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 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 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 平為人長〔大〕美色。 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1)。 有叔如此,不如無有。 」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 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 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 平欲得之。 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 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後去。 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2),以斃席為門(3),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4)。 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 」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女乎(5)?」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 為平貧,乃假貸幣以聘(6),予酒肉之資以內婦(7)。 負誡其孫曰:「毋以貧故,事人不謹。 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平既娶張氏女,繼用益饒(8),游道日廣。 裡中社(9),平為宰十,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1)糠核:指粗劣的飲食。 (2)負:背靠著。 郭:城外加築的一道城牆。 窮巷:陋巷。 (3)斃:通「敝」,破舊。 (4)長者:顯貴者的稱呼。 (5)柰:通「奈」。 (6)假貸:借給。 (7)內婦:娶妻。 內,同「納」。 (8)繼(z□,資)用:資財。 繼,通「資」。 (9)里:古的一種居民組織,先秦以二十五家為「裡」。 陳平所在的裡叫庫上裡。 社:祭祀土地神。 十宰:主持割肉的人。 陳涉起而王陳,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相攻於臨濟。 陳平固已前謝其兄伯(1),從少年往事魏王咎於臨濟。 魏王以為太僕。 說魏王不聽,人惑讒之,陳平亡去。 久之,項羽略地至河上,陳平往歸之,從入破秦,賜平爵卿。 項羽之東王彭城也, 漢王還定三秦而東,殷王反楚。 項羽乃以平為信武君,將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擊降殷王而還。 項王使項悍拜平為都尉,賜金二十溢(2)。 居無何,漢王攻下殷(王)。 項王怒,將誅定殷者將吏。 陳平懼誅,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平身間行杖劍亡(3)。 渡河,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要中當有金玉寶器(4),目之,欲殺平。 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5)。 船人知其無有,乃止。 (1)謝:辭別。 (2)溢:通「鎰」,古代的重單位,二十兩為一鎰(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鎰)。 (3)杖:通「仗」,拿著。 (4)要:同「腰」。 (5)刺:撐。 平遂至修武降漢,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 是時萬石君奮為漢王中涓,受平謁(1),入見平。 平等七人俱進,賜食。 王曰:「罷,就捨矣。 」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 」於是漢王與語而說之(2),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 」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3),典護軍(4)。 諸將盡(5),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軍長者(6)!」漢王聞之,愈益幸平。 遂與東伐項王。 至彭城,為楚所敗。 引而還,收散兵至滎陽,以平為亞將,屬於韓王信,軍廣武。 (1)謁:名貼。 名貼上有姓名、籍貫、官爵及要敘述的事項等,進見時使用。 (2)說(yue,月):同「悅」。 (3)參乘:車右邊陪乘的人。 (4)典:主管。 (5)(hu□n,歡):喧嘩。 (6)監護軍長者:監督我們這些長者。 此處「軍」疑為衍文(《漢書》、《漢書》、《漢紀》此句均為「監護長者」)。 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 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 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 」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1)。 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2),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以利國家不耳(3)。 且盜嫂受金何足疑乎?」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 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 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 誠臣計畫有可采者,(顧)〔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4)。 」漢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 諸將乃不敢復言。 (1)讓:責備。 (2)數:命運。 (3)不(f□u,缶):通「否」。 (4)請骸骨:請求辭職。 骸骨,身體。 其後,楚急攻,絕漢甬道(1),圍漢王於滎陽城。 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滎陽以西以和。 項王不聽。 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至於行功爵邑,重之(2),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3),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4)。 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5)。 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節之士。 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屬(6),不過數人耳。 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7),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8),必內相誅。 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1)甬道:兩側築牆的通道。 (2)重:看重,愛惜。 這裡指吝嗇。 (3)饒:另外增添。 這裡指捨得。 (4)頑鈍:圓滑沒有骨氣。 (5)指麾:指點、揮手,形容事情容易辦到。 麾,通「揮」,招手。 (6)骨鯁:比喻剛直。 鯁:直爽。 (7)反間:離間敵人內部,使敵方發生內訌。 (8)意忌:猜忌。 意,懷疑。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昧等為項王將(1),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2),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 項羽果意不信鍾離昧等。 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 漢王為太牢具(3),舉進。 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4)。 楚使歸,具以報項王。 項王果大疑亞父。 亞父欲急攻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 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5)。 陳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滎陽城東門,楚因擊之,陳平乃與漢王從城西門夜出去。 遂入關,收散兵復東。 (1)宣言:宣揚,揚言。 (2)裂地:劃割土地。 (3)太牢具:指規格很高的豐盛酒宴。 太牢,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 具,飲食,酒餚。 (4)草具:粗劣的飲食。 (5)疽:毒瘡。 其明年,淮陰侯破齊,自立為齊王,使使言之漢王。 漢王大怒而罵,陳平躡漢王(1)。 漢王亦悟,乃厚遇齊使,使張子房卒立信為齊王。 封平以戶牖鄉。 用其奇計策,卒滅楚。 常以護軍中尉從定燕王臧荼。 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2)。 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坑豎子耳。 」高帝默然。 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雲何?」上具告之。 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 」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3),竅為陛下危之。 」上曰:「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4),會諸侯。 南方有雲夢,陛下弟出偽游雲夢(5),會諸侯於陳。 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 謁,而陛下因禽之(6),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為然,乃發使者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 上因隨以行。 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 高帝豫具武士(7),見信至,即執縛之,載後車(8)。 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高帝顧謂信曰:「若毋聲! 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 遂會諸侯於陳,盡定楚地。 還至雒陽,赦信以為淮陰侯,而與功臣剖符定封(9)。 第2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2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