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三年(前308年),武王對甘茂說:「本人有個心願想乘著垂帷掛幔的車子,通過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即使死去也算心滿意足了。 」甘茂心領神會,便說:「請允許我到魏國,與魏國相約去攻打韓國,並請讓向壽輔助我一同前往。 」武王應許了甘茂的請求。 甘茂到魏國後,就對向壽說:「您回去,把出使的情況報告給武王說『魏國聽從我的主張了,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韓國』。 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勞。 向壽回到秦國,把甘茂的話報告給武王,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抵達息壤,武王問他先不攻打韓國是什麼緣故。 甘茂回答說:「宜陽,是個大縣,上黨、南陽財賦的積貯經時很久了。 名稱叫縣,其實是個郡。 現在大王離開自己所憑據的幾處險要關隘,遠行千里去攻打它們,取勝有很大困難。 從前,曾參住在費邑,魯國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正在織布神情泰然自若。 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又來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仍然織布神情不變。 不一會,又有一個人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扔下梭子,走下織布機,翻牆逃跑了。 憑著曾參的賢德與他母親對他的深信不疑,有三個人懷疑他,還使他母親真的害怕他殺了人。 現在我的賢能比不上曾參,大王對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參的母親信任曾參,可是懷疑我的決非只是三個人,我唯恐大王也像曾母投杼一樣,懷疑我啊。 當初,張儀在西邊兼併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擴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邊奪取了上庸,天下人並不因此讚揚張儀,而是認為大王賢能。 魏文侯讓樂羊帶兵去攻打中山國,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 樂羊回到魏國論功請賞,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發信拿給他看。 嚇得樂羊一連兩次行跪拜大禮說:『這可不是我的功勞,全靠主上的威力啊。 』如今我是個寄居此地的臣僚。 樗裡子和公孫大奭二人會以韓國國力強為理由來同我爭議攻韓的得失,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的意見,這樣就會造成大王欺騙魏王而我將遭到韓相公仲侈怨恨的結果。 」武王說:「我不聽他們的,請讓我跟您盟誓。 」終於讓丞相甘茂帶兵攻打宜陽。 打了五個月卻拿不下宜陽,樗裡子和公孫奭果然提出反對意見。 武王召甘茂回國,打算退兵不攻了。 甘茂說:「息壤就在那裡,您可不要忘記……」武王說:「有過盟誓。 」於是調集了全部兵力,讓甘茂進攻宜陽,斬敵六萬人,終於拿下了宜陽。 韓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講和。 武王終於通過了三川之地到了周都,最後死在那裡。 武王的弟弟即位,就是昭王。 昭王的母親宣太后是楚國女子。 楚懷王由於怨恨從前秦國在丹陽打敗楚國的時候,韓國坐視不救,於是就帶兵圍攻韓國雍氏。 韓王派公仲侈到秦國告急求援。 秦昭王剛剛即位,太后又是楚國人,所以不肯出兵救援。 公仲侈就去托付甘茂,甘茂便替韓國向秦昭王進言說:「公仲侈正是因為可望得到秦國援救,所以才敢於抵抗楚國。 眼下雍氏被圍攻,秦軍不肯下殽山救援,公仲侈將會輕蔑秦國昂著頭不來朝見了。 韓公叔也將會讓韓國向南同楚國聯合,楚國和韓國一旦聯合成為一股力量,魏國就不敢不聽它的擺佈,這樣看來,攻打秦國的形勢就會形成了。 您看坐等別人進攻與主動進攻別人相比,哪樣有利?」秦武王說:「好。 」於是就讓軍隊下殽山去救韓國。 楚國軍隊隨即撤離。 秦王讓向壽去平定宜陽,同時派樗裡子和甘茂去攻打魏國皮氏。 向壽,是宣太后的娘家親戚,與昭王從少年時就很要好,所以被昭王任用。 向壽先到了楚國,楚王聽說秦王十分敬重向壽,便優厚地禮遇向壽。 向壽替秦國駐守宜陽,準備據此攻打韓國。 韓相公仲侈派蘇代對向壽說:「野獸被圍困急了是能撞翻獵人車子的。 您攻破韓國,雖使公仲侈受辱,但公仲侈仍可收拾韓國局面再去事奉秦國,他會自認為一定可以得到秦國的封賜。 現在您把解口送給楚國,又把杜陽封給下小令尹,使秦、楚交好。 秦、楚聯合,無非是再次攻打韓國,韓國肯定要滅亡。 韓國要滅亡,公仲侈必將親自率領他的私家徒隸去頑強抗拒秦國。 希望您深思熟慮。 」向壽說:「我聯合秦、楚兩國,並不是對付韓國的,您替我把這個意思向公仲侈申明,說秦國與韓國的關係是可以合作的。 」蘇代回答說:「我願意向您進一言。 人們說尊重別人所尊重的東西,才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秦王親近您,比不上親近公孫奭;秦王賞識您的智慧才能,也比不上賞識甘茂。 可是如今這兩個人都不能直接參與秦國大事,而您卻獨能與秦王對秦國大事作出決策,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他們各有自己失去信任的地方啊。 公孫奭偏向韓國,而甘茂偏袒魏國,所以秦王不信任他們。 現在秦國與楚國爭強,可是您卻偏護楚國,這是與公孫奭、甘茂走的同一條路。 您靠什麼來與他們相區別呢?人們都說楚國是個善於權變的國家,您一定會在與楚國結交上栽跟頭,這是自惹麻煩。 您不如與秦王謀劃對付楚國權變的策略,與韓國友善而防備楚國,這樣就沒有憂患了。 韓國與秦國結好必定先把國家大事交給公孫奭,聽從他的處理意見,而後會把國家托付給甘茂。 韓國,是您的仇敵。 如今您提出與韓國友好而防備楚國,這就是外交結盟不避仇敵啊。 」向壽說:「是這樣,我是很想與韓國合作的。 」蘇代回答說:「甘茂曾答應公仲侈把武遂還給韓國,讓宜陽的百姓返回宜陽,現在您一味想著收回武遂,很難辦到。 」向壽說:「既然如此,那該怎麼辦呢?武遂就終究不能得到了?」蘇代回答說:「您為什麼不借重秦國的聲威,替韓國向楚國索回穎川呢?穎川是韓國的寄托之地,您若索取並得到它,這是您的政令在楚國得到推行而拿楚國的地盤讓韓國感激您。 您若索取而得不到它,這樣韓國與楚國的怨仇不能化解就會交相巴結秦國。 秦楚兩國爭強,您一點一點地責備楚國來使韓逐漸向您靠攏,這大大有利於秦國。 」向壽聽了後,掂量著利弊,一時下不了決心,便順口說出:「怎麼辦好呢?」蘇代立即答道:「這是件好事啊。 甘茂想要藉著魏國的力量去攻打齊國,公孫奭打算憑著韓國的勢力去攻打齊國。 現在您奪取了宜陽作為功勞,又取得了楚國和韓國的信任並使它們安定下來,進而再誅罰齊國、魏國的罪過,由於這樣做了,公孫奭和甘茂的打算便都將化為泡影,他們在秦國的權勢也就會進一步削弱。 甘茂終於向秦昭王提出,把武遂歸還給韓國。 向壽和公孫奭竭力反對這麼做,但沒有成功。 向壽和公孫奭因此而怨憤,常在昭王面前說甘茂的壞話。 甘茂恐懼,怕有不測,便停止攻打魏國的蒲阪,乘機逃亡而去。 樗裡子與魏國和解,撤兵作罷。 第3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3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