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察日、月的運行,可以揆度出歲星是順行還是逆行。 這是由於日、月、歲星運行各有常度,觀察它們間的位置關係,就可判定歲星的運行逆順。 按《漢書·律歷表》,歲星晨見時,最初去日半次(歲在日後約15°),日每天東行1度,歲星東行度,121天以後,歲星停止不行,約經25日,反向西行,(與日行相反),每天行度,84天後,又停留不行,經天,復又東行,每天行度,約行111天多伏而不見。 自晨始見至此為一見,共365日餘,除去逆行度數,歲星實行度為30度有零。 伏33天多,歲星行3度多,重又出現。 一見之後,歲星由在日後15°,變成在日前15°,再見時又回到日後15°。 按:自此以下為第二章五緯。 (2)按五行理論,歲星屬木,又稱木星;熒惑屬火,為火星;填(又作鎮)星屬土,名土星;太白屬金,為金星;辰星屬水,為水星。 五星與五方相配:歲星東方,熒惑南方,填星中央,太白西方,辰星北方。 所以對於歲星說:「曰東方木」。 其餘各星不另注。 (3)五星季節相配:歲星主春,熒惑主夏,填星主長夏,太白主秋,辰星主冬。 長夏有幾種不同解釋,其一為季夏說:以夏歷六月為長夏;其二,土不主時說:認為長夏僅有其名,不包括時日;其三,分王四季說:是將四季天數分作五份,每份約73日餘;每季三個月為91天多,除去73日餘,剩約18天多;這樣每季中前73日餘分屬於春、夏、秋、冬四季,所餘18天多歸入長夏。 每季18天多,四季相加也是73日多。 其餘各星不另注。 (4)十天干又稱十日,五星與十日相配:歲星為甲乙、熒惑為丙丁,填星為戊己,太白為庚辛,辰星為壬癸。 所以歲星說是「日甲乙」,余不另注。 (5)五星與五常相配:歲星為仁,熒惑為禮,填星為信,太白為義,辰星為智。 把禮、義、仁、智、信作為五常,出於董仲舒(約與司馬遷同時期人),盛於東漢以後。 所以司馬遷所說的五常與以上有所不同,認為歲星為義,熒惑為禮,填星為德,太白為殺,辰星為刑。 所以,對於歲星說:「義失者,罰出歲星」,他星相似,不另注。 (6)意思是天降懲罰,由歲星表現出來。 表現形式大致是:運行失度(或贏或縮)、星變色、芒角、動搖、陵犯斗守之類。 (7)以其所在星宿判定相應分野的吉凶。 捨,星宿。 二十八宿又稱二十八捨,捨或宿的含意都是日月運行中的止宿地。 如月亮日行一宿(捨),約二十八日(二十七日會)行一周天;命國,對該國吉凶下斷語。 (8)《漢書·天文志》「罰」作「伐」,從上下文看,《漢書·天文志》是。 (9)趨捨而前:運(趨)行到了當至之捨的前面。 即比正常運行超前了。 十退捨:退到了當至之捨的後面。 即比正常運行落後了。 (11)復:止息。 解除役事稱為復。 有兵不復就是兵役不得解除,即戰事不止的意思。 (12)將:指軍將之將。 □其餘各星相從聚集在歲星所在的星宿之中。 歲星在此捨是正常行度,其餘不見得是正常行度。 述其餘各星都有此語,含意與此同,如辰星為正常度,其餘不一定是正常行度,那末,佔在辰星。 余仿此。 不另注。 以攝提格歲(1):歲陰左行在寅(2),歲星右轉居丑。 正月(3),與斗、牽牛晨出東方(4),名曰監德。 色蒼蒼有光(5)。 其失次,有應見柳(6)。 歲早,水;晚,旱。 歲星出,東行十二度(7),百日而止,反逆行:逆行八度,百日復東行。 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歲而周天。 出常東方,以晨;入於西方,用昏。 單閼歲:歲陰在卯,星居子(8)。 以二月與婺女、虛、危晨出,曰降入。 大有光。 其失次,有應見張。 (名曰降入)其歲大水。 執徐歲:歲陰在辰,星居亥。 以三月(居)與營室、東壁晨出(9),曰青章。 青青甚章。 其失次,有應見軫。 (曰青章)歲早,旱;晚,水。 大荒駱歲:歲陰在巳,星居戌。 以四月與奎、婁(胃昴)晨出,曰跰踵十。 熊熊赤色,有光。 其失次,有應見亢。 敦牂歲:歲陰在午,星居酉。 以五月與胃、昴、畢晨出,曰開明。 炎炎有光。 偃兵;唯利公王(11),不利治兵。 其失次,有應見房。 歲早,旱;晚,水。 葉洽歲:歲陰在未,星居申。 以六月與觜觿、參晨出,曰長列。 昭昭有光。 利行兵。 其失次,有應見箕。 涒灘歲:歲陰在申,星居未。 以七月與東井、輿鬼晨出,曰大音。 昭昭白。 其失次,有應見牽牛。 作鄂歲:歲陰在酉,星居午。 以八月與柳、七星、張晨出,曰(為)長王。 作作有芒(12)。 國其昌,熟谷。 其失次,有應見危。 (曰大章)有旱而昌,有女喪,民疾。 閹茂歲:歲陰在戌,星居巳。 以九月與翼、軫晨出,曰天睢。 白色大明。 其失次,有應見東壁。 歲水,女喪。 大淵獻歲:歲陰在亥,星居辰。 以十月與角、亢晨出,曰大章。 蒼蒼然,星若躍而陰出旦□,是謂「正平」。 起師旅,其率必武□;其國有德,將有四海。 其失次,有應見婁。 困敦歲:歲陰見子,星居卯。 以十一月與氐、房、心晨出,曰天泉。 玄色甚明。 江池其昌□,不利起兵。 其失次,有應(在)〔見〕昴。 赤奮若歲:歲陰在丑,星居寅。 以十二月與尾、箕晨出,曰天皓□。 黫然黑色甚明□,其失次有應見參。 (1)即寅歲。 《爾雅·釋天》說「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z□ng髒),在未曰協洽(《天官書》作「葉洽」,洽讀如夾),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天官書》為「作鄂」),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 」所以攝提格歲就是寅歲,單閼歲為卯歲,余同,不另注。 (2)歲陰:就是太歲。 一說:太歲與歲陰不同。 歲陰又名太陰,亦名青龍,與太歲一樣也是左轉周行十二辰,而常在太歲以前二辰。 但觀《史記》所載:先說「攝提格歲」,由《爾雅》知,是指「太歲在寅」之歲,下面又說「歲陰左行在寅」,太歲、歲陰都在寅,歲陰並沒有超前二辰。 所以不取此說。 左行:自東向西行,與天行或十二辰方向相同,所以寅年在寅,卯年在卯,歲行一辰,後不另注。 (3)夏歷正月,即建寅之月。 此處說「正月」,是為了點明太陽所在位置。 太陽每歲行天一周,每月(太陽月)行一辰。 點明月份也就點明了太陽所在辰次,下面說歲星與某星晨見東方才有意義。 按《淮南子·天文訓》載,太陽位置是:「正月建營室,二月建奎婁,三月建胃,四月建畢,五月建東井,六月建張,七月建翼,八月建亢,九月建房,十月建尾,十一月建牽牛,十二月建虛。 」建某的意思就是日在某宿。 (4)參見附圖,圖中外層圓周是恆星附著在天球上的位置,它們隨天球一起左轉;次層圓周中「正月」、「二月」等文字所在處,為太陽在相應月份中的位置,如正月在室宿、二月在奎、婁二宿間,三月在胃宿等;三層、四層、最內層分別為相應的次名、辰名、日名。 由圖可見,正月,太陽在室宿,歲陰在寅位,歲星在丑位,當太陽與室宿一起轉到東方地平線下,將要露出地面時(即晨時),歲星與斗宿、牛宿一起都在東方天空中,隨著天球的運轉,越升越高。 所以《天官書》說:正月,歲星「與斗、牽牛晨出東方」。 第二年,歲陰左行一次,由寅到卯;歲星右行一次,由丑到子。 當年二月,太陽與奎、婁二宿一起運轉到東方地平線下時,在子位的歲星與女、虛、危三宿一起正好處在東方天空,所以《天官書》說「二月與婺女、虛、危晨出」。 第三年歲星由子位右轉到亥位, 第7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7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