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不黨(1),易而無私(2),決然無主(3),趣物而不兩(4),不顧於慮(5),不謀於知(6),於物無擇(7),與之俱往。 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彭蒙、田駢、慎到聞其風而悅之(8)。 齊萬物以為首(9),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10),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11)。 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選則不遍(12),教則不至(13),道則無遺者矣(14)。 」是故慎到棄知去己(15),而緣不得已(16)。 泠汰於物(17),以為道理。 曰知不知(18),將薄知而後鄰傷之者也(19)。 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20);縱脫無行,而非天下之大聖(21);椎拍烷斷(22)與物宛轉(23);舍是與非,苟可以免,不師知慮(24), 不知前後,魏然而已矣(25)(,) 。 推而後行,曳而後往(26)。 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27)全而無非(28)動靜無過(29))(,) 未嘗有罪(30)。 是何故(31)?夫無知之物(32),無建(,) 己之患(33),無(,) 用知之累(34,動靜不離於理(35),是以終身無譽(36)。 故曰至於若無知之物而已(37),無用賢聖。 夫塊不失道(38)。 豪桀相與笑之曰(39):「慎到之道(40),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41),適得怪焉(42)。 」田駢亦然,學于彭蒙,得不教焉(43)。 彭蒙之師曰(44):「古之道人(45),至於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46)。 其風■然(47),惡可而言(48)?」常反人(49),不見觀(50),而不免於魭斷(51)。 其所謂道非道(52),而所言之韙不免於非(53)。 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 雖然,概乎皆嘗有聞者也(54)。 [注釋] (1)公:公正。 黨:一作當,偏黨。 (2)易:平易,平允。 (3)決然:如水決於東則東流,決於西則西流的樣子,引申為隨和。 無主:指沒有自我偏見。 (4)趣物而不兩:隨物而趨沒有二意。 趣,通趨。 (5)不顧:指不顧於慮,不慮過去。 (6)不謀於知:不用智慧,即指不謀其將來。 (7)無擇:無選擇。 (8)彭蒙:齊人。 田駢:齊人。 慎到:趙人。 說:通悅。 (9)齊:齊萬物之齊。 首:首要。 (10)覆:遮蓋,掩蓋。 (11)包:包容辯:分辯。 (12)選:選擇。 偏:同遍,全。 (13)不至:不能達到,不能備至。 (14)無遺,無遺漏。 (15)去已:拋開自己成見。 (16)緣:因循,因順。 (17)泠(Iing)汰:聽從自然,任其自然。 (18)知不知:把知當作無知。 (19)將:要,薄知:鄙薄知識。 鄰傷:毀傷。 (20)謑髁(xlkel):兒戲,隨便的樣子。 無任:無能力。 尚賢:推選賢能。 (21)縱脫:放任。 無行:不修德行。 (22)椎拍:推撲順遂。 輐(wan)斷,即下文鯇斷,沒有棱角。 (23)物:指事。 宛轉:婉曲,相應變化。 (24)師:用,任憑。 (25)魏:通巍,獨立不動。 (26)曳:拖。 (27)隧:轉動,旋轉。 (28)全,全面,整體。 無非:無偏。 全而無非:自全而入無非責。 (29)動靜:運動靜止。 無過:沒有過失。 (30)未嘗有罪,不曾有什麼罪責。 (31)是:這,此。 (32)知:知覺,知識。 物:物件,東西。 (33)無建己之患:指沒有建立自己而產生敵對的憂患,這是指去己的思想。 (34)無用知之累:指不用知慮就沒有牽累,用知則爭,爭則牽累,放棄知慮則無爭,無爭則無累。 這講棄知的思想。 (35)理:指規律。 (36)無譽:任何罪都從譽生,無譽就無罪過,這是去譽的思想。 (37)故曰:指慎子說的話。 至:到達,達到。 若:象。 已:罷了。 (38)塊:土塊。 道:規律。 (39)笑:譏笑。 (40)道:學說。 (41)生人:活人。 行:施行。 理:道理。 第2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2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