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且死:將死,臨終。 (2)屬(zh□,囑):同「囑」。 叮囑。 (3)若:你。 (4)居:常用於「有頃」、「久之」、「頃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居數年,即過了幾年。 (5)負薪:背柴販賣。 (6)若無遠有所之:你不要遠往他處。 無,通「毋」,不要。 (7)抵掌:擊掌。 抵:拍,擊。 今作「扺掌」。 此句是說優孟摹仿孫叔敖的言談舉止。 (8)為壽:敬酒祝福。 (9)請歸與婦計之:請讓我回家跟妻子商議這件事。 計:盤算,謀劃。 十慎無為:千萬不要干。 慎:表示告誡,猶今語「千萬」。 (11)無立錐之地:沒有可以插一個鐵錐尖端那麼大的地方,極言赤貧。 (12)自飲食:自己為自己吃喝。 (13)賕:賄賂。 (14)竟死:到死。 竟:從頭至尾。 (15)持廉:堅持廉潔的操守。 (16)不足為:不值得幹。 足:配,值得。 (17)謝:認錯。 (18)知可以言時:其智可以說得正合時宜。 知,通「智」,智慧。 (19)優旃:字旃的優人。 優旃者,秦倡(1),侏儒也。 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 秦始皇時,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3)。 優旃見而哀之(3),謂之曰:「汝欲休乎(4)?」陛楯者皆曰:「幸甚。 」優旃曰:「我即呼汝(5),汝疾應曰諾(6)。 」居有頃,殿上上壽呼萬歲。 優旃臨檻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諾。 」優旃曰:「汝雖長,何益,幸雨立。 我雖短也,幸休居。 」於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7)。 (1)倡:表演歌舞的人。 (2)陛楯者:在殿前階下持武器警衛的武士。 陛,台階。 這裡指王宮的台階。 楯,通「盾」。 (3)哀:憐憫,同情。 (4)休:休息。 (5)即:如果,假如。 (6)疾:快速。 (7)半相代:指一半人值勤,一半人休息,輪番接替。 始皇嘗議欲大苑囿(1),東至函谷關,西至雍、陳倉。 優旃曰:「善。 多縱禽獸於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2)。 」始皇以故輟止(3)。 (1)大:擴大。 苑囿:種植林木、豢養禽獸的地方。 此句實際是指秦始皇想擴大獵場。 (2)這一句是說,讓麋鹿去抵抗東方的敵寇就足可以了。 麋,大鹿。 (3)輟:停止。 二世立(1),又欲漆其城(2)。 優旃曰:「善。 主上雖無言,臣固將請之(3)。 漆城雖於百姓愁費(4),然佳哉!漆城蕩蕩(5),寇來不能上。 即欲就之,易為漆耳,顧難為蔭室(6)。 」於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居無何(7),二世殺死(8),優旃歸漢,數年而卒。 (1)二世:指秦二世嬴胡亥。 (2)漆其城:用漆塗飾城牆。 (3)臣固將請之:我本來也要請你這樣做。 固,本來。 (4)愁費:愁怨耗損。 (5)蕩蕩:漂亮、闊氣。 (6)顧:但是。 蔭室:此指遮蔽太陽,儲存待干的漆器的房間。 (7)居無何:過了不久。 (8)殺死:被殺身死。 太史公曰:淳於髡仰天大笑,齊威王橫行(1)。 優孟搖頭而歌,負薪者以封(2)。 優旃臨檻疾呼,陛楯得以半更(3)。 豈不亦偉哉! (1)橫行:率意而行。 此指齊威王稱雄一時事。 (2)以封:因此得封。 (3)半更:一半替代。 指上文「半相代」事。 褚先生曰:臣幸得以經術為郎(1),而好讀外家傳語(2)。 竊不遜讓(3),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4)。 可以覽觀揚意(5),以示後世好事者讀之(6),以游心駭耳(7),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1)以經術為郎:因通曉經術得為郎官。 經術,猶經學。 (2)外家傳語:當時以六藝為正經,其他一切史傳雜說都被稱為「外家傳語」。 (3)竊:謙詞。 遜讓:謙遜退讓。 (4)左方:即下首或後邊。 古人寫字為文均為豎行,由右向左,故雲。 (5)覽觀揚意:看了可以擴大些見聞。 (6)好事者:喜好多事的人。 (7)游心駭耳:舒暢心懷,聳動聽聞。 武帝時有所幸倡郭舍人者(1),發言陳辭雖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說(2)。 武帝少時,東武侯母親養帝(2),帝壯時,號之曰:「大乳母」。 率一月再朝(4)。 朝奏入(5),有詔使幸臣馬游卿以帛五十匹賜乳母(6),又奉飲餐養乳母(7)。 乳母上書曰:「某所有公田,願得假倩之(8)。 」帝曰:「乳母欲得之乎?」以賜乳母。 乳母所言,未嘗不聽。 有詔得令乳母乘車行馳道中(9)。 當此之時,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 乳母家子孫奴從者橫暴長安中十,當道掣頓人車馬(11),奪人衣服。 聞於中(12),不忍致之法(14)。 有司請徙乳母家室(14),處之於邊。 奏可(15)。 乳母當入至前,面見辭。 乳母先見郭舍人,為下泣(16)。 舍人曰:「即入見辭去,疾步數還顧(17)。 」乳母如其言,謝去,疾步數還顧。 郭舍人疾言罵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壯矣,寧尚須汝乳而活邪(18)?尚何還顧(19)!」於是人主憐焉悲之(20),乃下詔止無徙乳母,罰謫譖之者(21)。 (1)幸:寵愛。 舍人:當時對具有某種技藝的人的稱呼。 (2)和說:即和悅。 (3)東武侯母:指東武侯郭他的母親。 說指東武縣侯姓乳母。 常:通「嘗」,曾經。 (4)率:大概,一般。 再朝:入朝兩次。 (5)朝奏:申奏皇帝的報告。 這裡殆指請求接見的名刺(即後來的名帖,西漢時稱「謁」,東漢時稱「刺」)。 (6)幸臣:親信的侍臣。 (7)飲:酒類。 (bei,備):乾糧。 餐:熟食。 (8)假倩:借用,其實是討要。 假:借;倩:請。 (9)馳道:御道。 十奴從者:隨從的奴僕。 橫暴:橫行殘暴。 (11)掣頓:牽扯、攔阻。 (12)聞於中:風聲傳到皇帝那裡。 中:指內廷。 (13)不忍致之法:不忍用法律來制裁他們。 (14)有司:指官吏。 古代設官分職,各司其事,故稱。 這裡指有關官吏。 徙:遠遷。 (15)奏可:奏章被批准。 (16)為下泣:為了被遠遷去邊疆,以致落淚。 下泣:垂涕。 (17)疾步:快走。 顧:回頭看。 (18)寧:難道。 尚:還。 須:等待。 (19)尚何還顧:還有什麼放不下,要轉身回望呢!(20)憐:可憐。 悲:悲傷。 (21)謫:譴責。 此指懲罰。 譖(zen,去聲「怎」):說壞話誣陷別人。 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1),以好古傳書,愛經術,多所博觀外家之語(2)。 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3)。 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4),僅然能勝之(5)。 人主從上方讀之(6),止,輒乙其處(7),讀之二月乃盡。 詔拜以為郎,常在側侍中(8)。 數召至前談語,人主未嘗不說也。 時詔賜之食於前(9)。 飯已,盡懷其餘肉持去,衣盡污。 數賜縑帛十,擔揭而去(11)。 徒用所賜錢帛(12),取少婦於長安中婦女(13)。 率取婦一歲所者即棄去(14),更取婦。 所賜錢財盡索之於女子。 人主左右諸郎半呼之「狂人(15)」。 人主聞之,曰:「令朔在事無為是行者(16),若等安能及之哉!(17)」朔任其子為郎,又為侍謁者(18),常持節出使(19)。 朔行殿中,郎謂之曰:「人皆以先生為狂。 」朔曰:「如朔等,所謂避世於朝廷閒者也(20)。 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 」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21):「陸沉於俗(22),避世金馬門。 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23)。 」金馬門者,宦〔者〕署門也,門旁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 (1)東方生:東方先生。 東方,姓。 (2)外家之語:即外家傳語。 詳見前注。 (3)凡:總共。 奏牘:上奏言事的簡牘。 牘,寫字用的木片。 凡用三千奏牘,以木簡為例,每簡平均三十字,全奏約十萬字左右。 (4)持舉:扛抬。 (5)僅然:剛好、恰恰。 (6)上方:指宮禁、內廷。 (7)止,輒乙其處:看到哪裡須要停止了,就在哪裡做一劃斷的記號,以便再續看下去。 乙,這裡是作劃斷的記號,並非甲乙之「乙」。 (8)侍中:此指在內廷承值。 (9)時:時常。 十縑帛:綢絹的通稱。 (11)擔揭:扛抬。 擔,肩挑;揭,高舉。 (12)徒:單,獨。 (13)取:同「娶」。 娶妻。 (14)所:約計之詞,猶左右。 (15)半:指半數人。 (16)令:假如。 無為是行:沒有這種行為。 (17)若等:你們這些人。 (18)侍謁者:侍中的謁者。 (19)節:使者所持的信物,用竹、木製成。 (20)避世:隱居。 (21)據地:趴在地上。 (22)陸沉:陸地無水而下沉。 喻淪落。 (23)蒿訪廬:草屋茅舍。 第6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