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313),秦國想討伐齊國,可是楚國正和齊國合縱親善,秦惠王擔心這種情況,就揚言免掉張儀相國職,讓張儀去會見楚王,對楚王說:「我國君王最喜歡的無過於楚王您,即使我特別希望做看門小廝的主人,也無過於大王;我國君王最憎恨的無過於齊王,即使我最憎恨的也無過於齊王。 可是大王您卻與他關係密切,所以我國君王不能侍奉您,這讓我也不能為您做看門小廝了。 如果楚王能為我關閉關口與齊國斷交,那麼今天您就派使都跟從我去秦領取秦曾奪取的楚國方圓六百里的商於地,如此,就會削弱齊國勢力了。 這樣,您便可以北方削弱齊國,西方對秦有恩德,並增加商於六百里土地的財富,這真可謂一箭三雕了。 」懷王十分高興,於是把國相的玉璽贈給張儀,每天為他擺開酒宴,宣稱「我又得到我的商於了。 」大臣們都祝賀,唯獨陳軫表示傷痛。 懷王說:「為什麼?」陳軫回答說:「秦國所以看重您君王,那是因為您與齊王友好親善。 今天還未得到商於之地就先斷絕齊交,是孤立楚國的作法。 秦國又如何要看重孤立無援的我國呢,一定要輕視楚國的。 如果秦國先交出商於,爾後我們再與齊斷交,那麼,秦國的計謀就無效了。 如果我們先與齊斷交,爾後再去索取商於,那我們一定要被張儀所欺騙。 您如果被張儀所欺騙,一定怨恨他。 怨恨他,就等於西邊興起了秦國的憂患,北邊斷絕了齊國的友好。 西邊有秦的憂患,北邊又與齊斷交,那麼,韓、魏兩國的軍隊一定來攻打。 所以我在傷痛。 」楚王不聽陳軫的意見,於是派一位將軍到秦國去接受商於了。 張儀回到秦國,假裝醉酒摔倒在車下,聲稱生病,三個月未露面,楚國也不能得到商於之地。 楚王說:「莫非張儀認為我與齊的斷交還不夠徹底嗎?」於是又派勇士宋遺到北邊去辱罵齊王。 齊王很生氣,折斷楚國的符節與秦國友好了。 秦齊聯合完畢,張儀才上朝,對楚國將軍說:「你怎麼還沒接受土地呢?從某處到某處,方圓有六里呢。 」楚國將軍說:「我受命來接受的是六百里,沒聽說六里。 」立即返楚向懷王匯報。 懷王十分生氣,將要派軍討伐秦國。 陳軫又說:「伐秦不是上策。 不如趁機用一座名城賄賂秦國,聯合秦國討伐齊國,這就能把從秦國丟失掉的,又從齊國補償過來了,如此,我國還可保全。 當今,您已與齊國斷交,又興師追究秦國欺騙之罪,這就等於我們讓秦齊友好引來天下的大軍,我國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啊。 」楚王仍不聽從陳軫的建議,於是又與秦國斷交,派軍向西邊攻打秦國。 秦國也派軍迎擊楚軍。 十七年(前312)的春天,楚軍在丹陽與秦軍交戰,秦軍把我軍打得大敗,斬殺八萬名士兵,俘虜楚國大將軍屈丐(gai,蓋),偏將軍逢(pang,旁)侯丑等七十多人,又奪取了漢中的各郡縣。 楚懷王十分憤怒,就動用國內全部兵力又一次襲擊秦國。 兩軍在藍田交戰,楚軍又大敗。 韓國、魏國聽到楚國受困,就都南下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 楚國聽到消息後,就率軍撤出秦國。 十八年(前311),秦國派出使者又與楚約定親善,並把漢中的一半地盤分給楚以求和解。 楚王說:「願意得到張儀,不想得到土地。 」張儀聽到楚王的話,請求赴楚。 秦王說:「楚王正想抓住你才心滿意足呢,怎麼辦?」張儀說:「我與楚王的大臣靳尚友好,靳尚又很受楚王寵幸的夫人鄭袖的信任,楚王對鄭袖百依百順,況且我以前出使楚國時違背了割商于于楚的約定,今天秦楚交戰有了仇恨,我不親自去向楚國道歉就不能消除仇恨。 再說大王您健在,楚國也不敢把我怎麼樣。 果真楚國殺死我,只要對秦國有利,也正是臣子的願望。 」張儀於是出使楚國了。 張儀到達楚都後,懷王不見他,並囚禁了張儀,要殺死他。 張儀暗中賄賂靳尚,靳尚替他向懷王請求說:「您拘捕張儀,秦王一定生氣。 天下諸侯看到楚國失去了秦國的友好,必定輕視您。 」靳尚又對楚王夫人鄭袖說:「秦王非常喜歡張儀,可是楚王想殺死他,現在秦王將要用上庸的六個縣賄賂楚國,把美人送給楚王,把宮中善於歌舞的美女送給大王當侍女。 楚王看重地盤,秦女也必定得到楚王的寵愛,那麼夫人一定受排斥了。 夫人不如在楚王面前說句好話釋放張儀算了。 」鄭袖終於在楚王面前替張儀說了情釋放了張儀。 張儀放出後,懷王很客氣地款待張儀,張儀又藉機勸說楚王背叛合縱盟約,與秦國聯合親善,相約兩國結為婚姻。 張儀離開楚國後,屈原剛從齊國出使歸來,進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死張儀?」懷王這才後悔,派人去追趕張儀,已經來不及了。 這一年,秦惠王逝世。 二十六年(前309),齊湣王想做合縱首領,憎惡楚國與秦國的聯合,就派使者給楚王一封信道:「我擔心楚王不曾考慮尊貴的稱號。 今天秦惠王死了,武王即位,張儀逃到魏國,武王任用樗裡疾、公孫衍,可是楚國還是服從秦國。 樗裡疾與韓國友好,公孫衍與魏國親善,楚國一定服事秦國,韓國、魏國就害怕,一定會借這兩個人的力量與秦國聯合,那麼燕國、趙國也服事秦國。 四國爭服事秦國,那麼楚國就成了秦國的一個郡縣了。 楚王為何不知我協力收服韓、魏、燕、趙,和他們合縱一起尊崇周王室,以便按兵養民,號令天下?天下沒有人敢不樂意聽從您的,您也將功成名就了。 那時,楚王率領諸侯共同討秦國,一定能打敗 秦國。 楚王您便可以奪下武關、蜀、漢地區,佔有吳國、越國的財富,專享長江、東海的利益,韓國、魏國割給您上黨,西部逼近函谷關,那麼楚國將比現在強大百萬倍。 況且大王您被張儀欺詐,喪失漢中地,大軍在藍田受挫,天下人沒有不替您懷憤怒的。 今天您竟想先服事秦國!望您仔細考慮吧。 」 楚王正想與秦國聯合,見到齊王的書信,猶豫不決,交給群臣們議論。 有的說與秦聯合,有的說聽從齊國的意見。 昭雎說:「君王雖然從東邊的越國得到地盤,但不足以雪恥。 您不如與齊國、韓國深交以抬高樗裡疾的權位,這樣,您才能得到韓國、齊國的支持要回地盤。 秦國在宜陽打敗韓國,可是韓國還服事秦國,是因為先祖墓在平陽,秦國的武遂距平陽只有七十里,因此韓國尤其畏懼秦國。 否則,秦國攻打三川,趙國攻打上黨,楚國攻打黃河外,韓一定滅亡。 楚國救助韓國,也不能讓韓免遭災難,可是名義上保存韓國的確是楚國。 韓國已從秦國奪得武遂,憑借黃河、西山屏障,它所要報答恩德的都不如楚國厚,我認為韓國一定要急切服事楚王。 齊國所以信任韓國,是因為韓公子昧是齊國國相。 韓國已從秦國奪得武遂,大王再好好親善它,使它憑借齊國、韓國的力量抬高樗裡疾的地位,樗裡疾得到齊國、韓國的支持,他的主人就不敢拋棄他了。 今天楚國又可以幫助他,樗裡疾一定向秦王說情,把侵佔楚國的土地歸還楚國。 」於是懷王答應了他,終於不與秦聯合,而聯合齊國並與韓國友好。 二十四年(前305),楚國背叛齊國聯合秦國。 秦昭王剛即位,就用厚禮賄賂楚國。 楚國去秦國迎娶女子。 二十五年(前304),懷王赴秦與秦昭王訂立盟約,在黃棘定約。 秦王把楚國上庸歸還給楚國。 二十六年(前303),齊國、韓國、魏國因為楚國違背了合縱親善而與秦國聯合,三國聯合討伐楚國。 楚國讓太子到秦國當人質請求救助。 秦國就派客卿通率軍救助楚國,三國才率軍離去了。 第20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2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