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以文學起家,有名一時,朝廷大典策累以屬之。 多識古文,學奇字,至夜以指畫膚。 文集一百卷。 其為郡有治績,喜作條教,于閭裡立保伍之法,至盜賊不敢發,然人苦煩擾。 治軍尤嚴,敢誅殺,即疾病死喪,拊循甚至。 嘗有龍騎卒戍邊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 時竦在關中,俟其至,召詰之,誅斬殆盡,軍中大震。 其威略多類此。 然性貪,數商販部中。 在并州,使其仆貿易,為所侵盜,至杖殺之。 積家財累鉅萬,自奉尤侈,畜聲伎甚眾。 所在陰間僚屬,使相猜阻,以鈎致其事,遇家人亦然。 子安期,字清卿,以父任為將作監主簿,召試,賜進士出身。 累遷太常博士,擢提點荊湖南道刑獄。 除開封府推官,徙判官,判三司鹽鐵勾院,出為京西轉運使。 盜起部中,剽劫州縣,而光化軍戍卒相繼叛,勢且相合,安期督將吏捕斬殆盡。 徙河東轉運使,累遷尚書工部郎中,徙江、淮發運使,入為三司戶部副使。 會元昊納款,西邊罷兵,命往陝西與諸路經略安撫司議損邊費,頗奏省吏員及汰邊兵之不任役者五萬人。 擢天章閣待制,遂為陝西都轉運使。 徙河北,進兵部郎中。 時竦為樞密使,為請還所遷官,丐淮、浙一郡。 復以為工部郎中、江淮發運使,徙知永興軍。 進龍圖閣直學士、吏部郎中、知渭州。 簡弓箭手,得驍勇萬人為步兵,騎又半之,教以戰陣法,由是土兵勝他路。 又籍塞下閒田,募人耕種,歲得谷數萬斛,以備振發,名曰貸倉。 遷右諫議大夫,進樞密直學士,徙延州。 未至,丁父憂。 服除,辭所進職,復為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讀,提舉集禧觀。 以學士復知延州,州東北阻山,無城郭,虜騎嘗乘之。 安期至,即大築城。 時方暑,士卒有怨言,安期益令廣袤計數百步,令其下曰:「敢言者斬。 」躬自督役,不逾月而就。 元昊請畫疆界,朝廷欲遣使,以問安期。 安期對曰:「此不足煩王人,衙校可辦也。 」議遂決。 暴得疾,卒,詔遣中使護其喪以歸。 安期雖乘世資,頗以才自厲,朝廷數器使之,然無學術,而求入侍經筵,為世所譏。 其奉養聲伎,不減其父雲。 論曰:王欽若、丁謂、夏竦,世皆指為奸邪。 真宗時,海內乂安,文治洽和,群臣將順不暇,而封禪之議成於謂,天書之誣造端於欽若,所謂以道事君者,固如是耶?竦陰謀猜阻,鈎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欽若以臓賄幹吏議,其得免者幸矣。 然而黨惡醜正,幾敗國家,謂其尤者哉。 列傳第四十三 ○陳堯佐兄堯叟弟堯咨從子漸宋庠弟祁 陳堯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 高祖翔,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為閬州閬中人。 父省華字善則,事孟昶為西水尉。 蜀平,授隴城主簿,累遷櫟陽令。 縣之鄭白渠為鄰邑強族所據,省華盡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賴之,徙樓煩令。 端拱三年,太宗親試進士,伯子堯叟登甲科,占謝,辭氣明辨,太宗顧左右曰:「此誰子?」王沔以省華對。 即召省華為太子中允,俄判三司都憑由司,改鹽鐵判官,遷殿中丞。 河決鄆州,命省華領州事。 俄為京東轉運使,超拜祠部員外郎、知蘇州,賜金紫。 時遇水災,省華複流民數千戶,殍者悉瘞之,詔書褒美。 歷戶部、吏部二員外郎,改知潭州。 省華智辨有吏干,入掌左藏庫,判吏部南曹,擢鴻臚少卿。 景德初,判吏部銓,權知開封府,轉光祿卿。 舊制,卿監坐朵殿,太宗以省華權蒞京府,別設其位,升于兩省五品之南。 省華以府事繁劇,請禁賓友相過,從之。 未幾,因疾求解任,拜左諫議大夫,再表乞骸骨,不許,手詔存問,親閲方藥賜之。 三年,卒,年六十八,特贈太子少師。 堯佐進士及第,歷魏縣、中牟尉,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 以試秘書省校書郎知朝邑縣,會其兄堯叟使陝西,發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誣堯佐以事,降本縣主簿。 徙下邽,遷秘書郎、知真源縣,開封府司錄參軍事,遷府推官。 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修孔子廟,作韓吏部祠,以風示潮人。 民張氏子與其母濯于江,鱷魚尾而食之,母弗能救。 堯佐聞而傷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網往捕。 鰐至暴,非可網得,至是,鰐弭受網,作文示諸市而烹之,人皆驚異。 召還,直史館、知壽州。 歲大饑,出奉米為糜粥食餓者,吏人悉獻米至,振數萬人。 徙廬州,以父疾請歸,提點開封府界事,後為兩浙轉運副使。 錢塘江篝石為堤,堤再歲輒壞。 堯佐請下薪實土乃堅久,丁謂不以為是,徙京西轉運使,後卒如堯佐議。 徙河東路,以地寒民貧,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稅。 又減澤州大廣冶鐵課數十萬。 徙河北,母老祈就養,召糾察在京刑獄,為禦試編排官,坐置等誤降官,監鄂州茶場。 天禧中,河決,起知滑州,造木龍以殺水怒,又築長堤,人呼為「陳公堤」。 初營永定陵,復徙京西轉運使,入為三司戶部副使,徙度支,同修《真宗實錄》。 不試中書,特擢知制誥兼史館修撰,知通進、銀台司。 進樞密密直學士、知河南府,徙并州。 每汾水暴漲,州民輒憂擾,堯佐為築堤,植柳數萬本,作柳溪,民賴其利。 召同修《三朝史》,代弟堯咨同知開封府,累遷右諫議大夫,為翰林學士,遂拜樞密副使。 祥符知縣陳詁治嚴急,吏欲罪詁,乃空縣逃去,太后果怒。 而詁連呂夷簡親,執政以嫌不敢辨。 事下樞密院,堯佐獨曰:「罪詁則奸吏得計,後誰敢復繩吏者?」詁由是得免。 以給事中參知政事,遷尚書吏部侍郎。 太后崩,執政多罷,以戶部侍郎知永興軍。 過鄭,為郡人王文吉以變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諷劾治,而事乃辨。 改知廬州,徙同州,復徙永興軍。 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圖京兆城中,前守姜遵盡毀古碑碣充磚甓用,堯佐奏曰:「唐賢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 子孫深刻大書,欲傳之千載,乃一旦與瓦礫等,誠可惜也。 其未毀者,願敕州縣完護之。 」徙鄭州。 會作章惠太后園陵,州供張甚嚴,賜書褒諭。 既而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以災異數見,罷為淮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鄭州。 以太子太師致仕,卒,贈司空兼侍中,謚文惠。 堯佐少好學,父授諸子經,其兄未卒業,堯佐竊聽已成誦。 初肄業錦屏山,後從种放于終南山,及貴,讀書不輟。 善古隷八分,為方丈字,筆力端勁,老猶不衰。 尤工詩。 性儉約,見動物,必戒左右勿殺,器服壞,隨輒補之,曰:「無使不全見棄也。 」號「知餘子」。 自志其墓曰:「壽八十二不為夭,官一品不為賤,使相納祿不為辱,三者粗可歸息于父母棲神之域矣。 」陳摶嘗謂其父曰:「君三子皆當將相,惟中子貴且壽。 」後如摶言。 有《集》三十捲,又有《潮陽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 第2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