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四年(前153),立栗太子,派魏其侯擔任太子的太傅。 漢景帝七年(前150),栗太子被廢,魏其侯多次為栗太子爭辯都沒有效果。 魏其侯就推說有病,隱居在藍田縣南山下好幾個月,許多賓客、辯士都來勸說他,但沒有人能說服他回到京城來。 梁地人高遂於是來勸解魏其侯說:「能使您富貴的是皇上,能使您成為朝廷親信的是太后。 現在您擔任太子的師傅,太子被廢黜而不能力爭,力爭又不能成功,又不能去殉職。 自己托病引退,擁抱著歌姬美女,退隱閒居而不參加朝會。 把這些情況互相比照起來看,這是您自己表明要張揚皇帝的過失。 假如皇上和太后都要加害於您,那您的妻子兒女都會一個不剩地被殺害。 」魏其侯認為他說得很對,於是就出山回朝,朝見皇帝像過去一樣。 在桃侯劉捨被免去丞相職務時,竇太后多次推薦魏其侯當丞相。 漢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嗇而不讓魏其侯當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滿,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難以出任丞相,擔當重任。 」終於沒有任用他,任用了建陵侯衛綰作丞相。 武安侯田蚡(fen,墳),是漢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長陵。 魏其侯已經當了大將軍之後,正當顯赫的時候,田蚡還是個郎官,沒有顯貴,來往於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飲,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孫輩一樣。 等到漢景帝的晚年,田蚡也顯貴起來,受到寵信,做了太中大夫。 田蚡能言善辯,口才很好,學習過《盤盂》之類的書籍,王太后認為他有才能。 漢景帝去世,當天太子登位繼立,王太后攝政,她在全國的鎮壓、安撫行動,大都採用田蚡門下賓客的策略。 田蚡和他的弟弟田勝,都因為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漢景帝去世的同一年(前141),被分別封為武安侯和周陽侯。 武安侯剛掌權想當丞相,所以對他的賓客非常謙卑,推薦閒居在家的名士出來做官,讓他們顯貴,想以此來壓倒竇嬰等將相的勢力。 建元元年(年140),丞相衛綰因病免職,皇上醞釀安排丞相和太尉。 籍福勸說武安侯道:「魏其侯顯貴已經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歸附他。 現在您剛剛發跡,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讓給魏其侯。 魏其侯當丞相,您一定會當太尉。 太尉和丞相的尊貴地位是相等的,您還有讓相位給賢者的好名聲」。 武安侯於是就委婉地告訴太后暗示皇上,於是便任命魏其侯當丞相,武安侯當太尉。 籍福去向魏其侯道賀,就便提醒他說:「您的天性是喜歡好人憎恨壞人,當今好人稱讚您,所以您當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壞人,壞人相當多,他們也會譭謗您的。 如果您能並容好人和壞人,那麼您丞相的職位就可以保持長久;如果不能夠這樣的話,馬上就會受到譭謗而離職。 」魏其侯不聽從他的話。 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都愛好儒家學說,推薦趙綰當了御史大夫,王臧擔任郎中令。 把魯國人申培迎到京師來,準備設立明堂,命令列侯們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廢除關禁,按照禮法來規定吉凶的服飾和制度,以此來表明太平的氣象。 同時檢舉譴責竇氏家族和皇族成員中品德不好的人,開除他們的族籍。 這時諸外戚中的列侯,大多娶公主為妻,都不想回到各自的封地中去,因為這個緣故,譭謗魏其侯等人的言語每天都傳到竇太后的耳中。 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而魏其侯、武安侯、趙綰、王臧等人則努力推崇儒家學說,貶低道家的學說,因此竇太后更加不喜歡魏其侯等人。 到了建元二年(前139),御史大夫趙綰請皇上不要把政事稟奏給太后。 竇太后大怒,便罷免並驅逐了趙綰、王臧等人,還解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職務,任命柏至侯許昌當了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當了御史大夫。 魏其侯、武安侯從此以列侯的身份閒居家中。 武安侯雖然不擔任官職,但因為王太后的緣故,仍然受到皇上的寵信,多次議論政事,建議大多見效,天下趨炎附勢的官吏和士人,都離開了魏其侯而歸附了武安侯。 武安侯一天天更加驕橫。 建元六年(前135),竇太后逝世,丞相許昌和御史大夫莊青翟因為喪事辦得不周到,都被免官。 於是任用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任用大司農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 天下的士人有郡守和諸侯王,就更加依附武安侯了。 武安侯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可是剛一出生就很尊貴。 他又認為當時的諸侯王都年紀大了,皇上剛剛即位,年紀很輕,自己以皇帝的至親心腹擔任朝廷的丞相,如果不狠狠地整頓一番,用禮法來使他們屈服,天下人就不會服服貼貼的。 在那時候,丞相入朝廷奏事,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說的話皇帝都聽,他所推薦的人有的從閒居一下子提撥到二千石級,把皇帝的權力轉移到自己手上。 皇上於是說:「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經任命完了沒有?我也想任命幾個官呢。 」他曾經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盤劃給自己擴建住宅,皇上生氣地說:「你何不把武器庫也取走!」從這以後才收斂一些。 有一次,他請客人宴飲,讓他的兄長蓋侯南向坐,自己卻東向坐,認為漢朝的丞相尊貴,不可以因為是兄長就私下委曲自己。 武安侯從此更加驕縱,他修建住宅,其規模、豪華超過了所有的貴族的府第。 田地莊園都極其肥沃,他派到各郡縣去購買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絡繹不絕。 前堂擺投著鐘鼓,豎立著曲柄長幡,在後房的美女數以百計。 諸侯奉送給他的珍寶金玉、狗馬和玩好器物,數也數不清。 魏其侯自從失去了竇太后,被皇上更加疏遠不受重用,沒有權勢,諸賓客漸漸自動離去,甚至對他懈怠傲慢,只有灌將軍一人沒有改變原來的態度。 魏其侯天天悶悶不樂,唯獨對灌將軍格外厚待。 灌將軍夫是穎陰人。 灌夫的父親是張孟,曾經做過穎陰侯灌嬰的家臣,受到灌嬰的寵信,便推薦他,官至二千石級,所以冒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 吳楚叛亂時,穎陰侯灌何擔任將軍,是太尉周亞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薦灌孟擔任校尉。 灌夫帶領一千人與父親一起從軍。 灌孟年紀已經老了,穎陰侯勉強推薦他,所以灌孟鬱鬱不得志,每逢作戰時,常常攻擊敵人的堅強陣地,因而戰死在吳軍中。 按照當時軍法的規定,父子一起從軍參戰,有一個為國戰死,未死者可以護送靈柩回來。 但灌夫不肯隨同父親的靈柩回去。 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斬取吳王或者吳國將軍的頭,以替父親報仇。 」於是灌夫披上鎧甲,手拿戈戟,召集了軍中與他素來有交情又願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幾十個人。 等到走出軍門,沒有人敢再前進。 只有兩人和灌夫屬下的奴隸共十多個騎兵飛奔衝入吳軍中,一直到達吳軍的將旗之下,殺死殺傷敵軍幾十人。 不能再繼續前進了,又飛馬返回漢軍營地,所帶去的奴隸全都戰死了,只有他一人回來。 灌夫身上受重創十多處,恰好有名貴的良藥,所以才得不死。 灌夫的創傷稍稍好轉,又向將軍請求說:「我現在更加瞭解吳軍營壘中路徑曲折,請您讓我再回去。 」將軍認為他勇敢而有義氣,恐怕灌夫戰死,便向太尉周亞夫報告,太尉便堅決地阻止了他。 等到吳軍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聞天下。 穎陰侯把灌夫的情況向皇上匯報了,皇上就任命灌夫擔任中郎將。 過了幾個月,因為犯法而丟了官。 後來到長安安了家,長安城中的許多顯貴沒有不稱讚他的。 漢景帝時,灌夫官至代國國相。 景帝去世,當今皇上武帝剛即位,認為淮陽是天下的交通樞紐,必須駐紮強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調任灌夫擔任淮陽太守。 建元元年(前140),又把灌夫內調為太僕。 二年(前139),灌夫與長樂衛尉竇甫喝酒,灌夫喝醉了,打了竇甫。 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 皇上恐怕竇太后殺灌夫,調派他擔任了燕(y□n,煙)國國相。 幾年以後,又因犯法丟官,閒居在長安家中。 灌夫為人剛強直爽,好發酒瘋,不喜歡當面奉承人。 對皇親國戚及有勢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對他們表示尊敬,反而要想辦法去凌辱他們;對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許多士人,越是貧賤的,就更加恭敬,跟他們平等相待。 在大庭廣眾之中,推薦誇獎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士人們也因此而推重他。 第5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