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華陽君是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弟弟,而涇陽君、高陵君都是昭王的同胞弟弟。 穰侯擔任國相,華陽君、涇陽君和高陵君更番擔任將軍,他們都有封賜的領地,由於宣太后庇護的緣故,他們私家的富有甚至超過了國家。 等到穰侯擔任了秦國將軍,他又要越過韓國和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壽,想借此擴大他的陶邑封地。 為此,范睢就上書啟奏秦王說: 我聽說聖明的君主推行政事,有功勞的不可以不給獎賞,有才能的不可以不授官職,勞苦大的俸祿多,功績多的爵位高,能管眾多事務的官職大。 所以沒有才能的不敢擔當官職,有才能的也不會被埋沒。 假使您認為我的話可用,希望您推行並進一步使這種主張得以實現;如果認為我的話不可用,那麼長久留我在這裡也沒有意義。 俗話說:「庸碌的君主獎賞他寵愛的人而懲罰他厭惡的人;聖明的君主就不這樣,獎賞一定施給有功的人,刑罰一定判在有罪人的身上。 」如今我的胸膛耐不住鍘刀和砧板,我的腰也承受不了小斧和大斧,怎麼敢用毫無根據疑惑不定的主張來試探大王呢?即使您認為我是個微賤的人而加以輕蔑,難道就不重視推薦我的人對您的擔保嗎? 況且我聽說周室有砥砨,宋國有結緣,魏國有縣藜,楚國有和氏璞玉,這四件寶玉,產於土中,而著名的工匠卻誤認為是石頭,但它們終究成為天下的名貴器物。 既然如此,那麼聖明君主所拋棄的人,難道就不能夠使國家強大嗎? 我聽說善於中飽私囊的大夫,是從諸侯國中取利;善於使一國富足的諸侯,是從其他諸侯國中取利。 而天下有了聖明的君主那麼諸侯就不得獨自豪富,這是為什麼?是因為它們會削割國家而使自我顯貴。 高明的醫生能知道病人的生死,聖明的君主能洞察國事的成敗,認為於國家有利的就實行,有害的就捨棄,有疑惑的就稍加試驗,即使舜和禹死而復生,也不能改變這種方略。 要說的至深話語,我不敢寫在書信上,一些淺露的話又不值得您一聽。 想來是我愚笨而不符合大王的心意吧?還是推薦我的人人賤言微而不值得聽信呢?如果不是這樣,我希望您賜給少許遊覽觀賞的空閒時間,讓我拜見您一次。 如果一次談話沒有效果,我請求伏罪受死刑。 讀了這封書信,秦昭王心中大喜,便向王稽表示了歉意,派他用專車去接范睢。 這樣,范睢才得以去離宮拜見秦昭王,到了宮門口,他假裝不知道是內宮的通道,就往裡走。 這時恰巧秦昭王出來,宦官發了怒,驅趕范睢,喝斥道:「大王來了!」范睢故意亂嚷著說:「秦國哪裡有王?秦國只有太后和穰侯罷了。 」他想用這些話激怒秦昭王。 昭王走過來,聽到范睢正在與宦官爭吵,便上前去迎接范睢,並向他道歉說:「我本該早就向您請教了,正遇到處理義渠事件很緊迫,我早晚都要向太后請示,現在義渠事件已經處理完畢,我才得機會向您請教。 我這個人很糊塗、不聰敏,讓我向您敬行一禮。 」范睢客氣地還了禮。 這一天凡是看到范睢謁見昭王情況的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不是肅然起敬的。 秦昭王喝退了左右近臣,宮中沒有別的人。 這時秦昭王長跪著向范睢請求說:「先生怎麼賜教我?」范睢說:「嗯嗯。 」停了一會,秦昭王又長跪著向范睢請求說:「先生怎麼賜教我?」范睢說:「嗯嗯。 」像這樣詢問連續三次。 秦昭王長跪著說:「先生終究也不賜教我了嗎?」范睢說:「不敢這樣。 我聽說從前呂尚遇到周文王時,他只是個渭水邊上釣魚的漁夫罷了。 像他們這種關係,就屬於交情生疏。 但文王聽完他的一席話便立他為太師,並立即用車載著他一起回宮,就是因為他的這番話說到了文王的心坎裡。 因此文王便得到呂尚的輔佐而終於統一了天下。 假使當初文王疏遠呂尚而不與他深談,這樣周朝就沒有做天子的德望,而文王、武王也就無人輔佐來成就他們統一天下的大業了。 如今我是個寄居異國他鄉的臣子,與大王交情生疏,而我所希望陳述的都是匡扶補正國君的大事,我處在大王與親人的骨肉關係之間來談這些大事,本願進獻我的一片愚誠的忠心可不知大王心裡是怎麼想的。 這就是大王連續三次詢問我而我不敢回答的原因。 我並不是害怕什麼而不敢說出來。 我明知今天向您陳述主張明天就可能伏罪受死,可是我決不想逃避。 大王果真照我的話辦了,受死不值得我憂患,流亡不值得我苦惱,就是漆身生癩,披髮裝瘋我也不會感到羞恥。 況且,像五帝那樣的聖明終不免死去,三王那樣的仁愛也不免死去,春秋五霸那樣的賢能都死了,烏獲、任鄙那樣力大無比難免一死,成荊、孟賁、王慶忌、夏育那樣勇猛威武也一個個死去了。 由此可見,死亡這是每個人必不可免的。 處於明瞭必然死去的形勢下,能夠對秦國有少許補益,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我又擔憂什麼呢!過去伍子胥被裝在口袋裡逃出了昭關,路上夜裡行走,白天隱藏,走到陵水,連飯也吃不上了,只好爬著行走,裸出上身,叩著響頭,鼓起肚皮吹笛子,在吳國街市上到處行乞討飯,可後來終於振興了吳國,使闔閭成為霸主。 假使我能像伍子胥一樣極盡智謀效忠秦國,就是再把我囚禁起來,終身不再見大王,這樣我的主張實行了,我又擔憂什麼呢?過去箕子、接輿漆身生癩,披髮裝瘋,可是對君主毫無益處。 假使我也跟箕子有同樣的遭遇披髮裝瘋,可是能夠對我認為賢能的君主有所補益,這是我的最大榮幸,我又有什麼恥辱的?我所擔憂的,只是怕我死後,天下人看見我為君主盡忠反而遭到死罪,因此閉口停步,沒有誰肯向秦國來罷了。 現在您在上面害怕太后的威嚴,在下面被奸佞臣子的惺惺作態所迷惑,自己身居深宮禁院,離不開左右近臣的把持,終身迷惑不清,也沒人幫助您辨出邪惡。 長此下去,從大處說國家覆亡,從小處說您孤立無援岌岌可危,這是我所擔憂的,只此而已。 至於說困窮、屈辱一類的事情,處死、流亡之類的憂患,我是從不害怕的。 如果我死了而秦國得以大治,這是我死了比活著更有意義。 」秦昭王長跪著說:「先生這是怎麼說呢!秦國偏僻遠處一隅,我本人愚笨無能,先生竟屈尊光臨此地,這是上天恩准我煩勞先生來保存我的先王的遺業啊。 我能受到先生的教誨,這正是上天恩賜我的先王,而不拋棄他們的這個後代啊。 先生怎麼說這樣的話呢!從這以後,事情無論大小,上至太后,下到大臣,有關問題希望先生毫無保留地給我以指教,不要再懷疑我了。 」范睢聽了後打躬行禮,秦昭王也連忙還禮。 范睢說:「大王的國家,四面都是堅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高山、谷口險隘,南面環繞著涇、渭二水,右邊是隴山、蜀道,左邊是函谷關、殽阪山,雄師百萬,戰車千輛,有利就進攻,不利就退守,這是據以建立王業的好地方啊。 百姓不敢因私事而爭鬥,卻勇敢地為國家去作戰,這是據以建立王業的好百姓啊。 現在大王同時兼有地利、人和這兩種有利條件。 憑著秦國士兵的勇猛,戰車的眾多,去制伏諸侯,就如同放出韓國壯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那樣容易,建立霸王的事業是完全能夠辦到的,可是您的臣子們卻都不稱職。 秦國到現今閉關固守已經十五年,之所以不敢伺機向崤山以東進兵,這都是因為穰侯為秦國出謀劃策不肯竭盡忠心,而大王的計策也有失誤之處啊,」秦昭王長跪著說:「我願意聽一聽我的失策之處。 」 第40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