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叛亂的消息傳到京城,晁錯對丞史說:「袁盎接收了吳王的許多金錢,專門為他遮掩,說他不會反叛。 現在反叛已成事實,我打算請求處治袁盎。 他必當知道叛亂的陰謀。 」丞史說:「事情還沒有暴露出來,就懲治他,可能中斷叛亂陰謀。 現在叛軍向西進發,懲辦袁盎有什麼好處呢!再說袁盎也不該有什麼陰謀」。 晁錯猶豫不決。 有人將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當夜去見竇嬰,向他說明吳王所以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皇上面前親口對質。 竇嬰進宮向皇上報告了,皇上就召袁盎進宮會見。 晁錯就在面前,等到袁盎請求皇上避開別人單獨接見,晁錯退了下去,心裡非常怨恨。 袁盎詳細地說明了吳王謀反的情況,是因為晁錯的緣故,只有趕快殺掉晁錯來向吳王認錯,吳軍才可能停止。 他的這些話都記載在《吳王濞列傳》中。 皇上任命袁盎擔任太常,竇嬰擔任大將軍。 這兩個人向來有交情。 等到吳王謀反,居住在諸陵中有威望的人和長安城中的賢能官吏都爭著依附他們兩個人,駕車跟隨在後面的每天有幾百輛。 等到晁錯已被誅殺,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到吳國。 吳王想讓他擔任將領,袁盎不肯。 吳王想殺死他,派一名都尉帶領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 當初袁盎擔任吳國國相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從史偷偷地愛上了袁盎的婢女,與他私通,袁盎知道了這件事,沒有洩露,對待從史仍跟從前一樣。 有人告訴從史,說袁盎知道他跟婢女私通的事,從史便逃回家去了,袁盎親自駕車追趕從史,就把婢女賜給他,仍舊叫他當從史。 等到袁盎出使吳國被圍困,從史剛好是圍困袁盎的校尉司馬,司馬就把隨身攜帶的全部財物賣了,用這錢購買了兩擔味道濃厚的酒,剛好碰上天氣寒冷,圍困的士兵又餓又渴,喝了酒,都醉了,圍守城西南角的士兵都醉倒了,司馬乘夜裡領袁盎起身,說道:「您可以走了,吳王約定明天一早殺您。 」袁盎不相信,說:「您是幹什麼的?」司馬說:「我是原先做從史與您的婢女私通的人。 」袁盎這才吃驚地道謝說:「您慶幸有父母在堂,我可不能因此連累了您。 」司馬說:「您只管走,我也將要逃走,把我的父母藏匿起來,您又何必擔憂呢?」於是用刀把軍營的帳幕割開,引導袁盎從醉倒的士兵所擋住的路上出來。 司馬與袁盎分路背道而走,袁盎解下了節旄揣在懷中,拄著杖,步行了七八里,天亮的時候,碰上了梁國的騎兵,騎兵奔馳而去,終於將袁盎出使吳國的情況報告了皇上。 吳楚叛軍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改封為楚王,袁盎擔任楚相。 袁盎曾經上書進言,但未被採納。 袁盎因病免官,閒居在家,與鄉里人在一起混日子,跟他們玩鬥雞賽狗的遊戲。 洛陽人劇孟曾經拜訪袁盎,袁盎熱情地接待他。 有個安陵地方的富人,對袁盎說:「我聽說劇孟是個賭徒,您為什麼要和這種人來往呢?」袁盎說:「劇孟雖是個賭徒,然而他母親去世時,送葬的客人車子有一千多輛,這也是因為他有過人的地方。 再說危難的事人人都有。 一旦遇到危難有急事敲門,能不用父母還活著推辭解脫,不用有事不在家加以拒絕,天下所仰望的人只有季心、劇孟而已。 如今您身後常常有幾個騎兵隨從著,一旦有急事,這些人難道可以依靠嗎?」袁盎痛罵富人,從此不再與他來往。 眾人聽了這件事,都很稱讚袁盎。 袁盎雖然閒居在家,漢景帝經常派人來向他詢問計謀策略。 梁王想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袁盎進言勸說,從此以後,這種議論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經派人刺殺袁盎。 刺客來到關中,打聽袁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眾人都讚不絕口。 刺客便去見袁盎說:「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錢來刺殺你,您是個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殺您。 但以後還會有十多批人來刺殺您,希望您好好防備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裡又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怪事,便到棓(bei,被)先生那裡去占卜問吉凶。 回家的時候,隨後派來的梁國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門外面攔住了袁盎,把他刺殺了。 晁錯是穎川人。 曾經在軹(zh□,只)縣張恢先生那裡學習過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學說,與洛陽人宋孟和劉禮是同學。 憑著通曉典籍,擔任了太常掌故。 晁錯為人嚴峻剛正,卻又苛刻嚴酷。 漢文帝的時候,天下沒有研究《尚書》的人,只聽說濟南伏先生是原來秦朝的博士,研究過《尚書》,年紀已經九十多歲,因為太老無法徵召他來,文帝於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學習。 太常派遣晁錯前往伏先生那裡學習《尚書》。 學成回來後,趁著向皇上報告利國利民的事,稱引解說《尚書》。 漢文帝下詔令,任命晁錯擔任太子舍人、門大夫、太子家令。 晁錯憑著他的辯才,得到太子的寵幸,太子家稱他為「智囊」。 漢文帝的時候,晁錯多次上書,說到削減諸侯勢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 幾十次上書,漢文帝都沒有採納,但認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為中大夫。 當時,太子稱讚晁錯的計策謀略,袁盎和諸位大功臣卻大多都不喜歡晁錯。 漢景帝繼位後,任命晁錯為內史。 晁錯多次請求皇帝單獨與他談論政事,景帝每每都聽,寵幸他超過了九卿,晁錯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丞相申屠嘉心裡不滿意,但又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毀傷他。 內史府建在太上廟圍牆裡的空地上,門朝東,出入很不方便,晁錯便向南邊開了兩個門出入,因而鑿開了太上廟的圍牆,丞相申屠嘉聽到了這件事,非常生氣。 打算就這次晁錯的過失寫成奏章,請求誅殺晁錯。 晁錯聽到了這個消息,當夜請求單獨進諫皇上,具體詳細地向皇上說明了這件事情。 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乘機稟告了晁錯擅自鑿開太上廟的圍牆做門,請求皇上把他交給廷尉處死。 皇上說:「晁錯所鑿的牆不是太上廟的牆,而是廟外空地上的圍牆,不致於觸犯法令。 」丞相謝罪。 退朝之後,生氣地對長史說:「我本當先殺了他再報告皇上,卻先奏請,反而被這小子給出賣,實在是大錯。 」丞相終於發病死了,晁錯因此更加顯貴。 晁錯被提升為御史大夫,請求就諸侯的罪過相應地削減他們的封地,收回各諸侯國邊境的郡城。 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討論,沒有一個人敢非難晁錯的建議,只有竇嬰與他爭辯,因此和晁錯有了隔閡。 晁錯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們都叫喊著反對,痛恨晁錯。 晁錯的父親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從穎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剛繼位,你執掌政權,侵害削弱諸侯的力量,疏遠人家的骨肉,人們紛紛議論怨恨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晁錯說:「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不這樣的話,天子不會受到尊崇,國家不會得到安寧。 」晁錯的父親又說:「照這樣下去,劉家的天下安寧了,而我們晁家卻危險了,我要離開你回去了。 」便服毒藥而死,死前說道:「我不忍心看到禍患連累自己。 」晁錯的父親死後十幾天,吳楚七國果然反叛,以誅殺晁錯為名義。 等到竇嬰、袁盎進言,皇上就命令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把他處死。 晁錯死後,謁者僕射鄧公擔任校尉,攻打吳楚的軍隊時,他擔任將領。 回京城後,上書報告軍事情況,進諫皇上。 皇上問道:「你從軍中來,聽到晁錯死了,吳楚的軍隊退了沒有?」鄧公說:「吳王蓄意謀反已經有幾十年了啊,他為你削減他的封地而發怒,所以以誅殺晁錯為名義,他的本意並不在晁錯呀。 再說我擔心天下的人從此都將閉口,再也不敢進言了。 」皇上說:「為什麼呢?」鄧公說:「晁錯擔心諸侯強大了不能夠制服,所以要求削減諸侯的封地,藉以尊寵朝廷,這實在是關乎萬世的好事啊。 計劃才開始實行,竟然遭到殺戮,對內杜塞了忠臣的口,對外反而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這樣做是不足取的。 」此時景帝沉默了好久,說:「您的話很對,我也悔恨這件事。 」於是任命鄧公擔任城陽中尉。 鄧公是成固人,有許多出人意料的妙計。 建元(前140—前145)年間皇上招納賢良之士,公卿們都推舉鄧公,當時鄧公免官,便由在家閒居起用做了九卿。 一年之後,又推說有病辭職回家,他的兒子鄧章因為研究黃帝、老子的學說在朝廷大臣之間很有名望。 第5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