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勸說,說服。 (2)隆:興盛。 (3)太王:即周先祖古父亶父。 狄:我國古代北部的一個民族。 (4)杖馬箠:拄著馬鞭。 張衍田《史記正義佚文輯校》錄《正義》:「顏師古曰:『箠』,馬策也。 杖,謂柱之也。 雲杖馬垂(當作「箠」)者,以其無所攜持也。 」(5)西伯:西方諸侯之長。 (6)斷:判定,解決。 虞、芮之訟:虞國與芮國的爭執。 訟,爭辯是非。 (7)受命:受天之命。 古時對君權由來的一種騙人的解釋。 (8)傅相:鋪佐。 (9)成周:即成周城。 十貢職:賦稅、貢物。 王:稱王,統治天下。 四夷:古代指華夏族以外的各少數民族。 鄉風:歸化。 □附離:即「附麗」,依附。 □效:進獻。 □分而為兩:指戰國時小國西周又分裂為西周和東周兩小國。 □朝:朝拜。 □肝腦塗地:形容慘死。 □暴(pu,瀑)骨中野:屍骨曝露於原野之中。 暴,同「曝」。 □痍:創傷。 □成、康之時: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時代。 (21)侔:等同。 (22)被山帶河:高山被覆,黃河環繞。 (23)卒然:突然。 卒,通「猝」。 (24)具:準備、完備。 (25)資:憑借,依托。 (26)天府:指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地區。 (27)關:指函谷關。 (28)搤(e,厄):通「扼」。 掐住。 亢:咽喉。 (29)拊:擊打。 (30)令:如果。 (31)案:通「按」。 控制。 高帝問群臣,群臣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 上疑未能決。 及留侯明言入關便(1),即日車駕西都關中(2)。 於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婁敬,『婁』者乃『劉』也。 」賜姓劉氏,拜為郎中,號為奉春君。 (1)留侯:即張良。 (2)車駕:這裡指皇帝乘車而行。 漢七年(1),韓王信反(2),高帝自往擊之。 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共擊漢,上大怒,使人使匈奴。 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3)。 使者十輩來(4),皆言匈奴可擊。 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5)。 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 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 」是時漢兵已逾句注,二十餘萬兵已業行。 上怒,罵劉敬曰:「齊虜(6)!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7)。 」械系敬廣武(8)。 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七日然後得解。 高帝至廣武,郝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 」乃封敬二千戶,為關內侯,號為建信侯。 (1)漢七年:漢高帝七年,即前200年。 (2)韓王信:指戰國韓襄王的後代,漢初封為韓王。 非淮陰侯韓信。 (3)見:同「現」。 顯示,顯露。 羸(lei,雷):瘦弱。 (4)輩:批。 (5)誇矜:炫耀。 (6)虜:對人的蔑稱。 (7)沮:阻止。 (8)械系:用鐐銬拘禁。 高帝罷平城歸,韓王信亡入胡。 當是時,冒頓為單于,兵強,控弦三十萬(1),數苦北邊(2)。 上患之,問劉敬。 劉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罷於兵(3),未可以武服也。 冒頓殺父代立,妻群母,以力為威,未可以仁義說也。 獨可以計久遠子孫為臣耳(4),然恐陛下不能為。 」上曰:「誠可(5),何為不能!顧為奈何(6)?」劉敬對曰:「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7),厚奉遺之(8),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9),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 何者?貪漢重幣十。 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 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 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13)?兵可無戰以漸臣也。 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14),彼亦知,不肯貴近,無益也。 」高帝曰:「善。 」欲遣長公主。 呂後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長公主,而取家人子名為長公主(15),妻單于。 使劉敬往結和親約。 劉敬從匈奴來,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樓煩王,去長安近者七百里,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 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 夫諸侯初起時(16),非齊諸田(17),楚昭、屈、景莫能興(18)。 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 北近胡寇,東有六國之族,宗強,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臥也。 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桀名家居關中(19)。 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20),亦足率以東伐。 此強本弱末之術也(21)」。 上曰:「善。 」乃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餘萬口。 (1)控弦:拉弓。 這裡代稱善射的士兵。 (2)數:屢次。 苦:使困辱。 (3)罷:通「疲」。 疲憊。 (4)計:計謀。 (5)誠:果真。 (6)顧:只是。 (7)適:同「嫡」。 正妻。 (8)厚奉遺之:奉送給他豐厚的禮物。 遺,送。 (9)閼氏(y□n zh□,煙支):漢代匈奴稱君主的正妻。 十幣:財禮。 歲時:一年四季。 鮮(xi□n,顯):少。 風諭:勸告,開導。 風,通「諷」,用話暗示、啟發。 (13)大父:這裡指外祖父。 抗禮:行對等的禮節。 (14)宗室:皇族。 後宮:嬪妃所居之處。 這裡指代嬪妃。 詐:假裝。 (15)家人子:漢代宮廷內沒有名號的宮人,即供役使的宮女。 卷一百十《匈奴列傳》則稱「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閥氏」。 與此處所載有異。 (16)諸侯:指陳勝起義後隨之發難的楚、齊、韓、趙、魏等六國舊貴族。 (17)齊諸田:指齊國田氏宗族的各分支。 (18)昭、屈、景:楚國王族的三姓。 (19)桀:優秀,傑出。 (20)諸侯:指漢初所封異姓諸侯王。 (21)強本弱末:加強本干,削弱枝葉。 即加強中央權力,削弱地方勢力。 叔孫通者,薛人也。 秦時以文學征(1),待詔博士(2)。 數歲,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3),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於公如何?」博士諸生三十餘人前曰:「人臣無將(4),將即反,罪死無赦。 願陛下急發兵擊之。 」二世怒,作色(5)。 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 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6),示天下不復用。 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7),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8),何足置之齒牙間。 郡守尉今捕論(9),何足憂。 」二世喜曰:「善。 」盡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 於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十,非所宜言。 諸言盜者皆罷之。 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 叔孫通已出宮,反捨,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13)?」通曰:「公不知也,我幾不脫於虎口!」乃亡去,之薛(14),薛已降楚矣。 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 敗於定陶,從懷王(15)。 懷王為義帝(16),徙長沙,叔孫通留事項王(17)。 漢二年(18),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19),叔孫通降漢王。 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叔孫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20),漢王喜。 叔孫通之降漢,從儒生弟子百餘人,然通無所言進(21),專言諸故群盜壯士進之。 弟子皆竊罵曰:「事先生數歲,幸得從降漢,今不能進臣等,專言大猾(22),何也?」叔孫通聞之,乃謂曰:「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23),諸生寧能斗乎?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24)。 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 」漢王拜叔孫通為博士,號稷嗣君。 (1)文學:文章博學,文獻知識。 (2)待詔:候命。 (3)聞:報告。 (4)將:《集解》:「瓚曰:「將謂逆亂也。 《公羊傳》曰『君親無將,將而必誅』。 」另一解,張衍田《史記正義佚文輯校》錄《正義》:「將,謂將帶群眾也。 」(5)作色:臉變色。 (6)鑠:熔化。 (7)輻輳:車輻集中於軸心。 比喻人或事物歸集一處。 (8)特:僅,只。 (9)論:判罪。 十案:審問。 一襲:一套。 反:同「返」。 (13)諛:奉承,討好。 (14)之:往,到。 (15)懷王:指戰國時楚懷王之孫熊心。 項梁立其為楚懷王。 (16)義帝:項羽因怨懷王熊心故假意尊其為義帝,令其南遷。 義,名義;一解,假。 (17)項王:即項羽。 (18)漢二年:漢高祖二年,即前205年。 (19)從:使之從,帶領。 (20)制:裁製。 (21)進:推薦。 (22)大猾:特別奸狡的人。 (23)蒙:冒著。 矢石:箭和石。 古時作戰以射箭投石打擊敵人。 (24)搴:拔,取。 第5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