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 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 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 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惭,遽出就坦谢。 复病甚,盈珍以甲士五百内牙中,封府库,举军大恐。 坦劝止之,军乃安。 复卒,诏姚南仲代之。 盈珍以南仲本书生,易之,曰:「是将材邪?」坦私谓人曰:「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 我留,恐及祸。 」乃从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 盈珍果与南仲不相中,幕府多黜死者。 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请申十日。 不听。 坦谕县人第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由是知名。 累为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赤县尉为台所按,京兆尹密救之,帝遣中人就释。 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 」遂下诏,乃释。 数月迁中丞。 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 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 」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帝纳之。 李锜诛,有司将毁其祖墓,坦上疏谏止。 裴均为仆射,将居谏议、常侍上,坦引故事及姚南仲旧比。 均曰:「南仲何人?」曰:「守正而不交权幸者。 」均怒,遂罢为左庶子。 数月,拜宣歙池观察使。 初,刘辟婿苏强坐诛。 强兄弘,宦晋州,自免去,人莫敢用者。 坦奏「弘有才行,其弟从辟时,距三千里,宜不通谋,今坐废,非用人意」,因请署判官,帝曰:「使强不诛,尚录其材,况彼兄耶?」时江淮旱,谷踊贵,或请抑其价。 坦曰:「所部地狭,谷来他州,若直贱,谷不至矣,不如任之。 」既而商以米坌至,乃多贷兵食出诸市,估遂平。 再迁户部侍郎,判度支。 或告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时,畜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 坦遣吏验,未反,帝迟之,更遣中人刘泰昕往。 坦曰:「事付有司,而又遣宦官,岂有司不足信乎?」三奏,帝乃止。 表韩重华为代北水运使,开废田,列壁二十,益兵三千人,岁收粟二十万石。 河毁西受降城,宰相李吉甫议徙天德。 坦以为:「城当碛口,得制北狄之要,美水丰草,边鄣所利。 若避河流,不过退徙数里,奈何徇一时省费,堕万世策邪?天德故城,地壤墝瘠,北倚山,去河远,烽候无所统接,虏骑唐突,势不容知,是无故而蹙地二百里,故曰非便。 」城使周怀义亦以为言。 吉甫不悦,出坦为东川节度。 后数月,怀义忧死,燕重旰代之,遂徙天德。 师人怨,杀重旰,覆其家。 初,坦与宰相李绛议多协,绛藉为己助,及坦出半岁而绛罢。 治东川,尽蠲山泽盐井榷率之籍。 吴少诚之诛,诏以兵二千屯安州,坦每朔望使人问其父母妻子,视疾病医药,故士皆感慰,无逃还者。 惟请收军吏闰月粮助行营,为人所非。 元和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赠礼部尚书。 旧制,官、阶、勋俱三品始听立戟,后虽转四品官,非贬削者戟不夺。 坦为户部侍郎时,阶朝议大夫,勋护军,以尝任宣州刺史三品,请立戟,许之。 时郑余庆淹练旧章,以为非是。 为宪司劾正,诏罚一月俸,夺戟。 自贞元以来,立戟十八家不应令,并追正之。 阎济美者,第进士,有长者名。 贞元末,繇婺州刺史为福建观察使,徙浙西。 为治简易,居镇未尝增常赋。 罢浙西也,方在道,见诏而贡献无所还,故帝为言之。 寻出华州刺史,入为秘书监,以工部尚书致仕。 卒,谥曰温。 柳晟,河中解人。 六世祖敏,仕后周为太子太保。 父潭,尚和政公主,官太仆卿。 晟年十二,居父丧,为身孝。 代宗养宫中,使与太子诸王受学于吴大瓘并子通玄,率十日辄上所学。 既长,诏大瓘等即家教授。 拜检校太常卿。 德宗立,晟亲信用事。 硃泚反,从帝至奉天,自请入京师说贼党以携沮之,帝壮其志,得遣。 泚将右将军郭常、左将军张光晟皆晟雅故,晟出密诏,陈祸福逆顺,常奉诏受命,约自拔归。 要籍硃既昌告其谋,泚捕系晟及常外狱,晟夜半坎垣毁械而亡,断发为浮屠,间归奉天,帝见,为流涕。 乘舆还京师,擢原王府长史。 吴通玄得罪,晟上书理其辜,其弟止曰:「天子方怒,无诒悔!」不听。 凡三上书,帝意解,通玄得减死。 晟累迁将作少监,以护作崇陵,封河东县子,授山南西道节度使。 府兵讨刘辟还,未扣城,复诏戍梓州,军曹怒,胁监军谋变。 晟闻,疾驱入劳士卒,既而问曰:「若等何为成功?」曰:「诛骄不受命者。 」晟曰:「若知刘辟得罪天子而诛之,奈何复欲使后人诛若等耶?」士皆免胄拜,从所徙。 入为将作监。 使回鹘,奉册立可汗,逆谓曰:「属闻可汗无礼自大,去信自疆。 夫礼信不能为,何足奉中国乎?」可汗诸贵人愕然骇,皆跪伏成礼。 还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爵为公。 卒,年六十九,诏从官临吊,赠太子少保。 晟敏于辩,下士乐施。 唯自兴元入朝,贡献不如诏,为御史中丞卢坦所劾,宪宗以其贤,置弗暴云。 崔戎,字可大,玄韦从孙也。 举明经,补太子校书郎。 判入等,调蓝田主簿。 辟淮南李庸阝府。 卫次公代庸阝,宪宗称戎才,故次公倚成于职。 裴度节度太原,署参谋。 时王承宗以镇叛,度请戎往谕,承宗至泣下,乃听命。 入为殿中侍御史,擢累谏议大夫。 云南蛮乱成都,诏戎持节剑南为宣抚使。 奏罢税外姜芋钱;当赋钱者率三之,以其一准缯布,优其估以与民;绥招流亡。 凡废若置,公私莫不便之。 还拜给事中。 出为华州刺史。 吏以故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戎不取。 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钱享军,吾重矫激以夸后人也。 」徙兗海沂密观察使,民拥留于道不得行,乃休传舍,民至抱持取其靴。 时诏使尚在,民泣诣使,请白天子丐戎还,使许诺。 戎恚责其下,众曰:「留公而天子怒,不过斩吾二三老人,则公不去矣。 」戎夜单骑亡去,民追不及乃止。 至兗州,鉏灭奸吏十余辈,民大喜。 岁余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第5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5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