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攻打匈奴,因為他知道有水草的地方,所以軍隊能夠不困乏,皇上就封張騫為博望侯。 這是漢武帝元朔六年(前193)的事。 第二年,張騫當了衛尉,同李廣將軍一同從右北平出發去攻打匈奴。 匈奴大兵包圍了李將軍,他的軍隊傷亡很多,而張騫因為誤了約定的時間,被判為死刑,花錢贖罪,成為平民百姓。 這一年,漢朝派遣驃騎將軍霍去病在西邊大敗匈奴的幾萬人,來到祁連山下。 第二年,匈奴渾邪(ye,爺)王率領他的百姓投降了漢朝,從此金城、河西西邊及南山到鹽澤一帶,再也沒有匈奴人了。 匈奴有時派偵察兵來這裡,而這種事情也很少發生。 這以後整整二年,漢朝就把匈奴單于趕跑到大沙漠以北。 這以後,天子屢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國的事情。 這時張騫已經失去侯爵,於是就說:「我在匈奴時,聽說烏孫國王叫昆莫,昆莫的父親,是匈奴西邊一個小國的君王。 匈奴攻打並殺了昆莫的父親,而昆莫出生後就被拋棄到曠野裡。 鳥兒口銜著肉飛到他身上,餵他;狼跑來給他餵奶。 單于感到奇怪,以為他是神,就收留了他,讓他長大。 等他成年後,就讓他領兵打仗,屢次立功,單于就把他父親的百姓給了他,命令他長期駐守在西域。 昆莫收養他的百姓,攻打旁邊的小城鎮,逐漸有了幾萬名能拉弓打仗的兵士,熟悉攻伐戰爭的本領。 單于死後,昆莫就率領他的民眾遠遠的遷移,保持獨立,不肯去朝拜匈奴。 匈奴派遣突擊隊攻打昆莫,沒有取勝,認為昆莫是神人而遠離了他,對他採取約束控制的辦法,而不對他發動重大攻擊。 如今單于剛被漢朝打得很疲憊,而原來渾邪王控制的地方又沒人守衛。 蠻夷的習俗是貪圖漢朝的財物,若真能在這時用豐厚的財物贈送烏孫,招引他再往東遷移,居住到原來渾邪王控制的地方,同漢朝結為兄弟,根據情勢看,昆莫應該是能夠接受的,如果他接受了這個安排,那麼這就是砍斷了匈奴的右臂。 聯合了烏孫之後,它西邊的大夏等國都可以招引來做為外臣屬國」。 漢武帝認為張騫說得對,任命他為中郎將,率領三百人,每人兩匹馬,牛羊幾萬隻,攜帶錢財布帛,價值幾千萬;還配備了好多個持符節的副使,如果道路能打通,就派遣他們到旁邊的國家去。 張騫已經到了烏孫,烏孫王昆莫接見漢朝使者,如同對待匈奴單于的禮節一樣,張騫內心很羞愧,他知道蠻夷之人貪婪,就說:「天子贈送禮物,如果國王不拜謝,就把禮物退回來。 」昆莫起身拜謝,接受了禮物,其他做法照舊。 張騫向昆莫說明了他出使的旨意,說:「如果烏孫能向東遷移到渾邪王的舊地去,那麼漢朝將送一位諸侯的女兒嫁給昆莫做妻子。 」這時烏孫國已經分裂,國王年老,又遠離漢朝,不知道它的大小,原先歸屬匈奴已經很久了,而且又離匈奴近,大臣們都怕匈奴,不想遷移,國王不能獨自決定。 張騫因而沒能得到烏孫王的明確態度。 昆莫有十多個兒子,其中有個兒子叫大祿,強悍,善長領兵,他率領一萬多騎兵居住在另外的地方。 大祿的哥哥是太子,太子有個兒子叫岑娶,太子早就死了。 他臨死時,對父親昆莫說:「一定要以岑娶做太子,不要讓別人代替他。 」昆莫哀傷的答應了他,終於讓岑娶當了太子。 大祿對自己沒能取代太子很憤怒,於是收羅他的兄弟們,率領他的軍隊造反了,蓄謀攻打岑娶和昆莫。 昆莫年老了,常常害怕大祿殺害岑娶,就分給岑娶一萬多騎兵,居住到別的地方去。 而昆莫自己還有一萬多騎兵用以自衛。 這樣一來,烏孫國一分為三,而大體上仍是歸屬於昆莫,因此昆莫也不敢獨自與張騫商定這件事。 張騫於是就分派副使分別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於田、扜深及旁邊的幾個國家。 烏孫國派出嚮導和翻譯送張騫回國。 張騫和烏孫國派出的使者共幾十人,帶來幾十匹馬,回報和答謝漢天子,順便讓他們窺視漢朝情況,瞭解漢朝的廣大。 張騫回到漢朝,被任命為大行,官位排列在九卿之中。 過了一年多,他就死了。 烏孫的使者已經看到漢朝人多而且財物豐厚,回去報告了國王,烏孫國就越發重視漢朝。 過了一年多,張騫派出的溝通大夏等國的使者,多半都和所去國家的人一同回到漢朝。 於是,西北各國從這時開始和漢朝有了交往。 然而這種交往是張騫開創的,所以,以後前往西域各國的使者都稱博望侯,以此取信於外國,外國也因此而信任漢朝使者。 自從博望侯張騫死後,匈奴聽說漢朝和烏孫有了往來,很氣憤,想攻打烏孫。 待到漢朝出使烏孫,而且從它南邊到達大宛、大月氏,使者接連不斷,烏孫才感到恐懼,派使者向漢朝獻馬,希望能娶漢朝諸侯女兒做妻子,同漢朝結為兄弟。 天子向群臣徵求意見,群臣都說:「一定要先讓他們送來聘禮,然後才能把諸侯女兒嫁過去。 」最初,天子翻開《易經》占卜,書上寫道:「神馬當從西北來。 」得到烏孫的良馬後,天子就命名那馬為「天馬」。 待到得了大宛的汗血馬,越發健壯,就改名烏孫馬為「西極」,命名大宛馬為「天馬」。 這時漢朝開始修築令居以西的長城亭障,初設酒泉郡,以便溝通西北各國。 於是加派使者抵達安息、奄蔡、黎軒、條枝、身毒國。 而漢朝天子喜歡大宛的馬,因此出使大宛的使者絡繹不絕。 那些出使外國的使者每批多者數百人,少者百餘人,每人所攜帶的東西大體和博望侯所帶的相同。 此後出使之事習以為常。 所派人數就減少了。 漢朝大致一年要派出的使者,多的時候十餘批,少的時候五、六批。 遠的地方,使者八、九年才能回來,近的地方,幾年就可以返回來。 這時漢朝已經滅亡了南越,蜀地和西南夷諸國都震恐,請求漢朝為他們設置官吏和入朝拜見漢天子。 於是漢朝設置了益州、越嶲(x□,希)、牂(z□ng,髒)柯、沈黎、汶山等郡,想使土地連成一片,再向前通往大夏。 於是漢朝一年內就派遣使者柏始昌、呂越人等十餘批,從這些新設的郡出發,直到大夏,但又被昆明所阻攔,使者被殺,錢物被搶,最終也沒能到達大夏。 於是漢朝調遣三輔的罪人,再加上巴、蜀的戰士幾萬人,派遣郭昌、衛廣兩位將軍去攻打昆明阻攔漢朝使者的人,殺死和俘獲了幾萬人就離開了。 這以後漢朝派出使者,昆明又進行搶殺,最後還是未能溝通大夏。 而北邊通過酒泉抵達大夏的路上,使者已經很多,外國人越發滿足了漢朝的布帛財物,對這些東西不再感到貴重。 第6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