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為《禮記·樂記》文。 《正義》引皇甫侃的話說:此章「備言音聲所起,故名《樂本》。 夫樂之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樂(le),樂(yue)聲從心而生;一是樂(yue)感人心,心隨樂(yue)聲而變也。 」(2)比:隨著、順著。 《易經·比卦》彖辭說:「比,輔也。 下順從也。 」樂之:樂讀如yue,做動詞用,全句的意思是,順著音調的變化,而將它音樂化,或說是將它變成為樂。 怎樣變?《樂記》孔穎達疏說是「言以樂器次比音之歌曲而樂器播之。 」用白話說就是隨音調的變化,用樂器演奏之。 (3)干戚羽旄:按《樂記》鄭玄的解釋,干就是盾牌,戚指斧(兵器)。 這兩種是周武王所制《武》舞中,舞人手執的器具;羽指雄性山雞尾,旄指旄牛尾。 這兩種是文舞中舞人手執的器具。 (4)由:因緣、緣故。 此句硬譯應是:由於樂的緣故,音才發生變化,產生新的樂西。 或者說,以樂為目的,音產生了新的東西。 意譯就是:樂是音產生的。 (5)□(ji□o,焦):《樂記》鄭玄釋為急。 殺(shai,曬):衰減。 《儀禮·士冠》:「以官爵人,德之殺也。 」鄭玄注說:「殺,猶衰也。 」□而殺:孔穎達釋為「踧(cu,同蹙。 意為迫促)急而速殺也。 」就是促急而迅速減弱謂為□殺。 (6)嘽(ch□n,產):寬舒。 又讀如單(d□n)、灘(t□n)等,都有寬舒意。 如《詩·大雅·崧高》:「徒御嘽嘽(讀t□n)」毛註:「嘽嘽安舒,言得禮也。 」故嘽以緩就是寬緩的意思。 《樂記》孔穎達疏說:「嘽,寬也。 若外境所善,心必歡樂。 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也。 」(7)廉:不苟微細謂之廉。 廉原是古代數學名詞,如左圖,將225開方:先破十為方,其積100,所餘小方為隅,長方為廉。 方、廉、隅相加為積225。 方是開方所得大數,廉隅是剩餘的小數,或說是邊、角微細的部分。 故古人又以廉為稜,隅為角(《廣雅》)。 此處所謂直以廉是邊、角分明,絕無邪曲的意思。 《樂記》孔穎達疏說:「直謂不邪也;廉,廉隅也」。 「嚴敬在心,則其聲正直而有廉隅不邪曲也。 」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1)。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正和(2);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3);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聲音之道,與正通矣。 宮為君(4),商為臣(5),角為民(6),徵為事(7),羽為物(8)。 五者不亂,則無惉懘之音矣(9)。 宮亂則荒十,共君驕;商亂則捶(11),其臣壞;角亂則憂(12),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 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 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比於慢矣。 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 第7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7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