩姑走後,辛凌霄因木宮變出非常,金宮連帶受了反應,眼看危機即發,幸而上官紅感念知己之恩,冒險入陣,助其兵解。 剛將元神救走,欲往中宮會合,易靜忽引朱文、石奇、趙燕兒和女仙俞巒、雲九姑等五人一齊飛來。 說起翼人耿鯤被天乾山小男大弟子師真童用天乾袋把所盜天罡珠收走,眾人合力除去了耿鯤。 李洪新交好友陳岩突然現身,將滿空藍色妖雲點燃,震散消滅。 易靜料知丌南公不久即至,大乙五煙羅必須收回,欲將一半群邪誘入陣地,下余由金蟬等分人抵敵。 第3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蜀山劍俠 卷三下》
第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