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立三年卒,子安王道立。 安王二十二年卒,子襄王注立。 襄王立十四年卒,子王純代立。 王純立,地節二年(1),中人上書告楚王謀反(2),王自殺,國除,入漢為彭城郡。 [註釋](1)地節二年:為前68年。 地節為漢宣帝年號。 (2)中人:即宮人。 趙王劉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 謚曰「幽」。 幽王以憂死,故為「幽」。 高後王呂祿於趙(1),一歲而高後崩。 大臣誅諸呂呂祿等(2),乃立幽王子遂為趙王。 [註釋](1)高後:即呂後,漢高祖劉邦的正後,漢惠帝之母。 王:封王,使王。 (2)諸呂:呂後諸兄弟幾家族子弟稱諸呂。 孝文帝即位二年(1),立遂弟辟彊,取趙之河間郡為河間王(2),是為文王。 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 一年卒,無子,絕後,國除,入於漢。 [註釋](1)孝文帝,即漢文帝劉恆,漢王期自稱「以孝治天下」,所以自惠帝以後,都在謚號上加個「孝」字。 (2)河間郡,治所在樂成(今河北省獻縣東南)。 遂既王趙二十六年,孝景帝時坐晁錯以適削趙王常山之郡(1)。 吳、楚反,趙王遂與合謀起兵。 其相建德、內史王悍諫。 不聽。 遂燒殺建德、王悍,發兵屯其西界,欲待吳與俱西。 北使匈奴(2),與連和攻漢。 漢使曲周侯酈寄擊之(3)。 趙王遂還,城守邯鄲(4),相距七月。 吳楚敗於梁,不能西。 匈奴聞之,亦止,不肯入漢邊。 欒布自破齊還(5),乃並兵引水灌趙城。 趙城壞,趙王自殺,邯鄲遂降。 趙幽王絕後。 [註釋](1)晁錯(前200——前154年):西漢政論家。 (2)匈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3)曲周:縣名。 故城在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北。 (4)邯鄲:趙都。 故城在今河北省邯鄲市。 (5)欒布:西漢梁人。 文帝時為燕相。 太史公曰:國之將興,必有禎樣,君子用而小人退。 國之將亡,賢人隱,亂臣貴。 使楚王戊毋刑申公(1),遵其言,趙任防與先生(2),豈有篡殺之謀,為天下僇哉(3)?賢人乎,賢人乎!非質有其內,惡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誠哉是言也! [註釋](1)使:假如。 (2)防與先生:人名。 (3)僇:通「戮」。 殺戮,侮辱。 此處治指罪人。 回目錄 《史記》譯注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支菊生 譯注 【說明】 荊王劉賈、燕王劉澤,同是劉邦的遠房兄弟,並且都因在劉統一天下中立有戰功而被封為王侯,所以司馬遷把他們列在同一篇中記述。 劉賈的戰功主要是在楚漢相爭中建立的,特別是在垓下之圍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因而高祖的群臣對劉賈封王都表示支持。 司馬遷在論贊中說:「劉賈雖屬疏,然以策為王,填江淮之間。 」態度是很明確的。 劉澤只是在擊敗叛軍陳豨中略有戰功,劉邦封他為侯。 呂後專政時,他施用權謀而被呂後封為琅琊王。 其代價則是暗示大臣建議封諸呂為王,以迎合呂後的野心。 這種只顧私利而不惜害國的政治權術,司馬遷自然是不贊成的,所以在論贊中說:「劉澤之王,權激呂氏,然劉澤卒南面稱孤者三世。 」語含譏諷,顯而易見。 劉澤還是一個善於投機的人。 呂後一死,他立即要起兵誅呂,而一聽說漢軍屯兵滎陽,他又退兵自保,之後又趕到長安擁立代王為天子。 其投機面目暴露無遺。 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中對他的投機權詐還有更具體的記述。 田生是為劉澤出謀畫策的人,劉澤能被封王,就是他精心策劃的結果。 此人行動似乎詭秘,實就是戰國時期的策士之流。 本篇最後記述了劉澤之孫劉定國亂倫事發而自殺的情況。 劉定國的禽獸之行為人所不齒,司馬遷嫉惡如仇,他對這種醜行的揭露是毫不留情的。 【譯文】 荊王劉賈,是劉氏宗族的人,但不知他屬於哪一支。 初起事的時候,是漢王元年(前206)。 漢王從漢中返回來平定三秦,任劉賈為將軍,讓他平定塞地,然後從東邊進攻項羽。 漢王四年,漢王在成皋被打敗,北渡黃河,得到張耳、韓信的軍隊,駐紮在修武,深挖壕溝,高築營壘,派劉賈率領兩軍隊,幾百名騎兵,渡過白馬津進入楚地,燒掉那裡囤積的糧草,破壞那裡的產業,讓他們無法給頃王供應軍糧。 不久楚軍攻打劉賈,劉賈總是堅守營壘,並與彭越保持互相依仗的態勢。 漢王五年,漢王追擊項羽到了固陵,派劉賈南渡淮水包圍壽春。 劉賈很快到達,派人尋找機會招降楚大司馬周殷。 周殷叛變楚王,幫助劉賈攻下九江,迎著武王黥布的軍隊在垓下會合,共同攻打項羽。 漢王於是劉賈率領九江的軍隊,和太尉盧綰(w□n,宛)一起向西南進攻臨江王共尉。 共尉死後,把臨江改為南郡。 漢王六年春天,漢王陳會見諸侯,廢黜楚王韓信,並把他囚禁起來,他的領地被分為兩國。 這時候,高祖的兒子年幼,兄弟少,又沒有賢才,想封同姓家族的人為王來鎮撫天下,於是就下詔令說:「將軍劉賈有戰功,應挑劉氏弟子中可以封王的人。 」群臣都說:「應立劉賈為荊王,統轄淮東五十二座城;高祖的弟弟劉交立為楚王,統轄西三十六座城。 」劉邦於是就立自己的兒子劉肥為齊王。 至此才開始封劉氏兄弟為王。 高祖二十一年秋天,淮南王黥布反叛,向東攻打荊地。 荊王劉賈與他交戰,沒有取勝,逃到富陵,被黥布的軍隊殺死。 高祖親自打敗了黥布。 十二年,沛侯劉濞(bi,必)被封為吳王,統轄原荊王的故地。 燕王劉澤,是劉氏的遠房宗親。 高帝三年,劉澤任郎中。 高帝十一年,劉澤以將軍之職攻打陳豨(x□,西),俘虜了敵將王黃,被封為營陵侯。 高後當政時,齊人田生出遊在外缺少旅費,就通過獻計來向營陵侯劉澤求助。 劉澤非常高興,用二百斤黃金為田生祝壽。 田生得到錢以後,立即回歸齊國。 第二年,劉澤派人去對田生說:「不再和我來往了?」田生來到長安,不去見劉澤,而是借了一座大宅院,讓他的兒子求見並侍奉被呂後寵幸的大謁者張子卿。 過了幾個月,田生的兒子請張卿到家裡做客,他親自準備酒宴。 張卿答應前往。 田生張掛起豪華的帷帳,擺設出精美的用具,好像諸侯一般。 張卿一見很驚訝。 趁酒興正濃的時候,田生就讓左右退下,向張卿勸說道:「臣觀看了諸侯王的住宅一百多座,都是高祖時候的功臣。 如今呂氏平素來就扶助高祖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功勞非常大,又月親戚太后的尊貴。 太后年事已高,呂氏族人力量弱,太后想立呂產為王,做代地的諸侯王。 太后要鄭重出此事,又恐怕太臣們不同意。 如今您最受太后寵幸,並受大臣們尊敬,何不婉言勸說大臣向太后稟告此事,太后一定高興。 諸呂被封王之後,萬侯也會為您所有了。 太后心裡是想這樣做的,而您是內臣,不趕快提出,恐怕災禍要落到您的身上了。 」張卿對此非常同意,於是就婉言勸說大臣把此事稟告太后。 太后上朝時,就此事詢問大臣。 大臣奏請立呂產為呂王。 太后賜給張卿黃金千斤,張卿把其中的一半送給田生。 田生沒有接受贈金,並趁機又向張卿勸說道:「呂產被封王,大臣們並沒有完全心服。 如今營陵侯劉澤,是劉氏宗族,任大將軍,只有他現在還很不滿。 現在您稟告太后,劃出十幾個縣封他為王了,他得到王位,高高興興地離去,呂氏宗族的王位就更加鞏固了。 」張卿進宮稟告,太后認為很對。 於是把營陵侯劉澤封為琅邪(ya,牙)王。 琅邪王就與田生前往封地。 田生勸劉澤快走,不要停留。 剛出函谷關,太后果然派人追趕阻攔他們,可是劉澤已經出關,追趕的人只好回去了。 到太后去世以後,琅邪王劉澤說:「皇帝年少,諸呂把持朝政,劉氏孤單勢弱。 」於是帶領軍隊與齊王劉襄給謀西進,打算誅殺諸呂。 到達梁地,聽說朝廷派將軍灌嬰屯兵滎(xing,刑)陽,劉澤就回師加強自己西部邊界的守備,然後他迅速趕到長安。 代王也正好從代地趕到。 將相大臣與琅邪王共同擁立代王為天子。 天子於是徙封劉澤為燕王,重把琅邪還給齊王,恢復齊王原有的領地。 劉澤做燕王第二年去世,謚號是敬王。 王位傳給兒子劉嘉,這就是康王。 第2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2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