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月,復言:「近年以來,諸老凋零,後學晚出,不見前輩,不聞義理,不講綱常,識見卑陋,議論偏詖,更唱迭和,蠱惑人心,此風披扇,為害實深。 乞下臣章,風厲內外,各務靖共,以杜亂萌。 」拜右正言。 又言:「德秀節改聖語,繆謄牒示,導信邪說,簧鼓同流,其或再有妄言,當追削流竄,以正典刑。 」疏既上,遂鏤榜播告天下。 又言:「趣召之人,率皆遲回,久而不至,以要君為高致,以共命為常流,可行而固不行,不疾而稱有疾,比比皆是,相扇成風,欲求難進易退之名,殊失尊君親上之義。 願將趣召之人計其程途,限以時日,使之造朝;其有衰病者,早與改命。 」時召傅伯成、楊簡、劉宰等皆不至,故知孝詆之。 又奏張忠恕落職、鎸秩、罷郡。 知孝拜殿中侍御史,升侍御史。 紹定元年,遷右司諫,進右諫議大夫。 五年,遷工部尚書兼侍讀。 越月,進兵部。 明年,理宗親政,以寶謨閣直學士出知寧國,後省駁之,令提舉嵩山崇福宮。 端平初,監察御史洪咨夔、權直舍人院吳泳交章論駁,鎸秩罷祠。 泳復封駁,繼送婺州居住。 殿中侍御史王遂且論之,再鎸秩,徙瑞州。 知孝起自名家,苟于仕進,領袖庶頑,懷諼迷國,排斥諸賢殆盡。 時乘小輿,謁醉從官之家,侵欲斂積,不知紀極。 紹定末,猶自乞為中丞,世指知孝及梁成大、莫澤為三凶。 卒以貶死,天下快之。 論曰:讀《本政書》,然後知林勛之於井地,可謂密矣。 劉才邵能全名節于權奸之時。 許忻之論和議,最為忠懇,卒以是去國,尤足悲夫。 應孟明、曾三聘之不污韓侂冑,孔子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徐僑之清節,度正之淳敏,牛大年之廉正,陳仲微之忠實,然皆不至于大用,非可惜哉!若乃程珌之竊取富貴,梁成大、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吳泳徐范李韶王邁史彌鞏陳塤子蒙趙與TP李大同黃TU楊大異 吳泳,字叔永,潼川人。 嘉定二年進士,歷官為軍器少監,行太府寺丞,行校書郎,升秘書丞兼權司封郎官,兼樞密院編修官,升著作郎,時暫兼權直舍人院。 輪對,言:「願陛下養心,以清明約己,以恭儉進德,以剛毅發強,毋以旨酒違善言,毋以嬖禦嫉壯士,毋以靡曼之色伐天性。 杜漸防微,澄源正本,使君身之所自立者先有其地。 夫然後移所留之聰明以經世務,移所舍之精神以強國政,移所用之心力以恤罷民,移所當省之浮費以犒邊上久戍之士,則不惟可以消弭災變,攘除姦凶,殄滅寇賊,雖以是建久安長治之策可也。 」 他日入對,又言:「誦往哲之遺言,進謀國之上策,實不過曰內修政事而已。 然所謂內修者,非但車馬器械之謂也。 袞職之闕,所當修也;官師之曠,所當修也;出令之所弗清,所當修也;本兵之地弗嚴,所當修也;直言敢諫之未得其職,所當修也;折衝禦侮之弗堪其任,所當修也。 陛下退修於其上,百官有司交修於其下,朝廷既正,人心既附,然後申警國人,精討軍實,合內修外攘為一事,神州赤縣,皆在吾指顧中矣。 」 火災,應詔上封曰:「京城之災,京城之所見也。 四方有敗,陛下亦得而見之乎?夫慘莫慘于兵也,而連年不戢,則甚于火矣。 酷莫酷于吏也,而頻歲橫徵,則猛於火矣。 閩之民困于盜,浙之民困于水,蜀之民困于兵。 橫斂之原既不澄于上,包苴之根又不絶于下。 譬彼壞木,疾用無枝,而內涸之形見矣。 」 遷秘書少監,兼權中書舍人,尋遷起居舍人兼權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 疏言:「世之識治體而憂時幾者,以為天運將變矣,世道將降矣,國論將更矣,正人將引去而舊人將登用矣。 執持初意,封植正論,茲非砥柱傾頽之時乎?若使廉通敏慧者專治財賦,淑慎曉暢者專禦軍旅,明清敬謹者專典刑獄,經術通明使道訓典,文雅麗則使作訓辭,秉節堅厲使備風憲,奉法循理使居牧守,剛直有守者不聽其引去,恬退無競者不聽其裡居,功名慷慨者不佚之以祠庭,言論闓爽者不置之於外服,隨才器使,各盡其分,則短長小大,安有不適用者哉!」又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 權刑部尚書兼修玉牒,以寶章閣直學士知寧國府,提舉太平興國宮,進寶章閣學士,差知溫州。 赴官,道間聞溫州饑,至處州,乞蠲租科降,救餓者四萬八千有奇,放夏稅一十二萬有奇,秋苗二萬八千有奇,病者復與之藥。 事聞,賜衣帶鞍馬。 改知泉州,以言罷。 所著有《鶴林集》。 徐范,字彞父,福州候官人。 少孤,刻苦授徒以養母。 與兄同舉于鄉,入太學,未嘗以疾言遽色先人。 丞相趙汝愚去位,祭酒李祥、博士楊簡論救之,俱被斥逐。 同捨生議叩閽上書,書已具,有閩士亦署名,忽夜傳韓侂冑將置言者重闢,閩士怖,請削名,范之友亦勸止之。 范慨然曰:「業已書名矣,尚何變?」書奏,侂冑果大怒,謂其扇搖國是,各送五百里編管。 范謫臨海,與兄歸同往,禁錮十餘年。 登嘉定元年進士第。 授清江縣尉,闢江、淮制置司準備差遣。 屬邊事紛糾,營砦子弟募隷軍籍者未及涅,洶洶相驚。 一夕,秉燭招刺千餘人,踴躍爭奮。 差主管戶部架閣,改太學錄,遷國子監主簿。 入對,言:「時平,不急之務、無用之官,猶當痛加裁節,矧多事之秋,所貴全萬民之命,紓一時之急,獨奈何坐視其無救而以虛文自蔽哉!願懲既往之失,廢無用之文,一意養民,以培國本。 」 丐外,添差通判澤州。 湖湘大旱,振救多所裨益。 知邵武軍,尋召赴行在,言:「功利不若道德,刑罰不若恩厚,雜伯不若純王,異端不若儒術,諛佞不若直諫,便嬖不若正人,奢侈不若詩書,盤遊不若節儉,玩好不若宵衣旰食,窮黷不若偃兵息民。 是非兩立,明白易見。 幾微之際,大體所關。 積習不移,治道舛矣。 」遷國子監丞,徙太常丞,權都官郎官,改秘書丞、著作郎、起居郎、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 以朝奉大夫致仕。 卒,贈朝請大夫、集英殿修撰。 李韶,字元善,彌遜之曾孫也。 父文饒,為台州司理參軍,每謂人曰:「吾司臬多陰德,後有興者。 」韶五歲,能賦梅花。 嘉定四年,與其兄寧同舉進士。 調南雄州教授。 校文廣州,時有當國之親故私報所業,韶卻之。 調慶元。 丞相史彌遠薦士充學職,韶不與。 袁燮求學宮射圃益其居,亦不與,燮以此更敬韶。 以廉勤薦,遷主管三省架閣文字,遷太學正,改太學博士。 上封事諫濟王竑獄,且以書曉彌遠,言甚懇到。 又救太學生寧式,迕學官。 丐外,添差通判泉州。 郡守游九功素清嚴,獨異顧韶。 改知道州。 葺周惇頤故居,錄其子孫于學宮,且周其家。 紹定四年,行都災,韶應詔言事。 提舉福建市舶。 會星變,又應詔言事。 入為國子監丞,改知泉州兼市舶。 第2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2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