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勢峻拔高聳的樣子。 (2)崔巍:山高峻的樣子。 嵯峨:山高的樣子。 (3)深林:廣大的樹林。 深,廣也。 巨木:大樹。 (4)嶄巖:山高險峻的樣子。 嵯:山勢高低不齊的樣子。 (5)九□:山名,在今陝西禮泉縣東北。 截:山名,又名慈娥山,在今陝西三原、涇陽、淳化之間。 (6)南山:終南山。 峨峨:高峻的樣子。 (7)巖:險峻。 阤:傾斜。 甗:通「」,上下大而中間小的山。 錡(qi,奇):古炊器,即三足鍋。 此形容山勢險峻。 (8)摧崣:猶「崔巍」,山高峻的樣子。 崛崎:猶「崎嶇」,山路不平。 (9)振:收斂。 通:流。 此言有的地方是收蓄流水的山溪,有的地方是水流流貫通的山谷。 十蹇產:曲折的樣子。 溝瀆:河溝。 (11)谽呀:大而空的樣子。 豁(xi□,上聲「瞎」):開闊空虛的樣子。 按《說文》:「,大開也。 (12)阜:山丘。 陵:大山丘。 別:離。 島:水中的山。 (13)崴磈:高峻的樣子。 □瘣:山勢高峻的樣子。 (14)丘墟:堆積不平的樣子。 崛:山勢不平的樣子。 (15)隱轔:山不平之狀。 郁:山不平的樣子。 (16)登降:地勢有高有低。 施靡:山勢綿延的樣子。 (17)貏豸(b□zhi,比至):山勢漸平的樣子。 (18)沇溶:水流緩慢的樣子。 淫鬻:水流緩慢的樣子。 (19)散渙:即「渙散」。 此指水氾濫四散。 夷陸:平坦的原野。 (20)亭皋:平坦的水邊之地。 亭,平也。 皋,水邊之地。 (21)靡:無。 被(pi,皮)築:築地使其平坦。 (22)掩:覆蓋。 綠:通「菉」,草名。 被:覆蓋。 (23)糅:間雜。 (24)流夷:或作「留夷」,香草名。 (25)尃:同「布」。 佈滿。 結縷:多年蔓生草名,形似茅草。 (26)欑:叢聚在一起。 戾莎:通「莎」,深綠色的莎草。 (27)揭車:香草名。 衡:杜衡,香草名。 (28)稿本:香草名。 射干:香草名。 (29)茈姜:初生的嫩姜。 蘘荷:即「陽藿」,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開淡黃色花。 (30)葴:草名,即酸漿草,開小白花,葉苦可食用。 橙:通「燈」,燈籠草。 又《漢書·司馬相如傳》作「持」,顏師古以為「符」字之誤,符即鬼目。 若:杜若,香草名。 蓀:香草名。 (31)鮮枝:香草名,或名橪支、焉支、燕支,可染紅色。 黃礫:通「黃」,其根可作染料用。 (32)蔣:草名,即孤蒲草,或稱茭。 芧:即橡實。 一說讀「住」音,釋為「三稜草」。 青薠:草名。 (33)布濩:遍地散佈。 閎:通「宏」,廣大。 澤:沼澤地。 (34)延曼:蔓延。 太原:廣闊的原野。 (35)麗靡:相連不絕。 廣衍:廣泛伸展。 (35)披靡:草木倒伏。 (37)揚烈:散發濃烈的香味。 (38)鬱鬱:香味濃郁。 斐斐:《漢書·司馬相如傳》作「菲菲」,香味擴散的樣子。 (39)肸(x□xi□ng,稀響):指香氣四溢,侵人心脾。 按王先謙《漢書補注》曰:「此賦『肸布寫』及《文選·吳都賦》『芬馥肸』皆謂香氣四達而入人心……靈感通微之意也。 」王說是。 寫:通「瀉」,宣洩。 (40)(yeai,夜愛):香氣散發。 苾(bi,必)勃:香氣濃郁。 「於是乎周覽泛觀,瞋盼軋沕(1),芒芒恍忽(2)。 視之無端,察之無崖。 日出東沼(3),入於西陂(4)。 其南則隆冬生長(5),踴水躍波(6);獸則旄貘犛(7),沈牛麈麋(8),赤首圜題(9),窮奇象犀十。 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11),涉冰揭河(12);獸則麒麟角(13),驒騱橐拖(14),蛩蛩驒騱(15),駃騠驢騾(16)。 「於是乎離宮別館(17),彌山跨谷(18)。 高廊四注(19),重坐曲閣(20)。 華榱璧璫(21),輦道屬(22),步周流(23),長途中宿(24)。 夷□築堂(25),累台增成(26)。 巖突洞房(27),俯杳眇而無見(28),仰攀橑而捫天(29)。 奔星更於閨闥(30),宛虹拖於楯軒(31)。 青虯蚴蟉於東箱(32),像輿婉蟬於西清(33)。 靈圉燕於閒觀(34),偓佺之倫暴於南榮(35)。 醴泉湧於清室(36),通川過乎中庭(37)。 槃石裖崖(38),嶔巖倚傾(39),嵯峨磼業(40),刻削崢嶸(41)。 玫瑰碧琳,珊瑚叢生(42)。 □玉旁唐(43),璸斒文鱗(44)。 赤瑕駁犖(45),雜臿其間(46),垂綏琬琰(47),和氏出焉(48)。 (1)瞋盼:睜大眼睛觀望。 軋溝:分辨不清楚。 (2)芒芒:通「茫茫」,廣闊的樣子。 恍忽:通「恍惚」,隱約看不清的樣子。 (3)東沼:指上林苑東邊的池沼。 (4)西陂:上林苑西邊的池沼。 (5)隆冬:嚴寒的冬天。 (6)踴水:奔騰的流水。 (7):獸名,即單峰駝。 旄:旄牛。 貘:獸名,形似熊。 犛:犛牛,長尾,黑色,產於西南邊疆。 (8)沉牛:即水牛。 麈:駝鹿,似鹿而大。 (9)赤首:古獸名。 圜題:通「圓題」,即「圓蹄」,似鹿的獸名。 十窮奇:怪獸名,似牛,生蝟毛,鳴聲如狗吠。 像犀:大象和犀牛。 (11)含凍:指河水凍結。 (12)揭河:撩起衣裳過河。 (13)角:獸名,似豬,生角,獸走。 (14)橐拖:即駱駝。 (15)蛩蛩:傳說中似馬的獸名。 驒騱:一種野馬名,毛色青黑,生有白鱗,文如鼉魚。 (16)駃騠:駿馬名。 (17)離宮:古代皇帝臨時居住的行宮。 別宮:皇帝正宮以外的宮室。 (18)彌山:滿山。 跨谷:橫跨溪谷。 (19)高廊:供人們行走的走廊。 四註:猶言「四匝」,四方圍繞之意。 (20)重坐:兩層的樓。 曲閣:空中的閣道曲折相連。 (21)華榱:繪花的屋椽子。 璧璫:璧玉裝飾的瓦璫。 筒瓦的前端稱璫。 (22)輦:此指帝王乘坐的車。 屬:相連不絕的樣子。 (23)步:即步簷,可以步行的長廊。 周流:周遊。 (24)中宿:中途住宿,此言長廊極長,一天走不完,需於中途過夜。 (25)夷:削平。 □:本為山名,此指高聳的山(見顏師古《漢書·司馬相如傳》注)。 (26)累台:重疊的高台。 增成:通「層成」,猶言「層層」。 一層曰一成。 (27)巖突:山巖底部。 按《釋名》:「突,幽也。 」《正字通》:「突,深也。 又隱暗處。 」洞房:幽深的房室。 此指由山巖底部潛通於上部台榭的房室。 (28)杳眇:遙遠的樣子。 (29)橑:屋蒔椽子。 捫:摸。 (30)奔星:流星。 更:經過。 閨、闥:皆為宮中小門。 (31)宛虹:彎曲的虹。 拖:加於其上。 楯:欄杆。 軒:窗板。 (32)青虯:傳說中有角的龍。 蚴蟉:龍身蜿曲的樣子。 東箱:正室東面的側室。 箱,通「廂」。 (33)象輿:用大象駕御的車子。 婉蟬:蜿蜒行走的樣子。 西清:西廂房的清靜之處。 (34)靈圉:眾神的統稱。 燕:閒居休息。 閒觀:清閒的館舍。 (35)偓佺:仙人名,傳說他吃松子,身上長毛,方眼,善走。 倫:類。 暴:同「曝」。 曬。 南榮:南簷。 屋簷兩頭翹起的部分稱「榮」。 (36)醴泉:甘甜的泉水。 清室:清靜之室。 (37)通川:流動的河水。 中庭:院子。 (38)槃石:磐石,巨大的石頭。 裖崖:整頓池水之涯。 (39)嶔巖:高險的樣子。 倚傾:參差不齊的樣子。 (40)磼業:山勢高峻的樣子。 (41)刻削:指山形奇特,如同雕刻過一樣。 (42)珊瑚:珊瑚樹。 (43)□:似玉的美石。 旁唐:猶言「磅礡」,廣大的樣子。 (44)璸斒:玉石的花紋。 (45)赤瑕:赤玉。 駁犖:指玉石文采交錯的樣子。 臿:通「插」。 (47)垂綏:美玉名。 琬琰:美玉名。 (48)和氏:和氏璧,春秋時代楚國卞和所得的美玉,是當時最珍貴的寶物之一。 第6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