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可汗誇呂,雖通使于魏而寇抄不息,宇文泰將騎三萬逾隴,至姑臧,討之。 誇呂懼,請服;既而復通使于齊。 涼州刺史史寧覘知其還,襲之於赤泉,獲其仆射乞伏觸狀。 陸納夾岸為城,以拒王僧辯。 納士卒皆百戰之餘,僧辯憚之,不敢輕進,稍作連城以逼之。 納以僧辯為怯,不設備;五月,甲子,僧辯命諸軍水陸齊進,急攻之,僧辯親執旗鼓,宜豐侯循身受矢石,拔其二城;納眾大敗,步走,保長沙。 乙丑,僧辯進圍之。 僧辯坐壟上視築圍壘,吳藏、李賢明帥鋭卒千人開門突出,蒙楯直進,趨僧辯。 時杜崱、杜龕並侍左右,甲士衛者止百餘人,力戰拒之。 僧辯據胡床不動,裴之橫從旁擊藏等,藏等敗退,賢明死,藏脫走入城。 武陵王紀至巴郡,聞有魏兵,遣前梁州刺史巴西譙淹還軍救蜀。 初,楊乾運求為梁州刺史,紀以為潼州;楊法琛求為黎州刺史,以為沙州:二人皆不悅。 乾運兄子略說乾運曰:「今侯景初平,宜同心戮力,保國寧民,而兄弟尋戈,此自亡之道也。 夫木朽不雕,世衰難佐。 不如送款關中,可以功名兩全。 」乾運然之,令略將二千人鎮劍閣,又遣其婿樂廣鎮安州,與法琛皆潛通於魏。 魏太師泰密賜乾運鐵券,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 尉遲迥以開府儀同三司侯呂陵始為前軍,至劍閣,略退就樂廣,翻城應始,始入據安州。 甲戌,迥至涪水,乾運以州降。 迥分軍守之,進襲成都。 時成都見兵不滿萬人,倉庫空竭,永豐侯捴嬰城自守,迥圍之。 譙淹遣江州刺史景欣、幽州刺史趙拔扈援成都,迥使原珍等擊走之。 武陵王紀至巴東,知侯景已平,乃自悔,召太子圓照責之,對曰:「侯景雖平,江陵未服。 」紀亦以既稱尊號,不可復為人下,欲遂東進。 將卒日夜思歸,其江州刺史王開業以為宜還救根本,更思後圖;諸將皆以為然。 圓照及劉孝勝固言不可,紀從之,宣言于眾曰:「敢諫者死!」己丑,紀至西陵,軍勢甚盛,舳艫翳川。 護軍陸法和築二城于峽口兩岸,運石填江,鐵鎖斷之。 帝拔任約于獄,以為晉安王司馬,使助法和拒紀,謂之曰:「汝罪不容誅,我不殺汝,本為今日!」因撤禁兵以配之,仍許妻以廬陵王續之女,使宣猛將軍劉棻與之俱。 庚辰,巴州刺史余孝頃將兵萬人會王僧辯于長沙。 豫章太守觀寧侯永,昏而少斷。 左右武蠻奴用事,軍主文重疾之。 永將兵討陸納,至宮亭湖,重殺蠻奴。 永軍潰,奔江陵。 重將其眾奔開建侯蕃,蕃殺之而有其眾。 六月,壬辰,武陵王紀築連城,攻絶鐵鎖,陸法和告急相繼。 上復拔謝答仁于獄,以為步兵校尉,配兵使助法和;又遣使送王琳,令說諭陸納。 乙未,琳至長沙,僧辯使送示之,納眾悉拜且泣,使謂僧辯曰:「朝廷若赦王郎,乞聽入城。 」僧辯不許,復送江陵。 陸法和求救不已,上欲召長沙兵,恐失陸納,乃復遣琳許其入城。 琳既入,納遂降,湘州平。 上復琳官爵,使將兵西援峽口。 甲辰,齊章武景王庫狄干卒。 武陵王紀遣將軍侯睿將眾七千,築壘與陸法和相拒。 上遣使與紀書,許其還蜀,專制一方;紀不從,報書如家人禮。 陸納既平,湘州諸軍相繼西上,上復與紀書曰:「吾年為一日之長,屬有平亂之功,膺此樂推,事歸當璧。 倘遣使乎,良所遲也。 如曰不然,于此投筆。 友于兄弟,分形共氣,兄肥弟瘦,無復相見之期,讓棗推梨,永罷歡愉之日。 心乎愛矣,書不盡言。 」紀頓兵日久,頻戰不利,又聞魏寇深入,成都孤危,憂懣不知所為。 乃遣其度支尚書樂奉業詣江陵求和,請依前旨還蜀。 奉業知紀必敗,啟上曰:「蜀軍乏糧,士卒多死,危亡可待。 」上遂不許其和。 紀以黃金一斤為餅,餅百為篋,至有百篋,銀五倍于金,錦罽、繒彩稱是,每戰,懸示將士,不以為賞。 寧州刺史陳智祖請散之以募勇士,弗聽,智祖哭而死。 有請事者,紀辭疾不見,由是將卒解體。 第4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4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