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卿者,遊說之士也(1),躡簷簦說趙孝成王(2)。 一見,賜黃金百鎰(3),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 秦、趙戰於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 趙王召樓昌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復死,寡人使束甲而趨之(4),何如?」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為媾(5)。 」虞卿曰:「昌言媾者,以為不媾軍必破也。 而制媾者在秦(6)。 且王之論秦也(7),欲破趙之軍乎,不邪(8)?」王曰:「秦不遺餘力矣(9),必且欲破趙軍十。 」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寶,必內吾使。 趙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從,且必恐。 如此,則媾乃可為也。 」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為媾□,發鄭朱入秦。 秦內之。 趙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陽君為媾於秦,秦已內鄭朱矣,卿以為奚如?」虞卿對曰:「王不得媾,軍必破矣。 天下賀戰勝者皆在秦矣。 鄭朱,貴人也□,入秦,秦王與應侯必顯重以示天下□。 楚、魏以趙為媾,必不救王。 秦知天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也。 」應侯果顯鄭朱以示天下賀戰勝者,終不肯媾。 長平大敗,遂圍邯鄲,為天下笑。 (1)遊說之士:戰國時,周遊列國,憑口才勸說君主接受其治國主張以取得官祿的策士。 (2)躡(jue,撅)簷簦:腳踏草鞋,肩搭雨傘。 指遠行。 ,通「」,草鞋;簷,通「擔」,肩荷;簦,古代有柄的笠。 (3)鎰: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鎰。 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鎰。 (4)束甲:卷甲,以示決戰。 (5)重使:重要使臣。 媾:求和,講和。 (6)制媾者:指掌握講和與否的主動權的一方。 (7)論:推論,估計。 (8)不:相當於「否」。 (9)不遺餘力:竭盡全力,毫不保留。 十且:將。 附:依附。 指聯合。 內:同「納」,接納。 □平陽君:即趙豹。 □貴人:顯貴之人。 □應侯:即范雎。 必顯重以示天下:一定把趙國重臣在秦國這件事大加宣揚而給天下諸侯看。 顯,顯揚。 秦既解邯鄲圍(1),而趙王入朝(2),使趙郝約事於秦(3),割六縣而媾(4)。 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5)?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6)。 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 」王以虞卿之言告趙郝。 趙郝曰:「虞卿誠能盡秦力之所至乎(7)?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8)?」王曰:「請聽子割矣,子能必使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趙郝對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9)。 他日三晉之交於秦十,相善也。 今秦善韓、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魏也。 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開關通幣□,齊交韓、魏□,至來年而王獨取攻於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韓、魏之後也。 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 王以告虞卿。 虞卿對曰:「郝言『不媾,來年秦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 今雖割六城,何益!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盡之術也□,不如無媾。 秦雖善攻,不能取六縣;趙雖不能守,終不失六城。 秦倦而歸,兵必罷□。 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罷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 吾國尚利,孰與坐而割地□,自弱以強秦哉?今郝曰『秦善韓、魏而攻趙者,必(以為韓魏不救趙也而王之軍必孤有以)王之事秦不如韓、魏也』□,是使王歲以六城事秦也□, 即坐而城盡。 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與之乎?弗與,是棄前功而挑秦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 語曰『強者善攻,弱者不能守』。 今坐而聽秦,秦兵不而多得地〔20〕,是強秦而弱趙也。 以益強之秦而割愈弱之趙,其計故不止矣〔21〕。 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22〕,以有盡之地而給無已之求,其勢必無趙矣。 」 (1)秦既解邯鄲圍:指秦兵進圍趙國都邯鄲久攻不下,於前257年在趙軍的頑強抵抗和魏、楚兩國援軍的夾擊下大敗,秦將鄭安平率卒二萬降趙,遂解圍而去。 (2)趙王入朝:指趙王懼怕強秦而去拜訪秦王。 入朝,拜訪。 (3)約事於秦:到秦國訂約結交。 (4)割六縣而媾:梁玉繩《史記志疑》認為「《趙策》謂『秦破趙長平歸,使人索六城於趙而講』……邯鄲之圍,非秦德趙而解,趙賴魏之力耳。 何事朝秦而講以六城?《策》以長平破,懼而賂之,是也。 」錄以備考。 (5)倦:疲頓。 (6)助秦自攻:幫助秦國進攻自己。 (7)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虞卿真的能全部搞清秦國兵力的底細嗎?(8)內:內地,腹地。 (9)任:擔當,承擔。 十他日:往昔。 三晉:指韓、趙、魏三國。 春秋末,晉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各立為國,故稱「三晉」。 事:奉事。 解負親之攻:解除因背棄與秦的親善關係而招致的進攻。 事見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前262年秦伐韓之野王,韓之上黨道絕,其守馮亭率民歸趙,趙受之,後招致長平之禍。 〔13〕開關通幣:開啟關卡,互通貿易。 幣,財物、貨幣。 〔14〕齊:相等。 〔15〕自盡之術:自取滅亡的辦法。 〔16〕罷:通「疲」。 疲憊。 〔17〕孰與坐而割地:這與白白地割讓土地……相比,怎麼樣?坐,空。 〔18〕(以為韓魏不救趙也……):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引《雜誌》云:「十六字衍。 《趙策》及《新序·善謀篇》並無。 」〔19〕歲:每年。 〔20〕:疲勞,疲睏。 〔21〕計:算計,謀劃。 〔22〕無已:沒有止境。 趙王計未定,樓緩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予秦地(何)如毋予(1),孰吉(2)?」緩辭讓曰(3):「此非臣之所能知也。 」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4)。 」樓緩對曰:「王亦聞夫公甫文伯母乎(5)?公甫文伯仕於魯,病死,女子為自殺於房中者二人(6)。 其母聞之,弗哭也。 其相室曰(7):『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於魯,而是人不隨也(8)。 今死而婦人為之自殺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長者薄而於婦人厚也(9)。 』故從母言之十,是為賢母;從妻言之,是必不免為妒妻。 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 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予,則非計也;言予之,恐王以臣為為秦也:故不敢對。 使臣得為大王計,不如予之。 」王曰:「諾。 」 虞卿聞之,入見王曰:「此飾說也〔13〕,王慎勿予〔14〕!」樓緩聞之,往見王。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緩。 樓緩對曰:「不然。 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 夫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說〔15〕,何也?曰『吾且因強而乘弱矣』〔16〕。 今趙兵困於秦,天下之賀戰勝者則必盡在於秦矣。 故不如亟割地為和〔17〕,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18〕。 不然,天下將因秦之(強)怒〔19〕,乘趙之〔20〕,瓜分之。 趙且亡,何秦之圖乎〔21〕?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 願王以此決之,勿復計也。 」 第3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3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