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夏,齊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 晉獻公病,行後,未至,逢周之宰孔。 宰孔曰:「齊桓公益驕,不務德而務遠略,諸侯弗平。 君弟毋會(1),毋如晉何。 」獻公亦病,復還歸。 病甚,乃謂荀息曰:「吾以奚齊為後,年少,諸大臣不服,恐亂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 」獻公曰:「何以為驗?」對曰:「使死者復生,生者不慚,為之驗。 」於是遂屬奚齊於荀息(2)。 荀息為相,主國政。 秋九月,獻公卒。 裡克、邳鄭欲內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亂(3),謂荀息曰:「三怨將起,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荀息曰:「吾不可負先君言。 」十月,裡克殺奚齊於喪次,獻公未葬也。 荀息將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齊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獻公。 十一月,裡克弒悼子於朝,荀息死之。 君子曰:「詩所謂『白珪之玷(4),猶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其荀息之謂乎!不負言。 」初,獻公將伐驪戎,卜曰「齒牙為禍」。 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裡克等已殺奚齊、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於翟,欲立之。 重耳謝曰:「負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修人子之禮侍喪,重耳何敢入!大夫其更立他子。 」還報裡克,裡克使迎夷吾於梁。 夷吾欲往,呂省、郤芮曰:「內猶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難信。 計非之秦,輔強國之威以入,恐危。 」乃使郤芮厚賂秦(5),約曰:「即得入,請以晉河西之地與秦。 」及遺裡克書曰(6):「誠得立,請遂封子於汾陽之邑。 」秦繆公乃發兵送夷吾於晉。 齊桓公聞晉內亂,亦率諸侯如晉。 秦兵與夷吾亦至晉,齊乃使隰朋會秦俱入夷吾,立為晉君,是為惠公。 齊桓公至晉之高梁而還歸。 (1)弟:通「第」。 但,只。 (2)屬:通「囑」。 托付。 (3)三公子:指申生、重耳、夷吾。 (4)《詩》所謂「白珪之玷」:引詩出自《詩·大雅·抑》。 珪:玉。 玷:玉的斑點。 (5)乃使郤芮厚賂秦:《左傳·僖公九年》作「晉郤芮使夷吾重賂秦以求之」。 (6)遺(wei,未):送給。 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鄭謝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幸得入立。 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寡人爭之弗能得,故謝秦。 」亦不與裡克汾陽邑,而奪之權。 四月,周襄王使周公忌父會齊、秦大夫共禮晉惠公。 惠公以重耳在外,畏裡克為變,賜裡剋死。 謂曰:「微裡子寡人不得立(1)。 雖然,子亦殺二君一大夫(2),為子君者不亦難乎?」裡克對曰:「不有所廢,君何以興?欲誅之,其無辭乎?乃言為此!臣聞命矣。 」遂伏劍而死。 於是邳鄭使謝秦未還,故不及難。 晉君改葬恭太子申生。 秋,狐突之下國(3),遇申生,申生與載而告之曰:「夷吾無禮,余得請於帝,將以晉與秦,秦將祀余。 」狐突對曰:「臣聞神不食非其宗,君其祀毋乃絕乎?君其圖之。 」申生曰:「諾,吾將復請帝。 後十日,新城西偏將有巫者見我焉。 」許之,遂不見。 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帝許罰有罪矣,斃於韓(4)。 」兒乃謠曰:「恭太子更葬矣,後十四年,晉亦不昌,昌乃在兄。 」 邳鄭使秦,聞裡克誅,乃說秦繆公曰:「呂省、郤稱、冀芮實為不從。 若重賂與謀,出晉君,入重耳,事必就。 」秦繆公許之,使人與歸報晉,厚賂三子。 三子曰:「幣厚言甘,此必邳鄭賣我於秦。 」遂殺邳鄭及裡克、邳鄭之黨七輿大夫(5)。 邳鄭子豹奔秦,言伐晉,繆公弗聽。 惠公之立,倍秦地及裡克(6),誅七輿大夫,國人不附。 二年,周使召公過禮晉惠公,惠公禮倨,召公譏之。 (1)微:無。 (2)二君一大夫:《集解》曰:「奚齊、悼子、荀息也。 」 (3)下國:即新城,指曲沃。 《集解》曰:「曲沃有宗廟,故謂之國;在絳下,故曰下國也。 」 (4)斃:失敗。 (5)七輿大夫:指申生所統率的下軍的大夫們,當時申生有副車七乘,每車有一大夫主管,故稱七輿大夫。 (6)倍:通「背」。 四年,晉饑,乞糴於晉(1)。 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國之道也。 與之。 」邳鄭子豹曰:「伐之。 」繆公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卒與粟,自雍屬絳(2)。 五年,秦饑,請糴於晉。 晉君謀之,慶鄭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 晉饑而秦貸我,今秦饑請糴,與之何疑?而謀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 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惠公用虢射謀,不與秦粟,而發兵且伐秦。 秦大怒,亦發兵伐晉。 六年春,秦繆公將兵伐晉。 晉惠公謂慶鄭曰:「秦師深矣,奈何?」鄭曰:「秦內君,君倍其賂;晉饑秦輸粟!秦饑而晉倍之,乃欲因其饑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晉卜御右,慶鄭皆吉。 公曰:「鄭不孫(3)。 」乃更令步陽御戎,家僕徒為右,進兵。 九月壬戍,秦繆公、晉惠公合戰韓原。 惠公馬■不行(4),秦兵至,公窘,召慶鄭為御。 鄭曰:「不用卜,敗不亦當乎!」遂去。 更令梁繇靡御,虢射為右,輅秦繆公(5)。 繆公壯士冒敗晉軍,晉軍敗,遂失秦繆公,反獲晉公以歸。 秦將以祀上帝。 晉君姊為繆公夫人,衰絰涕泣(6)。 公曰:「得晉侯將以為樂,今乃如此。 且吾聞箕子見唐叔之初封,曰『其後必當大矣』,晉庸可滅乎(7)!」乃與晉侯盟王城而許之歸。 晉侯亦使呂省等報國人曰:「孤雖得歸,毋面目見社稷,卜日立子圉。 」晉人聞之,皆哭。 秦繆公問呂省:「晉國和乎?」對曰:「不和。 小人懼失君亡親,不憚立子圉,曰『必報讎,寧事戎狄。 』其君子則愛君而知罪,以待秦命,曰『必報德』。 有此二故,不和。 」於是秦繆公更捨晉惠公,餽之七牢(8)。 十一月,歸晉侯。 晉侯至國,誅慶鄭,修政都。 謀曰:「重耳在外,諸侯多利內之。 」欲使人殺重耳於狄。 重耳聞之,如齊。 (1)糴:買進糧食。 (2)屬:接連。 (3)孫:通「遜」。 恭順。 (4)■:馬難起步貌。 (5)輅(ya亞):通「迓」。 迎上前去。 (6)衰(cu□,崔)絰(die迭):喪服。 (7)庸:豈,難道。 (8)牢:祭祀犧牲名。 一牛一羊一豕為太牢。 八年,使太子圉質秦。 初,惠公亡在梁,梁伯以其女妻之,生一男一女。 梁伯卜之,男為人臣,女為人妾,故名男為圉,女為妾。 十年,秦滅梁。 梁伯好土功,治城溝,民力罷怨(1),其眾數相驚,曰「秦寇至」,民恐惑,秦竟滅之。 十三年,晉惠公病,內有數子。 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滅之,我外輕於秦而內無援於國。 君即不起,病大夫輕(2),更立他公子。 」乃謀與其妻俱亡歸。 秦女曰:「子一國太子,辱在此。 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 子亡矣,我不從子,亦不敢言。 子圉遂亡歸晉。 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為懷公。 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內之。 子圉之立,畏秦之伐也,乃令國中諸從重耳亡者與期,期盡不到者盡滅其家。 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肯召。 懷公怒,囚狐突。 突曰:「臣子事重耳有年數矣,今召之,是教之反君也,何以教之?懷公卒殺狐突。 秦繆公乃發兵送內重耳,使人告欒、郤之黨為內應,殺懷公於高梁,入重耳。 重耳立,是為文公。 (1)罷:通「疲」。 (2)病:憂慮。 第1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1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