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史公:《史記》書中對漢代太史令官職的稱呼,這裡是司馬遷的自稱。 另有不同解釋,略。 (2)洋洋:眾多、盛美貌。 《詩·魯頌·閔公》:「萬舞洋洋」,毛註:「洋洋,眾多也」。 又《索隱》說:「洋洋,美盛貌」。 德:品格,功能。 (3)由於把禮的範圍擴大到人類社會以外,凡是客觀世界中的秩序、規律、都稱為禮。 所以認為禮的作用、功能、非人力所為,是天賦的。 其實,這是有意把禮神聖化的一種方法。 自然界中的「禮」,與人類社會中的 禮是兩碼事:前者非關人力,後者則完全是人力造就的。 (4)余:我。 大行:秦官名,主管禮儀。 (5)三代:指夏、商、週三個朝代。 損益:減少為損,增加為益。 (6)乃:於是。 緣:緣故,因由。 這裡作動詞用,可譯為「沿」字。 人情:人具有的各種情感。 《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者不學而能」。 禮:就是維護社會等級和秩序的規定或制度。 古人有許多種解釋,《史記·正義》說:「天地位,日月明,四時序,陰陽和,風雨節,群品滋茂,萬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貴賤有序,鹹謂之禮。 」把禮擴大到了人類社會以外的普通客體,這是儒者的普遍認識。 又如《禮記·禮器》說:「禮也者,猶體也」。 在《禮記·序》中,孔穎達引賀瑒的話解釋說:這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物體,「言萬物貴賤、高下、小大、文質,各有其體」;二是指禮體,「言聖人製法,體此萬物,使高下貴賤各得其宜。 」前者是指萬物的區別,或者說是秩序、等級,是客觀的;後者指維護這種區別的制度,是人為的。 後者才是真正的禮。 儒者為了把 禮固定化,神聖化,才故意與事物固有的區別相混淆。 (7)人性:古人認為,人的情感之中先天具有的部分,叫做人性。 如《禮記·中庸》說:「天命之謂性」。 (8)尚:久遠。 (9)人道:做人的道理。 這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古人有許多說法:《易經·說卦》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意思是,人道就是指仁義;《禮記·喪服小記》說: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又 有「君子之道」,小人之道等等。 《史記·禮書》中所說的人道是指《喪服小記》中那種關乎人際之間等級關係的人道。 經緯:即縱橫,方方面面。 十規矩:準則、標準。 貫:貫穿。 (11)這句話的意思是,使天下人有共同的意識和行動。 海內,四海之內。 (12)駕乘:即車馬。 駕為車,乘為馬。 (13)金輿:古代車由三大部分組成,上為車蓋,下為車輪,中間的部分稱為輿(參見《周禮·考工記》「輿人為車」條)。 輿就是俗話說的車架子或車盤,此處泛指車。 金輿就是用金裝飾的車子。 錯衡:車轅頭上的橫木叫做衡,又名車軛(《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邢昺疏:「衡,軛也」)。 鑲嵌花紋的車軛,稱為錯衡。 (14)五色:青、黃、赤、白、黑稱為五色。 此處泛指一切漂亮的色彩。 (15)黼黻文章:《周禮·考工記》說:「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 意思是青、赤、白、黑四種色彩,兩兩組合成的花紋,分別稱為黼黻文章。 又《尚書·益稷》「黼黻」孔疏說:「黼文如斧形,蓋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黻謂兩『已』相背,謂刺繡 為『已』字,兩『已』字相背也。 」文章的花紋也是固定的,如《周禮·司服》注所說:「古天子冕服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之類。 表:動詞,表而出之的意思。 能:之省文,同「態」字。 (16)八音:八類樂器發出的聲音,這裡泛指樂聲。 八類樂器名見《周禮·大師》:「播之以八音:金、石、土、草,絲、木、匏、竹」。 (17)五味:酸、辣、苦、甜、鹹,合稱五味,此處泛指各種美好的滋味。 (18)庶羞:泛指美味食品。 《周禮·膳夫》「羞用百二十品」,鄭註:「羞出於牲及禽獸;以備滋味,謂之庶羞」。 意思是,肉類食品稱為羞;各種滋味齊備的羞稱為庶羞。 庶,就是眾多的意思。 (19)酸鹹:酸味、鹹味。 這裡泛指滋味,可譯為或酸或鹹。 (20)琢磨:玉、石的加工方法。 《爾雅·釋器》說:「玉謂之琢,石謂之磨」。 圭璧:玉器。 大圭又名珽,就是笏板。 璧是圓片形玉器,中有圓孔。 璧徑稱為羨,孔稱為好,邊稱為肉。 《爾雅·釋器》說:「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yuan,院),肉好若一謂之環」。 即只有邊是孔徑尺寸二倍左右的才稱為璧。 如《周禮·考工記·玉人》說:「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 又解:圭璧為同一物名。 如《周禮·玉人》說:「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 按鄭玄的解釋,圭璧就是「其邸(即「底」字,指圭下部)為璧的圭。 (21)大路:相傳是殷王使用的車子,木製,以其簡質近古,周朝以後祭天時使用。 《禮記·明堂位》說:「大路,殷路也」。 鄭玄註:「大路,木路也。 」「漢 祭天乘殷之路也,今謂之桑根車也」。 古書對大路的解釋很多,除木路之外,又有玉路、金路、革路等,還有的認為凡天子賜於臣下之車,都稱為大路(參見《左傳》「僖28」、「定4」、「襄19」注等)。 越席:即蒲草蓆。 (22)皮弁布裳:以白鹿皮做冠,白繒布為裳,是天子朝服之一。 與皮弁相配的衣裳(上身所著為衣,下身所著為裳)都用素繒布。 不加染色,也是表示儉樸的意思。 (23)朱弦洞越:《集解》引鄭玄語:「朱弦,練朱絲絃也。 越,瑟底孔。 」「練朱絲絃」是指用經過搗練的熟絲,染成朱紅色,製成的弦。 熟絲製成的弦,柔軟堅韌,彈性好。 (24)大羹:又作泰羹。 淡肉湯。 玄酒:祭祀時用酒之中最尊貴的一種,是用水代替的酒。 (25)淫侈:《爾雅·釋詁》:「淫,大也」。 侈即奢侈。 故淫侈的意思是大奢侈,或謂之太奢侈、過分奢侈。 (26)雕敝:即因彫零而破敝,可譯為衰敗。 (27)序:次序、秩序,即等級。 (28)黎庶:黎民、庶民的省稱。 分:分別,分野。 (29)節文,有節制的文飾。 文就是文采、裝飾。 (30)禘:四時祭名。 灌:祭祀中的一個步驟,指以酒灌地。 周衰,禮廢樂壞(1),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備三歸(2)。 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3)。 自子夏,門人之高弟也(4),猶云「出見紛華盛麗而說(5),入聞夫子之道而樂(6),二者心戰,未能自決」,而況中庸以下(7),漸漬於失教(8),被服於成俗乎(9)?孔子曰「必也正名」十,於衛所居不合。 仲尼沒後(11),受業之徒沈湮而不舉(12),或適齊、楚(13),或入河海(14),豈不痛哉! 第7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7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