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請立七廟,景曰:「何謂七廟?」偉曰:「天子祭七世祖考。 」並請七世諱,景曰:「前世吾不復記,唯記我父名標;且彼在朔州,那得來啖此!」眾咸笑之。 景黨有知景祖名乙羽周者;自外皆王偉制其名位,追尊父標為元皇帝。 景之作相也,以西州為府,文武無尊卑皆引接,及居禁中,非故舊不得見,由是諸將多怨望。 景好獨乘小馬,彈射飛鳥,王偉每禁止之,不許輕出。 景鬱鬱不樂,更成失志,曰:「吾無事為帝,與受擯不殊。 」 壬辰,湘東王以長沙王韶為郢州刺史。 益州長史劉孝勝等勸武陵王紀稱帝,紀雖未許,而大造乘輿車服。 十二月,丁未,謝答仁、李慶緒攻建德,擒元頵、李占送建康,景截其手足以徇,經日乃死。 齊主每出入,常以中山王自隨,王妃太原公主恆為之嘗飲食,護視之。 是月,齊主飲公主酒,使人鴆中山王,殺之,並其三子,謚王曰魏孝靜皇帝,葬于鄴西漳北。 其後齊主忽掘其陵,投梓宮于漳水。 齊主初受禪,魏神主悉寄於七帝寺,至是,亦取焚之。 彭城公元韶以高氏婿,寵遇異於諸元。 開府儀同三司美陽公元暉業以位望隆重,又志氣不倫,尤為齊主所忌,從齊主在晉陽。 暉業于宮門外罵韶曰:「爾不及一老嫗,負璽與人。 何不擊碎之!我出此言,知即死,爾亦詎得幾時!」齊主聞而殺之,及臨淮公元孝友,皆鑿汾水冰,沉其屍。 孝友,彧之弟也。 齊主嘗剃元韶鬢鬚,加之粉黛以自隨,曰:「吾以彭城為嬪禦。 」言其懦弱如婦人也。 世祖孝元皇帝上 太宗簡文皇帝下承聖元年(壬申,公元五五二年) 春,正月,湘東王以南平內史王褒為吏部尚書。 褒,騫之孫也。 齊人屢侵侯景邊地,甲戌,景遣郭元建帥步軍趣小峴,侯子鑒帥舟師向濡須,己卯,至合肥;齊人閉城不出,乃引還。 丙申,齊主伐庫莫奚,大破之,俘獲四千人,雜畜十餘萬。 齊主連年出塞,給事中兼中書舍人唐邕練習軍書,自督將以降勞效本末及四方軍士強弱多少,番代往還,器械精粗,糧儲虛實,靡不諳悉。 或于帝前簡閲,雖數千人,不執文簿,唱其姓名,未嘗謬誤。 帝常曰:「唐邕強干,一人當千。 」又曰:「邕每有軍事,手作文書,口且處分,耳又聽受,實異人也!」寵待賞賜,群臣莫及。 魏將王雄取上津、魏興,東梁州刺史安康李遷哲軍敗。 降之。 突闕土門襲擊柔然,大破之。 柔然頭兵可汗自殺,其太子庵羅辰及阿那瑰從弟登注俟利、登注子庫提並帥眾奔齊,餘眾復立登注次子鐵伐為主。 土門自號伊利可汗,號其妻為可賀敦,子弟謂之特勒,別將兵者皆謂之設。 湘東王命王僧辯等東擊侯景。 二月,庚子,諸軍發尋陽,舳艫數百里。 陳霸先帥甲士三萬,舟艦二千,自南江出湓口,會僧辯于白茅灣,築壇歃血,共讀盟文,流涕慷慨。 癸卯,僧辯使侯瑱南陵、鵲頭二戍,克之。 戊申,僧辯等軍于大雷;丙辰,發鵲頭。 戊午,侯子鑒還至戰鳥,西軍奄至,子鑒驚懼,奔還淮南。 侯景儀同三司謝答仁攻劉神茂于東陽,程靈洗、張彪皆勒兵將救之,神茂欲專其功,不許,營于下淮。 或謂神茂曰:「賊長於野戰,下淮地平,四面受敵,不如據七里瀨,賊必不能進。 」不從。 神茂偏裨多北人,不與神茂同心,別將王曄、酈通並據外營,降于答仁,劉歸義、尹思合等棄城走。 神茂孤危,辛未,亦降于答仁,答仁送之建康。 癸酉,王僧辯等至蕪湖,侯景守將張黑棄城走。 景聞之,甚懼,下詔赦湘東王繹、王僧辯之罪,眾咸笑之。 侯子鑒據姑孰南洲以拒西師,景遣其黨史安和等將兵二千助之。 三月,己巳朔,景下詔欲自至姑孰,又遣人戒子鑒曰:「西人善水戰,勿與爭鋒;往年任約之敗,良為此也。 若得步騎一交,必當可破,汝但結營岸上,引船入浦以待之。 」子鑒乃舍舟登岸,閉營不出。 僧辯等停軍蕪湖十餘日,景黨大喜,告景曰:「西師畏吾之強,勢將遁矣,不擊,且失之。 」景乃覆命子鑒為水戰之備。 丁丑,僧辯至姑孰,子鑒帥步騎萬餘人度洲,于岸挑戰,又以鳥了千艘載戰士。 僧辯麾細船皆令退縮,留大艦夾泊兩岸。 子鑒之眾謂水軍欲退,爭出趨之;大艦斷其歸路,鼓噪大呼,合戰中江,子鑒大敗,士卒赴水死者數千人。 子鑒僅以身免,收散卒走還建康,據東府。 僧辯留虎臣將軍莊丘慧達鎮姑孰,引軍而前,歷陽戍迎降。 景聞子鑒敗,大懼,涕下覆面,引衾而臥,良久方起,嘆曰:「誤殺乃公!」 第4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4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