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四子:策、權、翊、匡。 權既稱尊號,謚堅曰武烈皇帝。 策字伯符。 堅初興義兵,策將母徙居舒。 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咸向之。 堅薨,還葬曲阿。 已乃渡江居江都。 徐州牧陶謙深忌策。 策舅吳景,時為丹楊太守,策乃載母徙曲阿,與呂范,孫河俱就景。 因緣召募得數百人。 興平元年 ,從袁術。 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 太傅馬日磾杖節安集關東,在壽春以禮闢策,表拜懷義校尉,術大將喬蕤、張勛皆傾心敬焉。 術常嘆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策騎士有罪,逃入術營,隱于內廄。 策指使人就斬之,訖,詣術謝。 術曰:「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由是軍中益畏憚之。 術初許策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楊陳紀。 後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 康不與,術大怒。 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 策常銜恨。 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 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 」策攻康,拔之。 術復用其故吏劉勛為太守,策益失望。 先是,劉繇為揚州刺史,州舊治壽春。 壽春,術已據之,繇乃渡江治曲阿。 時吳景尚在丹楊,策從兄賁又為丹揚都尉,繇至,皆迫逐之。 景、賁退舍歷陽。 繇遣樊能、于麋東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以距術。 術自用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更以景為督軍中郎將,與賁共將兵擊英等,連年不克。 策乃說術,乞助景等平定江東。 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 比至歷陽,眾五六千。 策母先自曲阿徙于歷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鬥,所向皆破。 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 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劉繇棄軍遁逃,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 吳人嚴白虎等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 吳景等欲先擊破虎等,乃至會稽。 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 」遂引兵渡浙江,據會稽,屠東冶,乃攻破虎等。 盡更置長吏,策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賁弟輔為廬陵太守,丹揚朱治為吳郡太守。 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主。 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絶之。 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後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張勛等將其眾欲就策,廬江太守劉勛要擊 ,悉虜之,收其珍寶以歸。 策聞之,偽與勛好盟。 勛新得術眾,時豫章上繚宗民萬餘家在江東。 策勸勛攻取之。 勛既行,策輕軍晨夜襲拔廬江,勛眾盡降,勛獨與麾下數百人自歸曹公。 是時袁紹方強,而策並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 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闢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于安渡,策陰欲襲許。 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 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 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 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 創甚,請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 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 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至夜卒,時年二十六。 權稱尊號,追諡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 紹卒,子奉嗣。 孫皓時,訛言謂奉當立,誅死。 評曰:“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策英氣傑濟 ,猛鋭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 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 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而權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義儉矣。 吳主傳 孫權,字仲謀。 兄策既定諸郡,時權年十五,以為陽羡長。 郡察孝廉,州舉茂才,行奉義校尉。 漢以策遠修職貢,遣使者劉琬加錫命。 琬語人曰:「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 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恆,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 爾試識之。 」 建安四年,從策征廬江太守劉勛。 勛破,進討黃祖于沙羡。 五年。 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 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非欲違父,時不得行也。 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 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 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 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范等為將率。 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 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七年,權母吳氏薨。 八年,權西伐黃祖,破其舟軍,惟城未克,而山寇復動。 還過豫章,使呂范平鄱陽,(會稽)程普討樂安。 太史慈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為劇縣令長。 九年,權弟丹楊太守翊為左右所害,以從兄瑜代翊。 十年,權使賀齊討上饒,分為建平縣。 十二年,西征黃祖。 虜其人民而還。 第2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