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陵侯傅寬,以魏五大夫騎將從(1),為舍人(2),起橫陽。 從攻安陽、槓裡,擊趙賁軍於開封,及擊楊熊曲遇、陽武,斬首十二級(3),賜爵卿。 從至霸上。 沛公立為漢王(4),漢王賜寬封號共德君。 從入漢中,遷為右騎將。 從定三秦(5),賜食邑雕陰(6)。 擊項籍,待懷,賜爵通德侯。 從擊項冠、周蘭、龍且,所將卒斬騎將一人敖下,益食邑。 屬淮陰(7),擊破齊歷下軍(8),擊田解。 屬相國參(9),殘博,益食邑。 因定齊地,剖符世世勿絕十,封為陽陵侯,二千六百戶,除前所食。 為齊右丞相,備齊(13)。 五歲為齊相國(14)。 四月(15),擊陳豨,屬太尉勃(16),以相國代丞相噲擊豨(17)。 一月(18),徙為代相國(19),將屯(20)。 二歲,為代丞相,將屯。 孝惠五年卒(21),謚為景侯(22)。 子頃侯精立(23),二十四年卒(24)。 子共侯則立,十二年卒(25)。 子侯偃立,三十一年(26),坐與淮南王謀反(27),死,國除。 (1)魏:指秦楚之際的魏國。 秦二世二年(前208),戰國時魏貴族後裔魏咎立為魏王。 (2)舍人:古時王公貴族的親近侍從,家臣。 (3)斬首十二級:即斬敵十二首級。 首級,秦制斬敵一首賜爵一級,後稱敵首為首級。 (4)沛公:即劉邦。 漢王: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 (5)三秦:指項羽在關中分封的雍、塞、翟三個諸侯國。 因都在原秦國地,故稱「三秦」。 (6)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因收其賦稅而食,故名。 (7)淮陰:指淮陰侯韓信。 《索隱》張晏云:「信時為相國,云『淮陰』者,終言之也。 」(8)齊:指秦楚之際的齊國。 秦二世二年(前208),戰國時齊國貴族後裔田假自立為齊。 時齊王為田廣。 (9)參:指曹參。 十剖符:帝王分封諸侯或功臣,把表示憑證的符分為兩半,各執其一,以示信用。 除:免。 齊:指漢初高祖所封諸侯。 時韓信為齊王。 (13)備齊:指屯兵防備原齊國相田橫反叛,時田橫未降。 (14)齊:指漢初高祖所封諸侯。 時劉肥為齊王。 (15)四月:指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四月。 陳豨反叛在漢高祖十年九月。 (16)勃:即周勃。 (17)噲:即樊噲。 (18)一月:指漢高祖十二年(前195),一月。 (19)代:指漢初高祖所封諸。 時劉恆為代王。 (20)將屯:帶兵駐守。 (21)孝惠五年:漢惠帝五年,即前190年。 (22)謚:指古代帝王、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而給予的帶有評判性質的一種名號。 (23)精:一作「靖」。 (24)二十四年:指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即前166年。 (25)十二年:指漢景帝前元三年即前154年。 (26)三十一年:指漢武帝元朔六年即前123年。 (27)坐:因(犯罪或犯法)。 淮南王:即劉安。 信武侯靳歙,以中涓從(1),起宛朐。 攻濟陽。 破李由軍。 擊秦軍亳南、開封東北,斬騎千人將一人(2),首五十七級,捕虜七十三人,賜爵封號臨平君。 又戰藍田北,斬車司馬二人,騎長一人,首二十八級,捕虜五十七人。 至霸上。 沛公立為漢王,賜歙爵建武侯,遷為騎都尉。 從定三秦。 別西擊章平軍於隴西,破之,定隴西六縣,所將卒斬車司馬、候各四人(3),騎長十二人。 從東擊楚(4),至彭城。 漢軍敗還,保雍丘,去擊反者王武等。 略梁地(5),別將擊邢說軍菑南,破之,身得說都尉二人(6),司馬、候十二人,降吏卒四千一百八十人。 破楚軍滎陽東。 三年(7),賜食邑四千二百戶。 別之河內(8),擊趙將賁郝軍朝歌(9),破之,所將卒得騎將二人,車馬二百五十匹。 從攻安陽以東,至棘蒲,下七縣。 別攻破趙軍,得其將司馬二人,候四人,將吏卒二千四百人。 從攻下邯鄲。 別下平陽,身斬守相十,所將卒斬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 從攻朝歌、邯鄲,及別擊破趙軍,降邯鄲郡六縣。 還軍敖倉,破項籍軍成皋南,擊絕楚饟道,起滎陽至襄邑。 破項冠軍魯下,略地東至繒、郯、下邳,南至蘄、竹邑。 擊項悍濟陽下。 還擊項籍陳下,破之。 別定江陵,降江陵柱國、大司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13),生致之雒陽,因定南郡。 從至陳,取楚王信(14),剖符世世勿絕,定食四千六百戶,號信武侯。 以騎都尉從擊代,攻韓信平城下(15),還軍東垣。 有功,遷為車騎將軍,並將梁、趙、齊、燕、楚車騎(16),別擊陳豨丞相敞(17),破之,因降曲逆。 從擊黥布有功,益封定食五千三百戶。 凡斬首九十級,虜百三十二人;別破軍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國各一,縣二十三;得王、柱國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18)。 高後五年(19),歙卒,謚為肅侯。 子亭代侯。 二十一年(20),坐事國人過律(21),孝文後三年(22),奪侯,國除。 (1)中涓:帝王親近的侍從官員,似「舍人」。 涓,潔。 主宮中清潔掃除。 (2)騎千人將:率號稱千人的騎兵長官。 (3)候:軍候。 (4)楚:指西楚霸王項羽。 (5)略:奪取。 (6)身:親自。 (7)三年:指漢高祖三年,即前204年。 (8)之:到。 (9)趙:指秦楚之際的趙國。 趙歇為王。 十守相:代理相國。 臨時任官或代理官職均可稱「守」。 兵守:帶兵的郡守。 饟(xiang,向)道:運輸糧餉的通道。 (13)江陵王:指臨江王共敖之子共尉。 (14)楚王信:指淮陰侯韓信。 漢王於前203年立韓信為齊王,第二年即調封楚王。 (15)韓信:指韓王信,時為代王。 非淮陰侯韓信。 (16)梁、趙、齊、燕、楚:均指漢初高祖時所封諸侯。 車騎:戰車和騎兵。 (17)敞:即侯敞。 (18)二千石、五百石:均為官吏俸祿的等級。 (19)高後五年:即前183年。 (20)二十一年:指漢文帝后元二年,即前162年。 (21)事:役使,使用。 過律:超越律令規定。 (22)孝文後三年:即前161年。 後,指後元。 蒯成侯紲者,沛人也,姓周氏。 常為高祖參乘(1),以舍人從起沛。 至霸上,西入蜀、漢,還定三秦,食邑池陽。 東絕甬道(2),從出度平陰(3),遇淮陰侯兵襄國,軍乍利乍不利,終無離上心。 以紲為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戶。 高祖十二年(4),以紲為蒯成侯,除前所食邑。 上欲自擊陳豨,蒯成侯泣曰:「始秦攻破天下(5),未嘗自行。 今上常自行,是為無人可使者乎?」上以為「愛我」,賜入殿門不趨(6),殺人不死。 至孝文五年(7),紲以壽終,謚為貞侯。 子昌代侯,有罪,國除。 至孝景中二年(8),封紲子居代侯。 至元鼎三年(9),居為太常,有罪,國除。 (1)參乘:又稱「陪乘」,古代乘車,尊者居左,御者在中,另一人在右,叫陪乘。 即如後來的警衛。 (2)甬道:兩側築牆的通道。 這裡指運糧通道。 (3)度:同「渡」。 渡過。 (4)高祖十二年:即前195年。 (5)始:從前。 秦:指秦始皇。 (6)趨:小步快走,以示尊敬。 (7)孝文五年:即前175年。 (8)孝景中二年:即前148年。 中,指中元。 (9)元鼎三年:即前114年。 元鼎:漢武帝年號。 太史公曰: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皆高爵,從高祖起山東,攻項籍,誅殺名將,破軍降城以十數,未嘗困辱,此亦天授也。 蒯成侯周紲操心堅正,身不見疑(1),上欲有所之,未嘗不垂涕,此有傷心者然,可謂篤厚君子矣(2)。 (1)見:被。 (2)篤厚:忠誠厚道。 回目錄 《史記》譯注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張鳳嶺 譯注 【說明】 本篇是漢初兩位重要臣僚劉敬和叔孫通的合傳。 第5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