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欒布出使到齊國,還沒返回來,漢王朝召見彭越,以謀反的罪名責罰他,誅滅了彭越的三族。 之後又把彭越的頭懸掛在洛陽城門下示眾,並且下命令說:「有敢來收殮或探視的,就立即逮捕他。 」這時欒布從齊國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況,在彭越的腦袋下面匯報,邊祭祀邊哭泣。 官吏逮捕了他,並將此事報告了皇上。 皇上召見欒布,罵道:「你要和彭越一同謀反嗎?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收屍,你偏偏要祭他哭他,那你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經很清楚了。 趕快把他烹殺!」皇帝左右的人正抬起欒布走向湯鑊的時候,欒布回頭說:「希望能讓我說一句話再死。 」皇上說:「說什麼?」欒布說:「當皇上你被困彭城,兵敗於滎陽、成皋一帶的時候,項王之所以不能順利西進,就是因為彭王據守著梁地,跟漢軍聯合而給楚為難的緣故啊。 在那個時候,只要彭王調頭一走,跟楚聯合,漢就失敗;跟漢聯合,楚就失敗。 再說垓下之戰,沒有彭王,項羽不會滅亡。 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彭王接受符節受了封,也想把這個封爵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現在陛下僅僅為了到梁國徵兵,彭王因病不能前來,陛下就產生懷疑,認為他要謀反,可是謀反的形跡沒有顯露,卻因苛求小節而誅滅了他的家族,我擔心有功之臣人人都會感到自己危險了。 現在彭王已經死了,我活著倒不如死去的好,就請您烹了我吧。 」於是皇上就赦免了欒布的罪過,任命他做都尉。 漢文帝的時候,欒布擔任燕國國相,又做了將軍。 欒布曾揚言說:「在自己窮困潦倒的時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漢;等到了富有顯貴的時候,不能稱心快意的,也不是賢才。 」於是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人,便優厚地報答他;對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來除掉他。 吳、楚七國反叛時,欒布因打仗有功被封為俞侯,又做燕國的國相。 燕、齊這些地方都替欒布建造祠廟,叫做欒公社。 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欒布去世。 他的兒子欒賁繼承爵位,擔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規定,封國被廢除。 太史公說:以項羽那種氣概,季布靠勇敢在楚地揚名,他親身消滅敵軍,拔取敵人軍旗多次,可算得上是好漢了。 然而他遭受刑罰,給人做奴僕不肯死去,顯得多麼卑下啊!他一定是自負有才能,這才蒙受屈辱而不以為羞恥,以期發揮他未曾施展的才幹,所以終於成了漢朝的名將。 賢能的人真正能夠看重他的死,至於奴婢、姬妾這些低賤的人因為感憤而自殺的,算不得勇敢,那是因為他們認為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欒布痛哭彭越,把赴湯鑊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樣,他真正曉得要死得其所,而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 即使古代重義輕生的人,又怎麼能超過他呢! 【原文】【註解】 季布者,楚人也。 為氣任俠(1),有名於楚。 項籍使將兵(2),數窘漢王(3)。 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4)。 敢有捨匿(5),罪及三族(6)。 季布匿濮陽周氏。 周氏曰:「漢購將軍急,跡且至臣家(7),將軍能聽臣,臣敢獻計;即不能,願先自剄(8)。 」季布許之。 乃髡鉗季布(9),衣褐衣十,置廣柳車中,並與其家僮數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13)。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14)。 誡其子曰:「田事聽此奴(15),必與同食。 」朱家乃乘軺車之洛陽(16),見汝陰侯滕公(17)。 滕公留朱家飲數日。 因謂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為項羽窘上(18),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視季布何如人也?」曰:「賢者也。 」朱家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19)。 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20),何示天下之不廣也(21)!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22)。 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汝陰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23),乃許曰:「諾。 」待間(24),果言如朱家指(25)。 上乃赦季布。 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26),朱家亦以此聞名當世。 季布召見,謝,上拜為郎中(27)。 (1)為氣任俠:好逞意氣而以俠義自任。 氣,意氣。 (2)將:率領。 (3)數:屢次。 窘:困迫。 漢王:指劉邦。 (4)購求:懸賞徵求。 (5)捨匿:窩藏。 (6)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 一說指父族、母族、妻族。 (7)跡:追蹤。 且:將要。 (8)自剄:自殺。 (9)髡鉗:古代的一種刑罰。 剃去頭髮,頸上束鐵箍。 這裡周氏是讓季布扮作一個犯罪的囚徒。 十褐衣:粗布衣服。 廣柳車:運輸貨物用的大車。 一說是運棺材的喪車。 僮:奴僕。 (13)「之魯」之「之」:到……。 朱家:漢初著名遊俠。 (14)置之田:指安置在田地中耕作。 (15)田事聽此奴:謂田里的事情聽這個傭人的吩咐。 (16)軺(yao,餚)車:小型輕便的馬車。 (17)汝陰侯:即夏侯嬰。 以其曾任滕縣令,故稱滕公。 楚人稱縣令為公。 (18)上:指漢高祖劉邦。 (19)職:指職分內的事。 (20)獨:只,僅。 (21)不廣:指氣度狹隘。 (22)伍子胥鞭荊平王:指伍子胥為報殺父、殺兄之仇,鞭打楚平王(即荊平王)之屍事。 詳見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參見卷四十《楚世家》。 (23)意:猜測,預料。 (24)待間(jian,見):等待機會。 (25)指:通「旨」,意旨。 (26)多:稱賞。 摧剛為柔:指改變氣質,變過去的剛強性格為柔順。 (27)拜:授給官職。 孝惠時(1),為中郎將。 單于嘗為書嫚呂後(2),不遜(3),呂後大怒,召諸將議之。 上將軍樊噲曰:「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4)。 」諸將皆阿呂後意(5),曰:「然」。 季布曰:「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6),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7),陳勝等起(8)。 於今創痍未瘳(9),噲又面諛十,欲搖動天下。 」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復議擊匈奴事。 (1)孝惠:即漢惠帝劉盈。 (2)單于:匈奴君主的稱號。 嫚:侮辱。 呂後:即呂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后。 (3)不遜:指有不敬重的話。 (4)橫行:往來衝殺,無所阻擋。 (5)阿:附合,迎合。 (6)困於平城:漢高祖七年(前200),韓王信勾結匈奴謀反,劉邦領兵四十餘萬前往平息,在平城被冒頓單于圍困達七日,後用陳平之計方得解圍。 事見卷八《高祖本紀》、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等。 (7)秦以事於胡:秦王朝因為對匈奴用兵。 (8)陳勝等起:指陳勝、吳廣起義。 (9)痍(yi,夷)創傷。 瘳(ch□u,抽):病癒。 十面諛:當面逢迎討好。 罷朝:停止朝議。 季布為河東守(1),孝文時(2),人有言其賢者,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 復有言其勇,使酒難近(3)。 至(4),留邸一月(5),見罷(6)。 季布因進曰:「臣無功竊寵,待罪河東。 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7);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以毀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8)。 」上默然漸,良久曰:「河東吾股肱郡(9),故特召君耳。 」布辭之官十。 (1)守:指郡守。 (2)孝文:即漢文帝劉恆。 (3)使酒:發酒瘋。 (4)至:指到達長安。 (5)邸:客館。 (6)見罷:指文帝召見完了。 (7)以臣:「以譽臣」的意思。 (8)有識:指有識見的人。 窺:窺測。 (9)股肱:比喻輔佐。 股,大腿。 肱,手臂。 十辭:指辭別文帝。 之官:回到河東郡守的原任。 楚人曹丘生(1),辯士(2),數招權顧金錢(3)。 事貴人趙同等(4),與竇長君善(5)。 季布聞之,寄書諫竇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6),勿與通(7)。 」及曹丘生歸(8),欲得書請季布。 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9),足下無往。 」固請書十,遂行。 使人先發書,季布果大怒,待曹丘。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間哉?且僕楚人,足下亦楚人也。 僕游揚足下之名於天下(13),顧不重邪(14)?何足下距僕之深也(15)!」季布乃大說,引入,留數月,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第5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