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受命百餘年,女婦之能以行聞于朝者多矣,不能盡書,采其尤卓異者,具載于篇。 其間有不忍夫死,感慨自殺以從之者,雖或失于過中,然較于苟生受辱與更適而不知愧者,有間矣。 故特著之,以示勸勵之義雲。 崔氏,周術忽妻也。 丁亥歲,從術忽官平陽。 金將來攻城,克之,下令官屬妻子敢匿者死。 時術忽以使事在上黨,崔氏急即抱幼子禎以詭計自言于將,將信之,使軍吏書其臂出之。 崔氏曰:「婦人臂使人執而書,非禮也。 」以金賂吏,使書之紙。 吏曰:「吾知汝誠賢婦,然令不敢違。 」命崔自揎袖,吏懸筆而書焉。 既出,有言其詐者,將怒,命追之。 崔與禎伏土窖三日,得免,既與術忽會。 未幾,術忽以病亡,崔年二十九,即大慟柩前,誓不更嫁,斥去麗飾,服皁布弊衣,放散婢仆,躬自紡績,悉以資產遺親舊。 有權貴使人諷求娶,輒自爬毀其面不欲生。 四十年未嘗妄言笑,預吉會。 治家教子有法,人比古烈婦雲。 周氏,平灤石城人。 年十六適李伯通,生一子,名易。 金末,伯通監豐潤縣,國兵攻之,城破,不知所終。 周氏與易被虜,謂偕行者曰:「人苟愛其生,萬一受辱,不如死也。 」即自投于塹。 主者怒,拔佩刀三刃其體而去,得不死。 遂攜易而逃,間關至汴,績紝以自給,教易讀書有成。 楊氏,東平須城人。 夫郭三,從軍襄陽,楊氏留事舅姑,以孝聞。 至元六年,夫死戍所,母欲奪嫁之,楊氏號痛自誓,乃已。 久之,夫骨還,舅曰:「新婦年少,終必他適,可令吾子鰥處地下耶!」將求裡人亡女骨合瘞之。 楊氏聞,益悲,不食五日,自經死,遂與夫共葬焉。 胡烈婦,渤海劉平妻也。 至元七年,平當戍棗陽,車載其家以行。 夜宿沙河傍,有虎至,銜平去。 胡覺起追及之,持虎足,顧呼車中兒,取刀殺虎,虎死,扶平還至季陽城求醫,以傷卒。 縣官言狀,命恤其母子,仍旌異之。 至大間,建德王氏女,父出耘舍傍,遇豹,為所噬,曳之升山。 父大呼,女識父聲,驚趨救,以父所棄鋤擊豹腦,殺之,父乃得生。 闞文興妻王氏,名醜醜,建康人也。 文興從軍漳州,為其萬戶府知事,王氏與俱行。 至元十七年,陳弔眼作亂,攻漳州,文興率兵與戰,死之。 王氏被掠,義不受辱,乃紿賊曰:「俟吾葬夫,即汝從也。 」賊許之,遂脫,得負屍還,積薪焚之。 火既熾,即自投火中死。 至順三年,事聞,贈文興侯爵,謚曰英烈;王氏曰貞烈夫人。 有司為立廟祀之,號「雙節」雲。 郎氏,湖州安吉人,宋進士硃甲妻也。 硃嘗仕浙東,以郎氏從。 至元間,硃歿,郎氏護喪還至玉山裡,留居避盜。 勢家柳氏欲強聘之,郎誓不從,夜棄裝奉柩遁。 柳邀之中道,復死拒,得免。 家居,養姑甚謹。 姑嘗病,郎禱天,刲股肉進啖而愈。 後姑喪,以哀聞。 大德十一年,旌美之。 又有東平鄭氏、大寧杜氏、安西楊氏,並少寡守志,割體肉療姑病。 秦氏二女,河南宜陽人,逸其名。 父嘗有危疾,醫雲不可攻。 姊閉戶默禱,鑿己腦和藥進飲,遂愈。 父後復病欲絶,妹刲股肉置粥中,父小啜即蘇。 孫氏女,河間人。 父病癩十年,女禱于天,求以身代,且吮其膿血,旬月而愈。 許氏女,安豐人。 父疾,割股啖之乃痊。 張氏女,廬州人,嫁為高垕妻。 母病目喪明,張氏歸省,抱母泣,以舌舐之,目忽能視。 州縣各以狀聞,褒表之。 焦氏,涇陽袁天祐妻也。 天祐祖、父始皆從軍役,祖母楊氏、母焦氏並家居守志。 至元二十三年,天祐復從征死甘州,妻焦氏年少,宗族欲改嫁之。 焦氏哭且言曰:「袁氏不幸三世早寡,自祖姑以來,皆守節義,豈可至吾而遂廢乎!吾生為袁氏婦,死則葬袁氏土爾,終不能改容事他人也。 」眾不敢復言。 周氏,澤州人,嫁為安西張興祖妻。 年二十四,興祖歿,舅姑欲使再適,周氏弗從,曰:「妾家祖、父皆早世,妾祖母、妾母並以貞操聞,妾或中道易節,是忘故夫而辱先人也。 夫忘故夫不義,辱先人不孝,不孝不義,妾不為也。 」遂居嫠三十年,奉舅姑,生事死葬無違禮。 其父與外祖皆無後,葬祭之禮亦周氏主之。 有司以聞,並賜旌異。 趙孝婦,德安應城人。 早寡,事姑孝。 家貧,傭織於人,得美食必持歸奉姑,自啖粗糲不厭。 嘗念姑老,一旦有不諱,無由得棺,乃以次子鬻富家,得錢百緡,買杉木治之。 棺成,置於家。 南鄰失火,時南風烈甚,火勢及孝婦家,孝婦亟扶姑出避,而棺重不可移,乃撫膺大哭曰:「吾為姑賣兒得棺,無能為我救之者,苦莫大焉!」言畢,風轉而北,孝婦家得不焚,人以為孝感所致。 霍氏二婦尹氏、楊氏,夫家鄭州人。 至元間,尹氏夫耀卿歿,姑命其更嫁,尹氏曰:「婦之行一節而已,再嫁而失節,妾不忍為也。 」姑曰:「世之婦皆然,人未嘗以為非,汝獨何恥之有?」尹氏曰;「人之志不同,妾知守妾志爾。 」姑不能強。 楊氏夫顯卿繼歿,慮姑欲其嫁,即先白姑曰:「妾聞娣姒猶兄弟也,宜相好焉。 今姒既留,妾可獨去乎,願與共修婦道,以終事吾姑。 」姑曰:「汝果能若是,吾何言哉!」於是同處二十餘年,以節孝聞。 又有邠州任氏、乾州田氏,皆一家一婦,俱少寡誓不他適,戮力蠶桑,以養舅姑。 事聞,並命褒表。 王德政妻郭氏,大名人。 少孤,事母張氏孝謹,以女儀聞于鄉。 及笄,富貴家慕之,爭求聘,張氏不許。 時德政教授裡中,年四十餘,貌甚古陋,張氏以貧不能教二子,欲納德政為婿,使教之。 宗族皆不然,郭氏慨然願順母志。 既婚,與德政相敬如賓,囑教二弟有成。 未幾德政卒,郭氏年方二十餘,勵節自守,甚有貞名。 大德間表其家。 只魯花真,蒙古氏。 年二十六,夫忽都病卒,誓不再醮,孝養舅姑。 逾二十五年,舅姑歿,塵衣垢面,廬于墓終身。 至元間旌之。 其後,又有翼城宋仲榮妻梁氏,舅歿,負土為墳;懷孟何氏、大名趙氏,並以夫歿守志,養舅姑以壽終,親負土築其墳,高三丈餘。 段氏,隆興霍榮妻也。 榮無子,嘗乞人為養子。 榮卒,段氏年二十六,養舅姑以孝稱。 舅姑歿,榮諸父仲汶貪其產,謂段曰:「汝子假子也,可令歸宗。 汝無子,宜改適,霍氏業汝無預焉。 」段曰:「家資不可計,但再醮非義,尚容妾思之。 」即退入寢室,引針刺面,墨漬之,誓死不貳。 大德二年,府上狀中書,給羊酒幣帛,仍命旌門,復役如制。 又有興和吳氏,自刺其面;成紀謝思明妻趙氏,自髡其發;冀寧田濟川妻武氏、溧水曹子英妻尤氏,嚙指滴血,並誓不更嫁。 各以有司為請旌之。 硃虎妻茅氏,崇明人。 大德間,虎官都水監,坐罪籍其家,吏錄送茅氏及二子赴京師。 太醫提點師甲乞歸家,欲妻之。 茅氏誓死不從,母子三人以裾相結連,晝夜倚抱號哭,形貌銷毀。 師知不可奪,釋之。 茅氏托居永明尼寺,憂憤不食卒。 第3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373頁