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春,權復征黃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 而淩統、董襲等盡鋭攻之,遂屠其城。 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 是歲,使賀齊討黟、歙,分歙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 荊州牧劉表死,魯肅乞奉命弔表二子,且以觀變。 肅未到,而曹公已臨其境,表子琮舉眾以降。 劉備欲南濟江,肅與相見,因傳權旨,為陳成敗。 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同瑜、程普等行。 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 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 惟瑜、肅執拒之儀,意與權同。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軍。 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備、瑜等復追至南郡。 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時甘寧在夷陵,為仁黨所圍,用呂蒙計,留淩統以拒仁,以其半救寧,軍以勝反。 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涂。 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 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 未至,權退。 十四年,瑜、仁相守歲余,所殺傷甚眾。 仁委城走。 權以瑜為南郡太守。 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備領荊州牧,屯公安。 十五年,分豫章為鄱陽郡;分長沙為漢昌郡。 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十六年,權徙治秣陵。 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 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塢。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 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 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 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十九年五月,權征皖城。 閏月,克之。 獲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數萬口。 是歲劉備定蜀。 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 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 」權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 」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 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禦關羽。 權住陸口,為諸軍節度。 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 會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 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 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並魯肅兵併進,拒羽于益陽。 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 權令諸葛瑾報,更尋盟好。 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備歸,而曹公已還。 權反自陸口,遂征合肥。 合肥未下,徹軍還。 兵皆就路,權與淩統、甘寧等在津北為魏將張遼所襲,統等以死扞權。 權乘駿馬越津橋得去。 二十一年冬,曹公次於居巢,遂攻濡須。 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結婚。 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庱亭。 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 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于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 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生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 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羽猶豫不能去。 閏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 蒙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據江陵,撫其老弱,釋于禁之囚。 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 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 權使誘之。 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 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 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 曹公表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權遣校尉梁寓奉貢于漢。 及令王惇市馬,又遣朱光等歸。 二十五年春正月,曹公薨。 太子丕代為丞相魏王,改年為延康。 秋,魏將梅敷使張儉求見撫納。 南陽陰、酇筑陽、山都、中廬五縣民五千家來附。 冬,魏嗣王稱尊號,改元為黃初。 第2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