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旁氣。 常見的是一種繞日的彩色圓環,內紅外紫。 (2)鈞:同均。 (3)重抱:繞日的半環狀雲氣,稱為抱;抱有兩層以上稱為重抱。 見《晉書·天文志》:「日旁如半環,向日為抱」。 (4)破即破走。 《晉書·天文志》說:「日一抱一背為破走」。 抱已如前述,背,上書說:「青赤氣如月初生,背日者為背。 又曰背氣青赤而曲,外向」。 即抱氣向日,背氣背日。 (5)背氣象徵不和。 (6)直氣象徵自立為君主侯王。 直,直氣。 《晉書·天文志》說:「清赤氣長而立日旁為直」。 (7)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為負;形如直狀,其上微起,在日上為戴。 (8)王元啟說「此論圍城之師」。 「圍」一作「圜」,「圜『在中』者,外暈有芒也;『在外』,謂中暈有芒也。 『中勝』,被圍者勝;『外勝』,圍人者勝。 」(9)白虹:通過日的白色光帶,或者在雨幕、霧幕上出現的白色圓弧。 屈:同曲。 十食:同蝕。 □直:當。 當食的部位,即日廓上被食的部位。 月行中道(1),安寧和平。 陰間,多水,陰事。 外北三尺,陰星(2)。 北三尺,太陰(3),大水,兵。 陽間,驕恣。 陽星,多暴獄。 太陽,大旱喪也。 角、天門(4),十月為四月,十一月為五月,十二月為六月,水發,近三尺,遠五尺。 犯四輔(5),輔臣誅。 行南北河,以陰陽言(6),旱水兵喪(7)。 月蝕歲星,其宿地,饑若亡。 熒惑也亂,填星也下犯上,太白也強國以戰敗,辰星也女亂。 (食)〔蝕〕大角,主命者惡之;心,則為內賊亂也;列星,其宿地憂。 月食始日,五月者六(8),六月者五,五月復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五,凡百一十三月而復始(9)。 故月蝕,常也;日蝕,為不臧也十。 甲、乙,四海之外,日用不佔□。 丙、丁,江、淮、海岱也□。 戊、己,中州、河、濟也。 庚、辛,華山以西。 壬、癸,恆山以北。 日蝕,國君;月蝕,將相當之。 (1)中道:房宿四星,上下排列,每兩星之間有一個空間,共有三個空間。 中間的空間為黃道所經,稱中道,是日月的正常通道。 中道以北的空間為陰間,以南的空間為陽間。 (2)在房宿陰間以北三盡遠的地方是陰星所在。 (3)房宿以北,陰星以裡(南),的三尺通道為太陰。 按:陳仁錫認為「陰星」後脫「多亂」二字(由《漢志》可知),衍「北三尺」三字。 是。 下句「陽星」後有「多暴獄」三字,上句「陰星」後若無「多亂」二字,文式不相稱;若「北三尺」三字非衍文,是說陰星以外三尺為太陰,陰星以裡三尺,更無名目,且又無占,不合情理。 去此三字後,房四星與陰星,陽星共六星形成五個空間,中間的一個為中道,中道以北為陰間、太陰、以南為陽間,太陽,秩序井然,更無疏漏。 又王元啟以為:中道以北,依次是太陰和陰間,以南是太陽和陽間,即房宿三間分別為中道,太陰、太陽。 房宿之外才是陰間、陽間。 可備一說。 (4)《索隱》釋為「角間天門」,意思是角宿二星之間的通道叫做天門。 月行其間,當有水發成災。 按《石氏星經》說:「左角為天田,右角為天門」,角宿右方(南)二星為天門星。 所以,此句應釋為「角與天門之間」。 (5)四輔:《索隱》說:「房四星也。 房以輔心,故曰四輔」。 (6)月行南北河,吉凶按照行南北河之陰或之陽加以判斷。 按《宋史·天文志》南北河各三星,分別名為南戍、北戌。 「兩河戍間,日月五星之常道也」,月出入兩河間中道,民安歲美無兵;出中道之南(陽),君惡之,大臣不附。 」(7)王元啟說:「陰則言水言兵,陽則言旱言喪也。 (8)每隔五個月一食,連續發生六次。 以下仿此作解。 (9)隔五個月一食的六次,六個月一食的五次,五月一食的復六次,六月一食的一次,五月一食的五次,總計(5×6+6×5+5×6+6+5×5=121)為121月23食。 與文中「113月而復始」懸殊甚大」。 張文虎以《三統歷》每隔月一食的週期推算為:「六月者七,五月者一;又六月者七,五月者一;又六月者六,五月者一」。 十語出《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毛註:「臧,善也。 」□集解》引晉灼語說:「海外遠,甲乙日時不以占候」。 □丙、丁主南方,以江、淮、海岱為對應地區,所以,丙、丁日占江、淮、海岱。 以下同:戍、己主中央,所以占中州、河、濟地區;庚、辛主西方,占華山以西;壬、癸主北方,戰恆山以北地區。 國皇星,大而赤,狀類南極(1)。 所出,其下起兵,兵強;其沖不利(2)。 昭明星,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 所出國,起兵,多變。 五殘星(3),出正東東方之野。 其星狀類辰星,去地可六文。 大賊星(4),出正南南方之野。 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有光。 司危星,出正西西分之野。 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類太白。 獄漢星,出正北北方之野。 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察之中青。 此四野星所出(5),出非其方,其下有兵,沖不利。 四填星,所出四隅(6),去地可四丈。 地維鹹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三丈,若月始出,所見,下有亂;亂者亡,有德者昌。 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 見則滅。 所燭者(7),城邑亂。 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 歸邪出,必有歸國者。 星者,金之散氣,〔其〕本曰火(8)。 星眾,國吉;少則凶。 漢者,亦金之散氣,其本曰水(9)。 漢,星多,多水,少則旱,其大經也。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 其所往者,兵發其下。 天狗,狀如大奔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 所墮及,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 其下圜如數頃田處,上兌者有黃色,千里破軍殺將。 格澤星者,如炎火之狀。 黃白,起地而上。 下大,上兌。 其見也,不種而獲;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蚩尤之旗十,類彗而後曲,像旗。 見則王者征伐四方。 旬始,出於北斗旁,狀如雄雞。 其怒,青黑,像伏鱉。 枉矢,類大流星,蛇行而倉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長庚,如一匹布著天。 此星見,兵起。 星墜至地,則石也。 河、濟之間,時有墜星。 天精而見景星□。 景星者,德星也。 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 (1)南極:南極老人星。 (2)某星之沖,是指與某星以北極為對稱點的天球另一方的星宿。 「其沖不利」是對於它的沖星相對應的地區(即分野)不利。 (3)《正義》說:「見則五分毀敗之征」,因稱五殘。 (4)《正義》說:「一名六賊。 」(5)四野星:指五殘、大賊、司危、獄漢四方所出之星,因名四野。 按:此句原在獄漢星條下,改為另起行。 (6)四隅: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的四維方向,稱四隅。 (7)燭:照。 星光雖明,不是照人。 此處實是指相應分野。 (8)火能克金,火鑠金,金始散。 所以金散為星,火為本原。 (9)《索隱》說:「水生於金,散氣即水氣」。 所以,以水為本。 十彗星中的一種。 對不同形狀的彗星,古人各與專名。 蚩尤之旗,若按俄國天文學家勃烈興基的彗星分類法,彷彿屬於Ⅱ類彗星。 □蛇(yi,夷)行:彎曲而行。 倉黑:青黑色。 □天精:天色晴明。 德星:《集解》說:「有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兩黃星,青方中一黃星,凡三星合為景星」。 《索隱》說:「景星狀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為明。 」 凡望雲氣,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餘(裡)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屬地者三千里。 雲氣有獸居上者,勝。 自華以南(1),氣下黑上赤。 嵩高、三河之郊,氣正赤。 恆山之北,氣下黑上青。 勃、碣、海、岱之間,氣皆黑。 江、淮之間,氣皆白。 徒氣白(2),土功氣黃。 車氣乍高乍下,往往而聚。 騎氣卑而布。 卒氣摶。 前卑而後高者(3),疾;前方而後高者,兌;後兌而卑者,卻。 其氣平者其行徐。 前高而後卑者,不止而反(4)。 氣相遇者,卑勝高,競勝方。 氣來卑而循車通者(5),不過三四日,去之五六里見。 氣來高七八尺者,不過五六日,去之十餘里見。 氣來高丈餘二丈者,不過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見。 第7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7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